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门摆摊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市井文化分析

2020-09-15陈以乐郑亮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6期

陈以乐 郑亮

摘 要:文章基于当前热议的“地摊经济”背景,通过考察摆摊最为密集的澳门历史城区,探讨澳门特别行政区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的类型,从澳门摆摊的由来、澳门对小摊贩的城市管理条例、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来阐述当前澳门摆摊的需求功能与市井文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澳门摆摊经济的现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经济复苏措施与建议,同时提升人们对目前澳门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文化保护的关注。

关键词:澳门城市空间;摆摊设施;市井文化

在城市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城市的临时建筑、临时设施也趋于多元化,逐渐演变出了不同的类型与功能,而它们的存在,承载着一段时期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活力的文化记忆。在当前热议的“地摊经济”背景之下,其流动性与人们生活需求的关系值得思考。

一、我国摆摊的起源与发展

市井之中的地摊,从新石器时代便已有了雏形,至今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通过地摊摆卖出售产品,是人类最原始、发展演变最悠久的贸易方式,发源于市井之中、城市空间之内,保留着人们彼此互动时最纯真的情感交流,并促成着一笔笔物质与货币的交换。纵观古今,我国的地摊发展历史经历了或纷乱或安定的多个时期,几经兴起与衰落(表1)。地摊简单的商业模式之中,蕴藏着文化,也借城市公共空间,迸发出多重的活力。

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2]。随后,“地摊经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近日内地最火热的话题。在新浪微博上,“地摊经济”话题已突破2亿阅读量,3.7万条讨论。短短几日,全国多地纷纷设摊贩规范点来鼓励发展地摊经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至少有15个省份,上海、成都、南京等27个城市,陆续推出了鼓励“地摊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据悉,最先鼓励发展“地摊经济”的成都,在两个月内就新增了3.6万个移动摊位和1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3]。

二、澳门摆摊的发展与管理条例

澳门街头摆摊的小贩,不仅从澳葡政府时代到回归之后,见证了澳门历史的繁荣发展,也亲眼见证了本土摆摊业态的多元变化。澳门摆摊的历史与街市建筑的修建、本土的美食、市井文化更是分不开的。

荷兰雕塑家特奥多雷·布利(Theodore de Bry)在1598年前印刷的《澳门城市图》,描绘了议事亭前地卖肉的摊铺,反映出了早期澳门街市的景象。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4月,由澳门议事亭在营地大街一段兴建的墟亭完工启用,标志着澳门最早的街市形成(图1)。而透过定居于澳门的英国画家钱纳利(George Chinnery)的画作可以窥视到(图2)。在18世纪之时,原在靠近板樟堂街一侧,有不少摊档摆卖,形成集市。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澳门的小贩人数激增,街边摊档增多,为了维护城市环境,当局在澳门各区设立“小贩认可区”,限制小贩随意随街摆卖,起到一定的作用。澳门摆摊发展简史详见表2。

在《永不回来的风景:澳门昔日生活照片》影集中有一辑《小贩生涯》,曾经清晰地记录着七八十年前各行业小贩生活实况;2020年出版的《推不走的回忆:澳门街头小贩口述历史》一书,以口述史形式记录了澳门小摊贩的发展,也记录了14段澳门街头手推车和街边摊档的点滴历史与传承的美食文化。

基于经济状况,从2003年起,澳门特区政府连续7年豁免小贩的许可证费用。而澳门民政总署统计的资料显示,2006 年底,澳门分布于5个露天小贩区的小贩总数总计为251个:贩卖货品的小贩有169个,货品种类上成衣百货类为最多,有117个,占69.3%;余下的82个小贩以贩卖服务为主,例如满足下环街居民间歇性需求的配钥匙五金摊位等。2008年底,全澳一共有1200个小贩摊档(澳门半岛有1162个,海岛有38 个)。2009年4月,全澳一共划分了17个小贩区,3个附设于市政街市内之熟食中心及1座小贩大楼(佑汉小販大楼)。相关小贩的牌照申请、街市摊位租赁等目前依然是由澳门市政署的小贩事务处管理,而街边或者街道空间临时、具备较强流动性的摆摊,较能体现出澳门的本土风味则是密集分布在澳门历史城区的城市公共空间如前地广场、前地与街道之间的空地等。

