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军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研究及启示

2020-09-17王广东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兵力部署部队

汪 欣, 王广东

(1.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学员五大队研究生队,天津 300161;2.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天津 300161)

随着现代战争作战样式不断变化发展,美军根据作战实际大力发展兵力投送,在作战部队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实现“海外存在”、“前沿存在”[1]。实施兵力投送作为国家力量军事要素,可根据战争或战争以外的军事行动要求,系统而迅速地调动军队,依靠强大的战略投送能力来实施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来响应任务需求和击败对手。美军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支持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是联合力量的一项重要功能,研究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中的赋能要素特别是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对我军开展联合作战行动、发展战略投送能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 美军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概念及内涵

1.1 行动概念

根据美军作战条令,兵力部署行动是指部队从出发点地到目的地的移动及维持,执行联合行动[1]。兵力部署行动要求通过部署部队和物资来作出反应,以保护国家利益。兵力再部署行动是指为满足另一支联合部队指挥官的作战需求而进行的部队和物资的轮换与转移,或出于整合和处理需要,将人员、装备、物资运送回国内。兵力再部署作为恢复部队战备状态的一项关键作战行动,由战区司令规定行动条件。

1.2 兵力部署行动体系构成

兵力部署行动体系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行动环境是作战条件、战场情况和各类影响的综合,预期的行动环境决定了兵力部署行动的类型、概念。兵力部署行动范围通常可以分为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进行的移动或机动,其流程始于开始进行兵力投送计划时,结束于部队到达规定的目的地准备进行作战时,包括4个主要节点(起点,装载,卸载和目的地)和3个主要移动“阶段”(起点到装载点,装载点到卸载点,卸载点到目的地)。部署阶段描述了部队从出发点到指定目的地的主要活动。

图1 美军兵力部署(再部署)行动体系结构

兵力部署行动体系的影响因素及其组成、内涵如表1所示。

1.3 兵力再部署行动体系构成

兵力再部署行动体系与兵力部署行动体系构成大体类似,也是由行动环境、行动范围、流程、阶段组成,如图1所示。

兵力再部署行动要受到优先级影响,主要围绕任务移交展开,也受到移动顺序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兵力再部署行动的影响因素及内涵分别为:

(1)恢复活动的优先顺序。恢复活动的重点是使联合部队恢复充分准备,同时为再部署做好准备,并将对海地领土和基础设施的控制权移交给其他部门。恢复活动可能包括:重组联合部队的各组成部分以负责和维护;获取并重新包装弹药和战争储备物资;处置行动如回收战损的设备;去污、标记、回收和处置战场上的危险品如未爆炸弹药;适当处置联合特遣部队产生的危险废物;维修重要的东道国生命支持基础设施如水净化、污水处理、电力或医疗。

表1 兵力部署行动体系的影响因素及内涵

(2)任务移交。行动是为了将军事行动任务的控制权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者因情况或目标的改变而导致任务的改变。任务移交在兵力再部署行动之前将职责无缝转移到适当的主管部门或组织。

(3)移动顺序。行动需确定人员、装备和物资的调动顺序,这些因素融合到兵力再部署行动中,才能制定出符合指挥官意图的、行动上合理的移动顺序、运输可行性。

(4)环境考虑因素。考虑国家、东道国和国际环境法律、法规、公约和条约对兵力再部署行动的潜在影响。

2 美军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对比研究

2.1 阶段区别

兵力部署行动按照既定计划展开,类型和性质根据战略情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而兵力再部署行动是针对个人、单位或物资的转移,可在行动期间任何时候开始,在整个任务范围内是一种离散的、基于任务的行动。在兵力部署行动中,作战指挥官确定并调整和平衡运输流;而兵力再部署行动取决于所支持的作战指挥官最终状态、兵力再部署的概念或支持的另一位联合部队指挥官作战概念需求,并不是兵力部署行动的简单逆转[2]。

