APP下载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2020-09-17刘娟张智平

理论与现代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阻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条件

刘娟 张智平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人将唯物史观与全球发展情况相结合而得出的结论和判断,是解决世界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要想真正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考察其历史依据、客观条件以及将会面对的现实阻力,并以此探讨这一“中国方案”给世界发展带来的价值指向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条件;阻力;理论境界

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18)04-0011-06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注,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早在1843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之前,马克思就已经认识到在近代大工业背景之下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命运是共同的,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也即实现了全人类的解放。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竞争带来的博弈思维将人们狭隘自私的行为扩展到各个领域,“以霸取富”“富则必霸”的逻辑思维不顾人类发展进程和客观规律,在各领域制造摩擦,伤及彼此。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为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同时也是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回应与批判,是世界和平发展理论宝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唯物史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最早是从无产阶级命运的角度提出全人类共同命运的思想。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对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进行了初步阐述,在唯物史观探索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无产阶级的解放不是单纯一个阶级的解放,而是整个人类的解放。将无产阶级命运与全人类命运紧密关系起来考察。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自觉地寻找全人类解放的途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阶级压迫,消灭社会不平等现象,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最终达到理想社会状态。实现这一理想的力量来源于广大无产阶级群体,因此,解放无产阶级的实践就是人类走向共同命运的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成为最先跨越地域、民族、文化界限为人类共同命运而斗争的群体。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以及人类走向世界历史、走向共同命运的历史演进。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进一步论述了资本主义对世界歷史的开拓,论述了世界各民族从狭隘、封闭的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马克思指出:“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值自身,创造剩余价值”[1]。扩张是资本的本性,具体表现为对利益的无限追求,这种扩张性使其必须到处建立联系,开拓市场。物质基础决定人的生存状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考察也是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探索,资本的本性要求其必然在最大范围内流动,在大工业生产的推动下,资产阶级随着资本流动不断开拓世界市场,跨越国界、民族、文化的资本流通成为常态,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也随之逐渐加深,世界市场开拓的本意是消化剩余产品,保证资本运转,攫取其它民族的财富,但它所呈现给人类的结果是“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人也随之走向世界,各民族间的隔绝日渐消失。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从一开始就选择从全人类角度来考察无产阶级的未来,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当世界历史理论成为事实,全球化在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交织汇总为对整个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变,原本不同流向的各民族命运之河漫成一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源头从这里形成。

二、当代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

20世纪以后,各个国家和民族在不断的冲突与矛盾化解中联系更加密切。全球化拓宽了人类的视野,也开辟了全新的世界经济发展空间。然而全球化给人类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对人类生存和未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时代需求催生理论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就是在新的历史时代下,倡导各民族国家实事求是地认识当代全球化的客观条件,着眼于全人类的福祉,共同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各领域的全球化中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也是形成其它领域全球化的基础原因。“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的生产模式、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已经将整个人类的经济基础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从源头上改写了千百年来人类的生存方式,使各领域资源得到更高效的配置,对于克服各民族间的资源分布不均、推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起到重要作用,并由此而水到渠成的形成其他领域的全球化。习近平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3],的确,国际经济交往和经济活动带动了其他各领域的全球化迅速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也产生巨大影响。世界任何角落发生的重要事件都会被迅速传遍世界,同时在全球范围引起反响。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要面对许多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如,国际安全问题、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重大国际问题,这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各国之间相互依存更加紧密,相互联系更加频繁。全球化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推动全球发展治理提供了治理之道。

世界各个国家、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交往的同时也促进文化的交流。语言、风俗、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等大众的感知越来越接近。文化沟通与文化交流使全人类加强互相之间的了解,也提升了各地区人们超越当下生活状态的动力和能力,拉近人们的距离。文化的全球化使人们在保留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同时习惯于从全人类的角度思考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正是在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充分认同的基础上对整个人类发展方案所做出的全角度设计。

社会问题在全球化过程中尤为突出,劳动力流动、社会安全问题、医疗共享等各种社会问题的全球性影响愈加明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全球性思维。除此之外,人类还要共同面对严峻的生态问题,生态本身就是全球性问题,人类为全球生态所承担的责任可以按区域划分,但生态环境本身是一个整体,无法完全区分、各不相干,因此生态问题无所谓全球化,而对于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寻求全球路径。