澳门摆摊小贩出售的货品,品种繁多,均和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老照片出现的卖扫帚、草药,租赁连环图书,补衫磨铰剪等。但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时至今日,不少街边小贩行业被淘汰了,但又以新的业态出现并售卖时兴货品,侧面也反映了澳门本地社会经济和居民的生活变迁。

三、澳门摆摊类型及设施分析

本研究之中,通过实地考察小摊贩最为密集的澳门历史城区,针对澳门摆摊设施或者临时性建筑进行了类型与功能的分析。

(一)澳门摊档类型

按照澳门市政署的划分[6],澳门的摊档除了特定节日和活动的市集摊档外,主要分为街市、街市熟食中心、小贩区以及氹仔市集挡位四个类别,如表3所示。澳门的摊档主要由市政署集中管理,租金较低,市民只需要填写申请书即可参与摊档的抽签,中签后缴纳一定的租金即可开始营业。

在四种类型的摊档中,街市具有固定的场所,在室内经营,不易受天气影响,且配套齐全,环境较干净整洁。而小贩及市集多为露天经营,部分小贩有政府统一配置的固定摊档,具备一定的街市属性,如图3所示。另外一部分小贩基本为流动摊贩,需要自行搭建和准备贩卖的载具,如折车、货架车、手推车和行李箱等,不仅经营条件简陋,并且容易受天气的影响,需要自行搭建雨棚、遮阳伞和雨帘,除此之外,也要考虑电源、安防、运输、存储等现实问题,需要小贩经营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力所能及利用器物对摊位加以改造和优化,如图4所示。

(二)澳门半岛历史城区摊贩调查

由于全球疫情的影响,澳门持续加强入镜的检疫措施及限制通行政策。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的资料显示[7],2020年4月的入境旅客往年显著减少99.7%,因此对澳门本土的经济和就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澳门摊贩在此环境下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经过走访发现,澳门半岛历史城区及其周边大部分户外摊贩已人去楼空,仅有议事厅前地周边、下环街以及河边新街一带仍有少量的户外摊贩在运营(图5),体现了摆摊经济在疫情下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在走访的户外摊贩中,根据售卖产品的不同,摊贩的摊位也会有所区别,可以具体分为熟食类、生果类、报刊亭、服装类、五金类、生鲜类、杂货类、饮品类等。

1.熟食类摊贩

熟食类小摊由货架车为基础,并加以改造和升级。以炉石塘巷的熟食摊贩(图6)为例,它在货架车的基础上焊接了左右扶手,方便悬挂塑料袋和调味料。货架车的顶部增加了料理台和展示台。为了方便安置折叠伞和照明灯,在货架车的一侧焊接了一条铁管。如“明记”(岭南一带的小贩习惯使用“记”作为店铺的名字),从事烧烤行业已经有十几年的小贩陈阿姨为了加强摊档的品牌形象,还另外焊接了一根招牌杆,附以醒目的红黄配色,既体面又大方地展示了自己店铺的名称。此外,烧烤会造成大量的烟雾,于是陈阿姨把家用的电扇搬了出来,不仅可以驱散烟雾,也为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凉意。