兵力部署行动阶段如图2所示。这些阶段描述了联合部队出发地向既定目的地的一系列活动,即从出发点(哨所、基地、要塞、本国港口或营地)到指定目的地(中间整备区域、前进作战基地或战区内的战术集结地区)的主要活动。这些阶段是连续和反复的,并且取决于作战指挥官的兵力运用和任务变更概念。

兵力再部署行动阶段如图3所示。兵力再部署行动根据任务要求计划和执行,在同一战区再部署部队和物资,转移部队和物资以支持另一位联合部队指挥官作战需求,或在任务完成后将人员、装备和物资送回本土或解除动员,描述了将已部署的部队和物资从其当前的部署位置转移到另一个战区的过程。

2.2 保障区别

兵力部署与兵力再部署行动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障,两者在保障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保障时机、保障范围、保障力量上,如表2所示。

2.3 共同特征

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在功能、动员、流程、安全防御、执行数据方面是相同的:一是都支持多样化军事行动;两者行动的特点都是及时有效地恢复、重建部队和物资,并将其移动到本国或遣散点、出发地点或随后的作战地区。二是动员流程都非常重要,动员涉及人员和物资的准备,使其处于战备状态和其他国家紧急状态。三是都有着相似的流程,都包含4个主要节点和3个主要移动过程。四是行动期间安全防御都非常重要,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都需要安全防御。五是都会使用按时间阶段部署数据来执行具体行动,该数据包括从原点到作战区域部署部队所需的估计时间以及实际的运输能力,对部队到达和使用的排序和终端吞吐量安排。

在春季的“大麦黄”和秋季的白露前一星期,使用1次杀纤毛虫的药物,隔日再用1次消毒药物,以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图2 兵力部署行动阶段划分

图3 兵力再部署行动阶段划分

表2 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保障区别

3 美军兵力部署与兵力再部署行动体系赋能要素分析

3.1 指挥管理体系

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涉及众多指挥和管理机构[3],其中:国防部部长负责向作战司令部分配部队和运输资源,并负责国家层面的战略机构协调。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负责监督和制定联合作战计划,负责战略方向、战略计划和联合行动计划领域。军事运输司令部司令负责为国防部提供空中和海上装载港或卸载港的空中、陆地和海上运输以及通用港口管理。战区指挥官、作战支持指挥官通过战区联合运输委员会向机动部队司令部下达快速机动指令,和职能作战司令部、军种部门和国防机构一同通过战区联合运输委员会拥有快速更改运输资源分配的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或立即对紧急情况、意外情况做出反应。后勤准备中心由作战指挥官和下属司令部组成,负责监视和协调战区的后勤工作。指挥管理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指挥管理体系结构

3.2 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

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的管理需要依托自动数据化系统实现集成移动控制,提供及时而准确决策支持,从而实现高效决策。美军为此开发了一系列信息化指挥和控制系统,提供完整的决策支持功能。

(1)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一套全面的自动化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C4I)系统,旨在提高联合作战指挥的管理和执行联合作战能力。功能:①与军种和Agency C4I系统互动,提供发送和获取关键信息的全球网络。②为战斗人员和下属司令部提供向国家指挥机构和作战支持司令部提供军事信息的能力。

(2)全球作战支持系统(GCSS):是一套在作战支持和指挥与控制职能之间提供对信息的通用安全访问以及该信息的互行动性的系统。功能:①后勤通道接近实时指挥与控制。②向士兵提供作战支持的融合照片。③在关键行动执行过程中指挥与控制和作战支持之间的紧密联系。

(3)全球运输网络(GTN):是一套通过提供运输途中可视化信息和指挥与控制功能的集成系统来支持运输用户和提供者的自动化指挥与控制信息系统。功能:①运输途中可视化。②指挥与控制行动。③指挥与控制计划和分析。

(4)运输协调自动化运输系统(TC-AIMS II):是一套联合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和选定的国防部迁移系统。功能:①单位移动和运输设施官员或运输管理官员。②提供日常的交通管理功能。

