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复原力干预对神经症患者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效果研究*

2020-09-15刘晓利李秀泉信先凤

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神经症皮质醇复原

刘晓利 李秀泉 丁 倩 信先凤 彭 艳

通过以往对神经症患者的研究发现,其往往个性内向,情绪波动性较大,并且情绪表达受限,缺乏良好的应对方式[1]。其发病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且发病率逐年升高。本研究引入了复原力的概念,这将会为研究神经症患者的相关治疗和康复方案提供新视角。复原力—一种积极的人格品质,其本质属性是当个体面对困境时能够积极适应[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 增强个体的复原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3,4],复原力是可以学习和发展的[5]。但是,纵观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很少有针对精神疾病患者(如焦虑症、抑郁症)的复原力干预项目。目前,还未有关于神经症患者增强复原力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神经症患者的复原力特征[6],制定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团体复原力干预方案。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该方案对神经症患者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作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临沂市荣军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神经症患者共16例,其中干预组8例,对照组8例。由精神科医师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进行筛查,不包括各种严重的躯体疾病、重性精神疾病、过敏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等。患者于入组前半年内未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经单位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中止标准:(1)连续两周缺席者;(2)因自杀、拒食等情况需要本研究以外的治疗者;(3)发生生活重大变故者;(4)发现诊断有误者。完成本研究的被试共15例,干预组1例因意外住院而终止治疗。干预组7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19.33±3.83)岁;未婚7例;文化程度:初中1例,高中5例,本科1例;职业:学生5例,待业2例;诊断:其他焦虑障碍5例,分离(转换)性障碍2例。对照组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18.14±2.97)岁;未婚7例,离异1例;文化程度:初中2例,高中3例,大专3例;职业:学生5例,职员1例,待业2例;诊断:恐怖性焦虑障碍1例,其他焦虑障碍2例,强迫性障碍1例,分离(转换)性障碍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生物学资料的收集 统一于午后2~4 h测量所有被试的血压、心率,并收集唾液标本。测量血压、心率使用的是欧姆龙医用电子血压计(型号HBP-1300),人皮质醇试剂盒购自上海贤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消毒脱脂棉放入被试舌下数分钟收集唾液,分析唾液中皮质醇浓度使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唾液皮质醇检测在山东省某高校的检验实验室进行,操作由两名技术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批内完成。酶标仪为BioRAD iMark酶标仪。

1.2.2 心理学资料的收集 使用亚洲复原力量表[7],采用自评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该量表共19个条目,包括自我可塑性、情绪管制和灵活应对3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各个条目的分数之和,即复原力总分代表个体的复原力水平。得分越高表明复原力水平也越高。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 社会学资料的收集 使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 SSPI)[8],该量表包括日常生活能力、主动性和交往情况以及社会性活动技能3个因子,共12个条目,0~4五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社会功能状况越好。主要应用于各类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一些与脑功能(运动系统病变除外)缺损有关的疾病的社会功能评定。

1.2.4 团体复原力干预 对干预组神经症患者实施团体复原力干预,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90 min左右,由在团体心理治疗方面具有多年经验的心理治疗师和1名助手共同主持。方案设计遵循复原力的3个维度,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神经症患者的复原力特征[6],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分别从认知、情绪、行为三个层面进行干预,主要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三方面的内容,挖掘个体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关注个体的力量和能力,使神经症患者拥有坚强乐观的自我信念,学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并能够灵活地处理生活中的应激事件。

1.2.5 研究流程 干预组神经症患者干预前、后及干预结束3个月后均收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三方面的资料,包括血压、心率、唾液中皮质醇的水平、复原力和社会功能。对照组不做任何的处理,但是需要接受与干预组相同的测查。

1.2.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的纵向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及干预结束3个月后复原力、SSPI、生物指标比较 干预后及干预结束3个月后干预组复原力、SSPI评分及皮质醇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心率较干预前下降(P<0.05)。干预后及干预结束3个月后干预组复原力、SSPI评分及皮质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为了直观形象地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画图,具体见图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及干预结束3个月后复原力、SSPI、生物指标比较

图1 两组干预前、后及干预结束3个月后复原力、SSPI、生物指标平均数趋势图

3 讨论

神经症患者的发病主要受特定的神经类型、人格基础、社会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的综合影响,面对自身存在的症状,往往感到十分痛苦和无助。已有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是有复原力的[5]。本研究在8次的团体复原力干预结束及3个月后的追踪数据显示,干预组复原力、SSPI评分及皮质醇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心率降低,血压更趋于稳定。说明对神经症患者的团体复原力干预是有效的,这与Allen AN等[9]的研究相一致。针对神经症患者的团体复原力干预可提高其复原力水平,有效恢复社会功能,调节皮质醇水平,降低心率,稳定血压,即神经症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功能都得到了改善。

复原力是个人在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10]。Howard KI等[11]提出,一个人若遇到一种超出自己应对能力的困境,他的社会功能就会降低。那么,如果提高了个体的复原力水平,他的社会功能也将会提高。这一假设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复原力的概念包含心理学和生物学的特征,个体本身固有的,可以改变并能在面对压力时保护个体免于发展精神病理学症状[12]。皮质醇是复原力的生物学因素之一,已有研究[12]表明,注射氢化可的松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减少相关。根据本研究结果得知,提高了神经症患者的复原力水平,其皮质醇水平也得到了相应升高。这一研究结果与张亚林等[13]的研究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可使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皮质醇等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相类似。皮质醇是HPA轴,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终端产物,是心理压力与神经症之间的生理中介[14]。因此,神经症患者的皮质醇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将有利于疾病康复。

接受团体复原力干预后的神经症患者的心率降低,血压更趋于稳定,说明团体复原力干预起到了降低心率、稳定血压的作用。这与以往的相关研究[15]产生的作用效果相一致。神经症患者常常伴有心悸、心慌、焦虑不安、血压变化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16],团体复原力干预后的神经症患者,其心率降低,血压更加稳定,从生物学方面来讲,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结合以上讨论,团体复原力干预对神经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总结如下:(1)生物学方面:可以调节皮质醇浓度,降低心率,稳定血压;(2)心理学方面:可以提高复原力水平,提高其积极适应压力的能力,保护个体免于发展精神疾病;(3)社会功能方面: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这将有助于神经症患者早日回归家庭、走向社会。至此,神经症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功能得到了全面改善,这种改善不仅可以减少症状、恢复社会功能,还可以良性重建心理特征,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并减少复发。

然而,本研究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如使用的样本为小样本(n<30),对神经症患者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作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猜你喜欢

神经症皮质醇复原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蒙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的神经症的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