2.生果类摊贩

生果(水果)小贩的特点是拥有许多储存生果的泡沫箱,借助这些泡沫箱和两个改造过的折叠单人床床架就可以简易拼装成生果摊档。户外贩卖生果最大的挑战是解决风吹雨淋和阳光暴晒导致水果容易变质的问题,尤其是巨峰葡萄和车厘子一类价格高昂且脆弱的生果。如草堆街生果摊(图7)的叶阿姨在解决这类问题上有自己的想法:利用生果摊档底部的折叠车,加装了一把折叠伞,再用大理石石墩镶嵌一把折叠伞,最后在摊档的顶部加盖一张遮阳板,由此可以解决寻常的雨淋和暴晒的问题。如果遇到特别暴雨天气,叶阿姨还会给摊档上覆盖一层透明雨帘,民间的智慧在小小的摊档上尽显。

3.报刊亭摊贩

蹲守报刊亭数十年的吴阿姨对自己摊位的设计并没有太费心思,现成的移动货架已经可以满足她的大部分存储和展示需求,另外她也充分利用了场地条件,将一些轻便的商品悬挂在骑楼的梁柱上(图8)。“做我们这行就和钓鱼一样,有需要的自然会来购买,当然选品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作为报刊亭小贩的吴阿姨对自己贩卖的刊物津津乐道,也体现出了市民对市井生活的满足。

4.服装类摊贩

市政署对服装类的摊贩有设置固定的场所,联排的绿色铁皮房是服装摊贩的聚集地。市民可以很方便地在公局新市西街这里游览和购物(图9)。

5.五金类摊贩

五金摊贩王师傅在住户密集的河边新街有一个固定的摊档,两个储放钥匙的展架和一台配钥匙机即是他的所有生产工具。在走访过程中,王师傅表示,天气不好或者夜晚他都不会营业,因为附近只有他一家五金店,所以他并不愁生意(图10)。

6.生鲜类摊贩

在澳门半岛下环街之中,刘姐的生鲜摊位仅为一个铁质的展柜,每一格柜位中都放着大小不一的鱼缸和养鱼所需要的杂物,这也是澳门典型的生鲜类摊档特点(图11)。值得注意的是,刘姐还给自己的鱼缸展柜加装了一个小尺寸的卷帘门。“这个卷帘门是我以前店铺里面的,后来铺租太贵,我就出来摆摊了,但是卷帘门一直都保留着。”对于刘姐而言,卷帘门不仅保留了当年“收档”的仪式感,更多是一种身份的自我认同。尽管今非昔比,只要有这面卷帘门在,她认为她仍旧是一位店主而不是攤主。

7.杂货类摊贩

杂货类摊档和报刊亭采用了同一款移动货架,也凸显出了移动货架使用方式上的多样性。澳门米糙巷的龚叔杂货摊位(图12)不仅有面向低龄儿童的玩具,也有面向成人的香烟,覆盖了全年龄段。这个摊档的位置靠近游客密集的议事亭前地、大三巴一带,也是不愁客源。

8.饮品类摊贩

凉茶是岭南一带流行的一种茶水,岭南地区的市民认为取材于多种草药的凉茶具有降火、去湿、清热解毒等功效。在澳门这种饮食文化和习惯也是家常便饭。张阿姨就是一位贩卖凉茶的小贩。她的凉茶车(图13)如同西方的冰淇淋车一般,总能让周边的市民蜂拥而至。张阿姨的移动凉茶铺和熟食小贩陈阿姨一样,为自己的小摊设计了一块小巧的招牌,取名为“泽记”,代表了她对自己凉茶品质的自信和对自身泡茶人身份的认可。凉茶车没有过多的设计,主要由一辆小巧的货架车构成,加上各类凉茶的茶壶和醒目的价目表,组成了凉茶车的主视觉形象。“我泡凉茶几十年了,什么样的疑难杂症都可以在我这里找到答案。”张阿姨指着自己的二十四味凉茶说到。“在澳门,我这里的凉茶是最正宗的,很多街坊都喜欢喝。看着大家身体健康,我也心情愉悦。”在张阿姨看来,凉茶车不仅是一门生意,同时也是一个社交平台。由凉茶而引发的话题,张阿姨滔滔不绝,从中可以感受到澳门市井生活的浓郁气息。