(5)全球决策支持系统(GDSS):是一套用于在和平时期、突发事件和战争期间执行战略空运和空中加油的全球性指挥与控制系统。功能:①提供自动工具来跟踪飞机和机组人员的动向并协助决策过程。②监视和管理全球正在进行的所有国防部空中行动任务信息。

(6)一体化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IC3):是军事海运司令部指挥与控制系统。功能:①支持军事海运司令部指挥控制要求并对海运资产、货物、油料进行跟踪。②管理海运运输任务,并为美国军事运输司令部司令、海军作战负责人提供信息。

(7)运输流量联合分析系统(JFAST):是一种用于详细估计各种情况和情况下移动军事力量的全球运输网络未来作战模块子系统。功能:①确定兵力集结技术日期、拥堵点、运输利用率和不足。②军事运输的陆、空和海模式的模型设置、执行和输出分析。

(8)增强型战区内部后勤支持工具(ELIST):是一套军事运输管理司令部提供的用于部署分析的可行性规划和建模系统。功能:①分析部队现代化和新型部队结构及国防运输系统变更影响。②检查应急行动的运输可行性。

(9)综合空中机动规划系统(CAMPS):是一种为空中机动司令部规划人员提供支持的集成系统。功能:①支持空运和加油机的计划、调度、分析、分配和任务支持要求的制定。②为空运和加油机提供无缝的规划、调度、分析和分配。

(10)资产管理系统(AMS):是一种管理国防货运铁路互换车队有轨电车、陆军拥有的集装箱弹药配送系统的集装箱车队及跟踪商业租用集装箱的信息系统。功能:①提供控制、使用、维护、库存和报告。②优化资产使用。

(11)运输分析、建模、仿真系统(TAMS):是一种提供运输建模和仿真(M&S)功能的监督和指导,以支持端到端的运输建模和仿真的系统。功能:①对执行、演习、分析、作战和训练提供支持。②确保整个国防运输系统都具有集成的建模和仿真功能。

3.3 装备和基础设施

兵力部署行动和兵力再部署行动得益于强大的装备和基础设施,装备和基础设施通常包括使用军事专用资产和民用商业资产。美军通过使用预置的建筑系统或其他可临时军事结构,快速扩大用于兵力投送装备和基础设施的能力。美军兵力投送装备和基础设施分为本土内和本土外两类,本土内装备包括空运的制式的C-5、C-17、C-130、C-141、KC-10和KC-135飞机及民用后备航空队飞机、海运的国有船舶资产、悬挂美国旗的船舶资产、悬挂外旗船舶资产及陆运的铁路车队;本土内设施基础包括道路、飞机场、铁路和铁路枢纽、仓库和集结区的基础设施。本土外的装备和设施主要包括预置的陆基、海基投送装备与基础设施和依托东道国国家机构提供的各种公路车队、航空和铁路运输。

3.4 战略投送要素

强大的战略投送能力是实施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的保证,可及时应对危机局势。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通常涉及地面(公路和铁路)、海上和空中机动的组合,必要时通过预置力量来增强。美军战略投送能力采取快速运输和海外预置资产相结合原则,克服了运输和交通资产数量的限制,为作战指挥官提供了灵活选择,可以针对任何危机情况开展行动。在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中战略投送起着重要作用,战略投送能力由“三大支柱”组成,即战略空运、战略海运、战略预置。战略空运主要由现役军事力量、预备役部队、签订合同的民用航空承运人、启用后的民航预备队、合同规定的商业资产、跨国捐赠和外国民用承运人组成[4]。战略海运主要由现役或控制的运输船、政府拥有的储备或非在运的运输船、美国私人拥有和经营的商业航运、激活后的自愿多式联运协定、美国私有和经批准的外国国旗商业运输、批准外资拥有和经营的商业航运组成。战略预置主要由海上预置船舶和支持各军种需求的浮预置船舶组成。

4 对加强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启示

美军在实施兵力部署行动与兵力再部署行动的过程中,参与对象多、保障要素全,体现出了强大战略投送能力,对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方向提供了有益参考。我军未来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应从全局性、体系性视角,从理顺指挥关系、规范条令条例、创新投送理论、完善信息系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真正实现从“国土防御”向“境外作战”的力量延伸。

