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创居家亲子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教研案例

2020-09-14王冬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研修亲子教研

王冬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黑龙江省教育厅连续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调整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的通知》《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期间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有关工作的通知》,为全省教育系统打赢疫情防控战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划定了重点。此次疫情,虽然导致了幼儿园延期开学,但学前教研并未停步。3月1日起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开展了开学延期,教研如期---齐齐哈尔市学前教研“疫”行动的系列活动。龙沙区作为教研志愿者协作体进行了教研展示,他们基于新冠肺炎特殊时期,针对幼儿长期宅家游戏材料不足这一疑难问题,开展了区域协作教研《原创亲子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的线上教研活动,主要形式有自主研修、线上讨论交流、线上头脑风暴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准备的教研是教研活动顺利实施的推进剂,是教研提质提效的依托。教研团队依据前期调研内容,制定了《居家亲子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的教研方案.

1.理论先行 提供支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寓意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新感悟,就可以当老师了。龙沙区教研团队立足于主题研讨之契机,重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各年龄段、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借助于网络教研之时机,集体共读王彦的文章《生活化游戏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主题化区域活动的材料的投放原则,明确本次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求。温故知新的学习,让教师们对教研充满了底气和自信。每一位参研的小分队成员依托理论的自主研学和实践的深度反思,从亲子居家材料的需求出发,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亲子居家游戏材料不足这样的真问题,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分组进行话题共享与共研。大家分享观点,提供策略,助力亲子居家游戏材料选择的广度与深度,发挥着教研团队的真价值。

2.分组推进  智慧共研

第一小组:厨房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1、厨房材料是科学探究游戏的可利用资源。

2、通过感知、观察、触摸食材及厨房用品学习科学知识。例如:小苏打、醋、酱油、洗洁精。

3、觀察材料之间的融合反应明白化学反应的道理。

4、通过材料的增减、排序、替换挑战游戏难度,使幼儿的个体差异得到适宜发展。

5、每一种材料可以结合各领域目标整合游戏内容,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第二小组:纸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1.纸塑材料具有低结构、数量多、可替代性强的特点。

2.通过摆放、设置障碍、搭建、团、吹、折、翻等游戏活动增加趣味性。

3.由于塑料制品的密闭性。提醒幼儿做好安全防护。

4.培养纸塑游戏材料的整理、收纳的好习惯。

第三小组:居家生活用品的开发与利用

1、根据家具材料的特性它可以折、卷、敲击、拉、拽、平铺、遮挡、受力,可以变换各种形状。例如床单、枕套、枕头。

2、家长由被动的接受材料转变为游戏材料的开发者。做到举一反三,复制再创造。

第四小组:娱乐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1、基于复工后老人带孩子的情况,利用高结构的娱乐纸牌、扑克、进行一物多玩、例如计数、扑克牌运输、扑克与其他材料的搭配进行游戏。

2、通过小视频推送给家长,模仿视频开展游戏。

3、让家长明确,对游戏材料的选择和开发要有阶段目标性和针对性

4、传统游戏的回归,通过勾,挑,捏,拉,捏等动作完成线绳的移位和图形变化,能有效促进手指精细动作和灵活性的发展,还能促进右脑开发,增进亲子之间情感沟通。

5、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促进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第五小组:隐性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1、利用身体部位开发游戏例如:手、身体、脚、 通过蹦跳、捉、等设计活动,达到锻炼的目的。

2、通过游戏人数的增加难度,挑战极限,培养幼儿的 专注能力。

3、室外游戏室内玩,可以锻炼小朋友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身体协调性,增强韵律感。

4、通过家长的口令避免游戏过程的踩踏事件。

3.专业引领  精准指导

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学前部专家黄慧兰指出:线上教研将是未来常态化教研的一种方式,欣喜地看到齐齐哈尔市学前教研站在较高的线上研修起点上,龙沙区研修团队积极探索的线上研讨氛围、以共性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研究来源,选取契合时机的主题通过线上诸多原创案例的分享、通过团队大量的逐层研究分析、游戏安全的关注引领,短时间内线上新技术的研发交流启发诠释了游戏材料如何开发和利用。同时提出在四度研修后,要将研究中心逐步从全方位材料提供逐步过渡到深挖某一类游戏、某一个活动,结合家长的反馈,点面结合,使研修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孟繁慧主任以团队研修中关于材料的挖掘、用途分类、安全性等几个要点从省级81个优质案例中的低成本、低结构材料《玩转积木》《跳房子》《创意的棉签画》《拖鞋蹦蹦跳》《手影游戏》等游戏做以交流评析,并重点以《滚小球》为例将深度研修,逐次完善游戏内涵的策略历程深入浅出地引领教师明确了游戏材料选择投放的独特性、趣味性、挑战性以及游戏中概念性错误杜绝的重要性,力求一物多玩、一物深玩的引领性,依据一人游戏及亲子游戏,不断提升难度的层次性,最终达成材料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性。

4.收获与感悟

教研员:游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学习方式,疫情期间的幼儿与家长的困难就是我们教师的教研内容,以幼儿为本位,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研讨来获得自身专业上的成长,同时,积极地构建研究共同体,在区域教研的氛围中,在我们这场“方寸之间”的线上教研中,每一位参研者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话题探讨中,逐步明晰问题,理清思路,收获成长。通过深入思考与专业对话,我们解决了“真问题”,收获了“高成效”,探出了“新方法”。

教师:通过“研”的过程 提升自我教研能力同时也享受教研的乐趣,对教研过程的新思路、新技术又有了新的了解。从亲子游戏实践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游戏材料不足入手,深挖问题根源,剖析解决策略,通过小组与群体的四度教研,对开发游戏材料进行整体的梳理与总结。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引发新问题,下一步我们应该从每个材料入手,从一点出发,对利用该材料的难易程度,材料的适宜性,游戏过程中幼儿挑战梯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将问题研透研实。

猜你喜欢

研修亲子教研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