全球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问题各自领域全面发展并交叉发挥作用,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现今社会,全球共同性组织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多发展规则都超越国家界限而全球集体决策,如食品标准、知识产权法、航空安全法、海洋法、机动车辆标准等各领域无所不及。越来越多的商品遵循全球统一标准,实践表明,制定和执行全球性公共政策日趋普遍和重要。同时,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各领域的全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政府、国际组织、公司和非政府组织之间进行协调的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相互沟通已经非常普遍。各行各业面临的挑战已经超越任何一个国家单独应对的能力范围,国际合作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巨大。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正是基于全球化的客观条件。全球化程度越高,对于包容性发展理论需求越明显。全球化看似是客观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其实质正是由人类这一主体的实践活动打造而成,并最终影响了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因此人类有责任建立和改良全球性交往的制度和规则,对全球化事务进行规范化和价值观更新,让更适合全球发展的理念进入全球治理体系,摆脱少数国家操纵全球,小国弱国只能被动接受的局面,形成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参与治理的全球治理理念,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发展需要。弥合各国之间的价值冲突,推动全球接受的共同核心价值,促进人类对生命、自由、公平的尊重以及对安全生活、和平解决争端、谋取福利等等需要的满足。

新的发展价值观的建立必须打破已有的发展理念。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由于对人类命运发展方向的认知不清醒而导致的霸权主义、互相倾轧使人类一次次走进痛苦甚至毁灭的危机中,资本主义强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主要阻力。

三、霸权主义思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面临的现实阻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正在崛起的中国对世界霸权主义的回应与批判,霸权主义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走向世界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阻力。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时期,是霸权争夺阶段。资本主义的血液中流淌着霸权主义的基因。资本原始积累初期,资本家用“羊吃人”等类似的野蛮途径为资本扩张开辟道路。这种野蛮的行径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打开各民族封闭自守的大门,打破文化界限,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加速了人类命运交融。然而,當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这种行径越显狰狞,列宁曾言帝国主义造成了一个强国弱国之间互相剥削和压迫的时代[4]。的确如此,帝国主义时代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思想观念就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科学道理一样,虽然没有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但却看似十分符合理性认识。然而这种被认为“合理”的逻辑却不能给人类带来合理的生存结构。以少数国家为主导的霸权模式最终需要以暴力来维系,一旦力量平衡被打破,战争随之而起。正如邓小平所说,霸权主义是危害世界各国安全稳定的根源[4]。只要霸权存在,战争就可能发生,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原因。几乎整个20世纪,在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里,霸权主义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在无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情况下强行指导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甚至当中国走向复兴之时,资本主义强国以此逻辑推演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反映出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的本质是竞争的、博弈的思维方式,也导致国际事务处理倍加复杂,严重影响世界和平。

中国是世界反霸权主义、倡导和谐共处的重要力量。以霸权思维强行安排世界秩序,只能是霸权国家单方短期受益,为世界和平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其不但影响各国内政外交,形成利益结盟团体,影响世界文明成果交流,更严重的是导致世界恐怖主义盛行。霸权国家极力维持不平等、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使一些国家的人民始终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受控制的地位,部分极端分子不甘心于这种状态,铤而走险,错误地采取恐怖主义方式对抗霸权主义。此外,强权政治导致国际关系团体化,很多国家或集团为了自身利益纷纷寻求依靠力量,使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团体利益互相牵绊,阻碍世界交流合作,影响人类共同进步。

霸权争夺、强权政治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局限性,争夺和压迫原本是人类在物质尚未满足基本生存条件下的一种自私行为,非人之本性,是人类精神尚未达到理想境界的表现,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霸权主义的逐渐消亡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历史的必然。实现各个国家和民族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想愿景,要实现这种理想,必须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强权思维给人类和平发展带来的阻力。回顾世界霸权主义历史、审视霸权主义行径,要实现人类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理想,还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需要掌握全球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力量,克服霸权主义的阻力,真正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现实力量。

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展现了发展观的新境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起来的中国为世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打破了资本主义价值观主导下的狭隘发展理念,着眼全人类福祉,打破零和博弈的思维,展现了与以往主导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观完全不同的理论境界。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在纷争与战乱中曲折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遭遇的观念为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困境,强权带来的巨大利益使以往的发展理论掺杂太多私欲,各国只顾本国利益,使许多现实问题的处理变得越来越复杂,阻碍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如何摆脱和平发展困境不是靠一国努力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各国共同秉持高格局的发展理念。在竞争激流暗涌的国际问题争端中,能够做到自身发展兼顾他国利益需要有责任感、大局观,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是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发展价值观,它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高格局、深思想、远谋略和大气魄。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所以能够展现出高境界源于其深厚的文化根源。这一理论由中国率先倡导具有历史必然性。在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以谋求全人类的幸福为目标。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走向富强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继承并深化党的和平发展理念,谋求全人类共同发展。