4.1 理顺指挥管理关系优化战略投送决策

美军实施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的指挥机构繁多,但是主要司令部和机构职责划分合理、角色定位正确、相互关系明朗,根据指挥机关统一计划、充分协调和良好执行的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为多军种联合作战提供了坚强保障。美军通过实施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可达成向世界上任何一处24 h内部署1个营、4 d部署1个旅、5 d部署1个师、30 d部署5个师的目标[5],根本原因是有着高效的指挥机构和顺畅的管理机制。在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中,尚存在各管一摊、互有利益的现象,战略投送职能部门和军种部门存在一定的职能交叉、重复建设的现象,需要进一步理顺指挥管理关系,提高战略投送决策效率。

4.2 细化战略投送条令规范执行流程

美军为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制定了完善的条令,提供了总体指导和原则。美军的条令具有十分直观的可操作性,阐述了行动的过程、阶段以及计划和执行注意事项,明确了不同部队的职责和指挥关系,以及它们与军种、国防机构、东道国以及跨国机构部门间的互动。条令讨论了部署和再部署的推动因素,以及将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纳入部队联合训练和演习计划的重要性。在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中,相应的条令出版物较少,且指导性、可操作性较欠缺,应强化条令建设,规范战略投送执行的流程,并将条令融入到实际演习和训练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形成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指导文件,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4.3 创新战略投送理论紧贴战争实际需求

美军发动多次局部战争并不断在战争中创新理论,从联合作战的理论高度来阐述兵力投送理论,将兵力投送理论上升到联合行动的高度,继而实现了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等理论,突出了战略投送作为联合作战行动的重要作用。美军紧贴战争实际需求,将投送创新理论真正融入作战、服务作战、提高作战。美军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理论经过了战争的考验和总结,经历了“陆地单一”到“综合立体”,再到“三位一体”、“基于任务”的过程[6],实现了巨大的理论丰富和进步发展。我军在战略投送理论创新上存在贴合实际少、贴合作战行动少的问题,且局限在后勤保障方面,与作战指挥衔接不够密切,需要重视与作战的联系,注重从战争实践中检验理论正确性。

4.4 完善指挥控制信息系统提高战略投送效率

美军能够成功实施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完善的指挥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系统能够支持联合和联合作战的整个军事行动。通过配套完善的指挥控制系统,作战指挥官和美国军事运输司令部相互确认、传递准确的数据,实现战略投送过程中的部队和装备可视化,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内跟踪部队移动和维持行动的能力,提高了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的整体有效性、及时性、效率和可承受性。我军在战略投送能力建设中,对指挥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存在系统不兼容、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需要从全局角度出发,进一步研发和完善指挥控制信息系统,解决不同军种之间在战略投送上的联合、共享、协调问题。

4.5 加强装备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能力支撑

国防运输系统是美国运输基础设施重要部分,支持整个军事行动中共用运输需求。美军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是建立在能满足战略投送需求的装备和基础设施能力上,确保了所选模式和节点具有及时部署联合部队来满足任务要求所需能力。作战区域的范围、规模和地理位置会成为重大的作战约束,美军先进的空运飞机、海运船舶、地面配送车辆以及空港、海港、道路网络、铁路网络、海上通道共同构建了交通线网络,有力地支持了行动。我军在战略投送能力建设上,应加强新式运输机、运输船等大型运输装备的研发,依托国民交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平战结合模式,为战略投送能力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5 结论

作为兵力投送中的两种重要行动,兵力部署和再部署行动是实现兵力投送的前提和基础。在强大战略投送能力赋能前提下,兵力部署和兵力再部署行动才能够顺利实施,未来我军应始终把握战争需求,将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创新理论和完善条例,重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装备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军实现“走出去”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兵力部署部队
俄部队军演
一种基于Kubernetes的Web应用部署与配置系统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儿在部队又立功
部署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部署“萨德”意欲何为?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兵力损失考
官渡之战中曹军兵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