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2020-09-16郭微

乡村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小麦

郭微

[摘 要]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优化小麦种植技术,保证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等工作科学规范开展,并针对性进行病虫害防治,可最大限度地优化小麦种植效果,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提升广大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小麦种植技术和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3-92-2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供给压力不断增加,而且粮食安全已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之一。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应加大小麦种植技术的完善力度,全面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力求在提升小麦产量的基础上优化其品质,促进我国小麦生产作业有效、有序地实施。加强对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农业专家学者在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结合他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对相关技术措施进行总结,旨在助力我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1 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通常采用每667 m2穗数、每穗粒数与千粒重测算小麦产量,只有在促进以上三大要素协调发展、同步提高时,才能保证小麦种植产量,实现高产目标。整体分析,制约小麦种植产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①小麦播种期、栽种密度、施肥与灌水情况等均会对每667 m2穗数产生影响;②栽种密度、穗分化与小花退化期的生态条件、小麦品种影响每穗粒数;③基本苗数量、籽粒产出期与灌溉期条件以及倒伏、病虫等灾害防治效果影响千粒重。

2 小麦种植技术

2.1 科学选种

选用优良的品种是确保小麦稳产丰产的前提。小麦品种繁多,需综合分析品种热性和种植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如雨水、土壤等条件,综合做出较为合理的用种选择,最好选用饱满度较高、颗粒残缺少的优良品种。目前,我国多数区域农业病虫害发生概率逐年提高,选择抗病及耐病性较高的小麦品种至关重要。另外,相关部门应倡导生产商生产品质优良的麦种。

2.2 合理整地

小麦正式种植前,要求农户对种植地土壤进行深耕深松,采用耙耢镇压法整理土地,为麦种顺利出芽创造较为优良的外部环境条件。同时,可在玉米、高粱等其他作物收割后,选用优质秸秆进行还田,以提升种植区土壤肥力,提升小麦出苗率。另外,应合理进行轮作。因为在同一块农地连续数年种植小麦,可能造成土壤内养分缺乏,造成小麦生长阶段难以吸取充足营养,进而影响其正常生长。一般建议同块土地连续进行3次种植后,调整栽种其他作物,以从根本上保证小麦的生长品质。

2.3 科学播种

掌握适宜的播种时间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麦产量,过早或过迟播种均会对小麦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冬小麦适合晚播,可结合冬季气温变化情况,灵活确定冬小麦的播种期。如果地区气温降至12~17 ℃,会对壮苗生成有一定诱导作用,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和气候变化情况,南部麦区播期应掌握在10月8—18日,中部麦区掌握在10月5—13日,北部麦区掌握在10月1—8日[2]。要强调适时晚播适,有利于预防小麦病害,还能减少冻害的发生,可为春季小麦返青和分蘖创造优势条件。播种密度、垄深、垄距等因素也会影响小麦后期生长质量,多数情况下,应将667 m2播种密度控制在10万~30万基本苗,垄深、垄距分别控制在80、70 cm为宜,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

2.4 加强田间管理

为顺利达成提升小麦产量的目标,科学进行田间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首先,出苗至分蘖期,小麦叶片处于快速生长状态,而且根系开始分蘖。在此期间,农户应及时疏苗,确保苗全、苗匀,以便为其健康生长发育提供优质的外部条件。如果气温较高、降雨量偏低,则应及时进行人工灌溉,确保小麦早扎根、早分蘖,形成壮苗,增强小麦抗寒能力[3]。对长势偏弱的小麦田,越冬期应补施分蘖肥,如施尿素75~100 kg/hm2,以促进发根及分蘖。

其次,小麦拔节期田间管理重点为有效控制肥料施用情况。施肥时,一定要结合小麦实际生长情况,加强肥力调控力度,同时应结合灌溉措施,以提升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另外,拔节前中耕除草,及时防治麦蚜虫、红蜘蛛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再次,小麦灌浆期应适时浇好灌浆水,浇水时间掌握在小麦开花后15 d内结束;叶面喷洒1.0%~2.0%尿素溶液,如果种植地土壤缺乏磷、钾元素,应喷洒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大力开展“一喷三防”,及时预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确保小麦丰产增收。

最后,步入成熟期,结合其他农事活动及时拔除杂草并带出田外,将其消灭在结籽之前。科学选用除草剂类型并将其稀释到适宜浓度,以免造成药害,影响小麦的最终产量。另外,适时收获小麦,通常在蜡熟期收获品质好、产量高。

3 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技术是防控小麦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的技术措施如下。一是在播种期与秋收期,通过选择抗病良种、秸秆无害化还田、保墒杀虫以及种子包衣处理(戊唑醇、苯醚甲环锉等是常用的包衣药剂类型)等,可有效保护麦种,预防全蚀病、黑穗病、纹枯病等常见病害。尤其是麦种包衣处理,可为小麦生长早期预防各种病虫害奠定基础。二是在小麦田间管理阶段,农户应深耕土壤,清除田间杂草与杂物,以促进小麦植株有效吸收土壤内养分,间接强化小麦的抗病能力。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病虫害手段是近些年农业技术部门倡导采用的措施之一,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利用、调节自然界中的天敌生物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不会对小麦正常生长过程、生态环境等造成不良影响,可有效规避病害耐药性问题。目前,在小麦病虫害生物防治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例如,利用麦田的瓢虫、蜘蛛、食蚜蝇、草蛉及蚜茧蜂等天敌防治麦蚜,通过投放大量青蛙对麦田中的飞蛾进行捕食;利用荧光假单胞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利用芽孢杆菌防治小麦纹枯病。

3.3 物理防治

应用物理防治手段时,要加强对种植环境因素的有效调控,进而确保取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农户应加强小麦田间管理,针对田间杂草,应进行人工划锄,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以便维持种植区内土壤环境温度与湿度适宜,保证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以利于达到预期的病虫害防控效果。利用风选、筛选等方法选种,利用日晒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和害虫。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麦田棉铃虫、麦叶蜂等多种害虫,降低田间落卵量。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可将信息素诱杀剂释放至麦田,对害虫正常交配过程形成干扰。

3.4 化学防治

化學防治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常用措施之一,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实现对病菌和害虫的有效控制。与以上3种防治手段相比,该类技术方法在时效性方面占据优势,但其会对农作物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需慎重使用。针对小麦不同生长期,应针对性选用适宜的化学药剂进行有效防控。返青期主要防治浆虫、纹枯病等,可将纹枯净可湿性粉剂、三唑酮乳油等兑水喷洒小麦的根、茎部,喷洒15 d后再次进行喷洒。抽穗期主要防治锈病、赤霉病等,可用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0.11~0.14 kg/hm2喷洒防治赤霉病,667 m2可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 mL兑水30~45 kg喷施防治赤霉病。小麦灌浆期是病虫害重点防治期,应加大对锈病、白粉病等的防治力度,结合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针对性选择药剂种类及使用量。

4 结语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相继颁发了相关政策等鼓励发展农业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技能的提升。优化小麦种植技术方法,加强生物、化学、物理等防治技术手段的应用,是保证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基础,可为小麦健康生长保驾护航,最终达到高产、稳产目标。

参考文献

[1]孟祥民.浅谈小麦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0(16):52-53.

[2]马春胜,王好义.海东地区小麦病虫害防控措施探讨[J].农家参谋,2020(10):58-59.

[3]孙晓飞,杜敏.小麦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治理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4):137-138.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小麦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