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人生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就是以万物之间互相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谋求共存为思想基础的。“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普惠共存的思想不胜枚举。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致力于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治理理念的具体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和平发展实践的总结和对未来坚持和平发展的承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本内容的解读,由此可见中国发展理念与西方国家发展逻辑的不同:中国是以对自身发展的高要求作为谋求共同繁荣的实际行动,“不欺小、不畏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精神,显然已经打破了资本主义狭隘的发展价值观并超越西方的发展道路和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境界超越了西方的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是在经济全球化驱使下,为在世界范围内攫取利益而生。所谓自由、平等、人权等一系列价值观的本质是强权政治下的价值选择,根本不可能解决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反而束缚了发展,使全球问题仍然日益严峻。价值观的局限,使西方国家很难再为解决世界问题提出更为合理的理念,因此打破西方传统价值观念,提出符合新时代的价值理论就成为历史的需要。

中国所倡导的共同发展理论在充分尊重他国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在承认主权国家差异的前提下,着眼人类整体,强调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这也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以往资本主义强国推行的各种“友好帮助”最大的不同之处,中国不搞大国沙文主义,任何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在与中国的合作中都能感受到平等和尊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富强”的理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价值观的根本区别,符合目前世界发展现实,为解决国际问题奠定了全新的价值观基调。

不仅如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思路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及其发展理论。近代以来关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各种理论,多是对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论证和粉饰,其本质上仍然是以西方中心主义为特征的现代化道路。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主张的是一种全球共同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其着眼点则是整个人类的现代化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现代化,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张在发展面前各国无论大小贫富均享有平等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西方中心论的超越。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价值导向再次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的发展理念与资本主义发展观的不同境界。这一思想提出后,世界各国纷纷响应,这也反应了全世界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全球化对于全新发展理论的需求。这种既尊重各国独立主权,又谋求共同发展的思路正是全球治理制度与规则的建立过程中最核心的精神需求。在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下,将会在国际关系中形成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顺应时代而产生的理论,体现人类发展观理论的重大进步。事实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积极加强同联合国相关机构及其他国际组织、区域组织的合作,在禁毒、维和等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不断发展的中国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市场,诸多国家通过投资和服务贸易从中国发展中获得丰厚的收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十几亿人口的中国长期保持稳定,巨大的和平红利、发展红利和治理红利因中国发展而产生。

理论指导实践,亦是对实践的总结。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也是对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总结。这一思想以中国多年来所秉持的和平发展外交实践向世界证明了自身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近年来,中国的一系列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国际行为正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际践行。中国高度重视建设现代化强征程中与世界各国的和谐关系,强调中国走向富强的同时对世界的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方案”的崇高境界。人类从霸权争夺、零和博弈思维发展到普惠共存、共同繁荣的理念是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人类精神境界的提高需要引领者,世界從20世纪的战火硝烟中走过,国际冲突频仍,世界发展格局更加复杂,总结和平发展经验,使世界更好发展是历史的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使人们看到帝国主义强国按照霸权主义模式建立的发展理念是行不通的,是对人类和平发展的破坏,在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的推动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成为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价值主导。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他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6]。历史忠实地记录了世界发展走过的坎坷之路,也启示人们去寻找新的出路。中国发展的足迹契合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历史也会忠实地记载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全球树立新的发展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继承与弘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世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理论的提出不是以描述一幅和平发展的理想图景为目的,它是一种符合全人类利益的行动倡导,倡导人们去以合理的发展模式实现共同繁荣的理想社会。其蕴含着巨大的理论力量、体现出崇高的理论境界,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是对全人类精神境界提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

[3]习近平.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EB/OL].[2017-01-19].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1/19/c_1120340081.htm.

[4]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5.

[5]邓小平.会见埃及总统特使图哈米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79-03-01.

[6]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30.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LIU Juan,  ZHANG Zhiping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thought of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has realized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 Under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e conclusions and judgments made by the party leaders, combining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ith the global development, are the "Chinese plan"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world's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tru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we should examine its historical basis,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realistic resist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theory, and discuss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pla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Key words: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basis; condition; resistance; theoretical realm

責任编辑:翟   祎

猜你喜欢

阻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条件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Explore wild skating on nature
猪猴跳伞
阻力伞在短跑训练中的运用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