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2013-201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2020-09-15彭靖尧谢武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7期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病原

彭靖尧,赵 华,黄 为,凌 华,张 敏,谢武娟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0042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一类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减弱的疾病[1],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GPEI)中定义的AFP病例是指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及15岁以下临床表现为AFP的病例,AFP病例的监测是GPEI的关键环节。得益于GPEI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开展,脊髓灰质炎的防控工作在全球已经取得巨大成效。1988年至今,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AFP已经减少了99%[2]。虽然AFP曾广泛流行于我国各个地区,但中国自2000年已进入无脊髓灰质炎状态[3]。但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外,引起AFP的病因还有很多。传染性AFP的主要病原是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4]。研究也证实,越来越多的病毒可引起AFP[5-6]。所以,即使在“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下,了解AFP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特征仍然很重要。为了了解AFP在重庆市的流行特征,本研究针对2013-2018年重庆市AFP监测系统上报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相关分析,旨在了解AFP在重庆的发病规律,为指导重庆市AFP的防控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2018年AFP病例信息来源于重庆市AFP监测系统,15岁以下人群人口资料参照2013-2018年重庆市统计年鉴,病例病原检测情况资料来源于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FP监测实验室。

1.2方法 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重庆市AFP患儿的流行概况,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 2010软件录入病例信息和数据整理,并进行表格的制作。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进行图制作。

2 结 果

2.1流行概况 2013-2018年,重庆市累计报告593例AFP病例,年平均发病率是1.96/100 000。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年份是2016年,报告病例120例,发病率为2.53/100 000,发病率最低的年份是2014年,报告病例85例,发病率为1.79/100 000。见表1。

表1 2013-2018年重庆市AFP发病情况

2.2时间分布 按月份统计,重庆市每个月均有AFP病例。其中报告病例数前3的月份分别是12月(79例)、10月(70例)、3月(63例)。报告病例数最少的月份是8月(28例)。见图1。

图1 2013-2018年重庆市AFP病例时间分布

2.3地区分布 重庆市38个辖区行政区域在2013-2018年均有AFP病例的报告。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市辖区是渝北区和开州区,均为37例(6.24%),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县是垫江县,为26例(4.38%),报告病例数最多的自治县是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25例(4.22%)。在所有行政区域中,城口县报告病例数最少,仅为3例(0.51%)。见表2。

表2 重庆市2013-2018年AFP病例地区分布

2.4人群分布 2013-2018年重庆市报道的15岁以下AFP病例中,男382例(64.42%),女211例(35.58%),男、女比例为1.8∶1.0。在各年度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在不同年龄组中,0~<3岁组病例数最多,为149例(25.13%),其次是3~<6岁组,为144例(24.28%),6~<9岁组为122例(20.57%),9~<12岁组为105例(17.71%),12~<15岁组病例数最少,仅为73例(12.31%)。见表3。

表3 重庆市2013-2018年AFP病例人群分布(n)

2.5病原检测结果 重庆市报告的593例AFP病例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4株(均为疫苗相关病毒),分离率为0.67%;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50株,分离率为8.43%;分离出肠道病毒54株,分离率为9.11%。

3 讨 论

随着GPEI在全球广泛开展,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疫苗已经被广泛应用[7]。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也报道了AFP的发病率与预期水平保持一致[8-9]。重庆市自开展AFP监测工作以来,未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长期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2013-2018年,重庆市AFP的发病率维持在1.79/100 000~2.53/100 000,这期间的发病率水平与全国AFP监测系统报道的发病率水平一致[9]。这说明重庆市AFP监测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从2013-2018年重庆市AFP病例发病的时间来看,重庆市AFP发病呈多峰分布,峰值月份在3、10、12月,病例数较少的月份是2、8月。其中3月和10月出现高峰的情况与全国其他省份的研究一致[10-11],但鲜现其他省份在12月有峰值病例数的相关报道。笔者认为,重庆市AFP发病的季节特点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AFP的病原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肠道病毒,而肠道病毒的流行季节为夏秋季[12],因此,AFP的发病季节特点有可能与肠道病毒的流行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因其是在多种病原的共同作用下发病,可能出现多样的季节特征。(2)笔者发现重庆市AFP病例数最少的月份正值寒暑假期间,因监测病例为15岁以下儿童,可能寒暑假减少了儿童之间传播病原的可能性。(3)AFP监测工作对报告监测标本有数量的要求,由于有时AFP病例数可能相对较少,监测点医院在每年最后1个月可能存在集中报告病例的情况。

本研究中,重庆市AFP病例数报告最多3个地区是渝北区、开州区和垫江县。这3个地区与四川省报道的出现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病毒病例的3个地级市(南充市、达州市、广安市)距离较近[13],同时南充市、达州市、广安市也相互毗邻,这些地区的病例病原学特征是否存在相应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笔者发现,重庆AFP报告病例数最低的几个地区(城口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巫溪县、巫山县)均属于海拔较高地区,海拔可能是AFP病原传播的影响因素之一。

2013-2018年重庆市报告的AFP病例有明显的性别特点,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比例为1.8∶1.0,此性别比例大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8,11]。本研究将593例AFP病例按年龄分为5组,各年龄组的发病情况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人群免疫水平有关,不同年龄组人群对病原的免疫水平不同[14]。

本研究中分离出4株脊髓灰质炎病毒,50株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54株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已不是AFP的主要病原,而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在AFP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一致[15-16]。由于AFP病原的多样性,在对AFP病例进行病原学研究时,有必要进行多种病原体的深入研究。

总之,在全球共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现阶段,AFP监测仍然是重要的防控手段[17]。重庆市应加大AFP监测力度,加强防病知识的宣传,从各方面做好AFP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病原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世卫组织宣布非洲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全球首个Sabin 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川省PPV与PCV2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