(三)摊档设计与街道空间

通过以上调研,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行业对档摊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没有政府协助安置摊档的熟食摊档和水果摊档,考验了小贩主在狭小的街道和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

尽管折叠车和货架车等基础的承载物有各种缺陷,例如:缺乏承载大量货物和防雨与照明的能力。因此经过市民改造的各式各样的摊位孕育而出,从中也能观察到澳门市民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文化认知。对其进行归纳共有以下十二个特点:便于拆卸、伸缩与折叠;更多的存储空间;便于移动的轻巧体量;可靠的材质和承载能力;丰富的功能和用途;具备一定的防雨防晒设施;安全防盗;方便招牌、价目表和二维码展示;满足光照的需求;可移动电源简易的安装;具备一定的舒适性,如风扇和座椅等;充分利用现场的条件摆放商品。

这种改造体现了小摊主对街道空间的利用和对现实问题的反馈。不少的摊贩还特意制作了显眼的招牌,映射了澳门的招贴文化。

四、对澳门摆摊与城市公共空间

市井文化的思考

澳门从一个小渔村跃身变成今日的国际都市、世界休闲旅游中心,也经历了街头巷尾充满着摆摊经济的过去。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出入境政策把控严格,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各大娱乐场的收入低微,没有了游客的支持,购物大商场空荡荡,有的公司已经出现了裁员现象。

虽然从疫情爆发至今,特区政府推出百亿抗疫基金、现金分享计划以及发放消费券,但实际上依靠援助式的补贴难以真正救活经济,而摆摊的模式是低成本,家庭式简单地投资售卖自家货物来养活家人,又能保持着澳门街头风物特色,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市井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之中迸发着自己的活力,汇集着人与人之间最单纯的感情交流。尽管它占用的位置不多,零星分布在澳门历史城区的街道角落,却迸发着百姓日常需求与情感交流的活力,带动着城市空间的鲜活感。近年来,由政府主导的康公夜市和三盏灯二手货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尽管“地摊经济”可能难登大雅之堂,但却实在,让人解决目前就业和养家糊口问题,同时家庭式过多的货物也可以满足平民百姓的生活消费需求,在摆摊的管理上,如果加强管理,营造地域特色的“卖点”,也可以发展成为游客为之向往的“网红打卡点”,如捷克布拉格的哈维尔集市、泰国清莱夜市、美国百老汇的跳蚤市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以及我国香港油尖旺区的女人街、台北士林夜市与逢甲夜市等。

在活躍城市商业经济的同时,带活城市的“地摊经济”,让城市更有“烟火味”和“人情味”。长远来看,配合旅游业的发展,澳门还可以划定固定场所永久性地举办一些夜市摆摊,刺激夜市经济,并加强对店外设摊、限时借道经营、摆摊带来的交通堵塞、街道环境优化等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白雪,刘春.2020年南京将新增134处1410个临时外摆摊点[EB/OL].[2020-05-29].http://liuyan.people.com.cn/n1/2020/0529/c58278-31728428.html.

[2]刘杨.李克强称赞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EB/OL].[2020-06-01].http://www.gov.cn/xinwen/2020-06/01/content_5516569.htm.

[3]李克强点赞成都:3.6万流动摊位创造10万就业岗位[EB/OL].[2020-05-28].http://news.ifeng.com/c/7wqWNG23qhT.

[4]Lasa.共创舞台:Lasa的澳门摆摊人生[EB/OL].(2017-04-21)[2020-05-28].http://www.campobag.com/cultural/detail/id/538.

[5]唐思.澳门风物志[M].澳门:澳门基金会,2004:220-221.

[6]街市及小販[EB/OL].[2020-05-28].https://www.iam.gov.mo/c/market/scope.

[7]时间序列数据库-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入境旅客[EB/OL].[2020-05-28].https://www.dsec.gov.mo/ts/#!/step2/KeyIndicator/zh-MO/243.

作者单位:

陈以乐,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郑亮,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