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意象在《巨人传》中的内涵

2020-09-14刘雨泽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6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

摘  要:《巨人传》中“酒”的意象反复出现,有的章节甚至以“酒”为主题。相比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可以发现“酒”这个意象在《巨人传》中最为突出。作者阐述了《巨人传》数目庞大的“酒”意象在书中的意义与内涵,提出其营造的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

关键词:酒意象;《巨人传》;人文主义

作者简介:刘雨泽(2001.7-),男,汉族,河北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在读,所学专业:新闻与文化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6--02

西方的酒文化,最初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不仅是酒神的酒流传后世,酒神的特征与精神也溶于酒中而被后世引用。根据尼采的阐释,酒神的精神是与日神所象征的秩序井然、克制欲望精神特点相反,它代表着打破、放荡不羁、随性而行[1]。文学作品中的“酒”也因此被附上了放纵、癫狂、任性等内涵。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与思想相结合,具有了更深邃的艺术内涵。

1.“酒”代表着纵欲与发泄

“纵欲”和“发泄”两个词,在如今看来多少带有贬义色彩,但是结合拉伯雷所在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词就变得难能可贵了。在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会统治社会,他们腐朽淫乱却又装作威严不可侵犯,他们用禁锢的手段压制民众,用森严的阶级制度划分社会,这就导致人们思想受限、欲望受限、情感受限。人们如何发泄牢笼里的思想与欲望,拉伯雷认为唯有喝酒时才可以。喝酒常常与宴饮一并出现,这时候“酒”的“发泄”作用尤为突出。喝酒时的发泄与纵欲包括了酒的三个基本意义。

1.1通过喝酒发泄能带来快乐与愉悦

在《高康大》一部的第五章中,细致地描绘了一群酒鬼的醉言醉语,他们大吼着“喝干”“让酒满出来又有什么关系”“狂饮”,像勇士与海绵一般喝酒,这是纵欲的象征。而后他们会发出一些兴致勃勃的胡言乱语,疯癫的话语就像处于兴头上的人一样。“痛快”与“干杯”声不断,可以看到他们在纵欲与发泄时所感到的快乐与欢愉。

这种宴饮情节在书中有好些处,又如后文约翰修士与高康大等人一起宴饮时的大放厥词,时不时穿插“真痛快,伙计,来点喝的”等话语,宴席热闹非凡,每个人尤其是约翰修士都兴致盎然,畅所欲言,一边讲着有趣的段子,发泄着他对修道院与教会的不满情绪,一边大肆喝酒。

综合以上情节可以看到,人们通过酒来放纵自己,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中感受到快乐与轻松,这是酒最基础的作用,即酒精麻痹神经,让人感到愉悦。拉伯雷利用这点功效为“酒”赋予了“快乐”“无拘无束”的精神内涵,提倡对现实成果进行享受,鼓励人们追求幸福,及时享乐,并肯定了现实的欢乐[2]。

1.2纵欲是忘记现世烦恼,积极生活的心态表现

在书中,佳佳媚在儿子高康大即将降生时仍在喝酒吃肉,临产对于女性来说都是很担忧与害怕的,佳佳媚也一样。我认为她是在借助酒肉让自己忘记生产的痛苦与害怕,可以说是一种忘记现实烦恼的表现。

此外,庞大固埃出生时,母亲难产而死,父亲高康大悲喜交集,但他最后选择了“喜”,他说:“少哭多喝才是上上策。”“干杯!干杯!抛开所有的悲伤。”他把喝酒和悲傷相对应,代表了喝酒纵欲是安慰悲伤、忘记烦恼的方法[2]。

需要补充的是这种忘记烦恼不是悲观消极的厌世避世,不是借酒逃避生活,而是试图以欢乐代替悲哀,所强调的是无论遇到什么悲痛,对生活依旧要保持乐观积极、充满希望的态度。所以,这里的纵欲喝酒是人们热爱生活的延续手段,酒也成为了积极面对生活的象征物[2]。这也是拉伯雷所希望看到的人文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此引申,“喝酒”让人们热爱生活,也指引着人们生活与前进。在书中可以看到,“喝酒”是人物行动的一部分源动力,如约翰修士为了保护葡萄与葡萄酒站出来打跑了侵略者等。所以,“酒”是那时候人们内心信仰、精神支柱的外在物化表现。

1.3喝醉与发泄是灵魂达到自由状态的象征

上文提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教会统治禁锢思想,人们生活处于受压迫状态,现实不堪的生活与悲惨的命运促使人们向往自由轻松的生活,于是拉伯雷借喝醉的状态将这种期许描述了出来:只有在喝醉的世界中,他们才能肆意发泄,达到真正自由的状态。

比如在醉鬼的言语中,有人说:“我只有祷告书上说喝酒才喝酒,像个规规矩矩的修道长”,也有人说:“我只在教堂敲钟时才喝酒——否则教皇会暴跳如雷”,甚至有人说:“耶稣最后说的话‘我渴就在我嘴边。”他们还说出一些奇怪的理论,赞美喝醉与滥饮,而痛斥宗教的规定。这些话在现实中阶级森严的教会统治下是破格的,越界的,不被允许的。这种言论与思想的自由行为和过激语言的发泄只有在喝醉后才可以肆意而为。

此外,他们自由地把盏交杯,添酒倒酒,“报复式”的滥饮,这些肉体上的行为也是自由的。

从现实中的不敢说、不敢做,到喝醉时自由地发泄情感,“酒”是桥梁,“酒”因此被看做寻求解放、追寻自由灵魂的代表物。

拉伯雷在全书中贯穿着“酒”的自由精神,表达出自己对于自由意志的提倡与追求,这种自由意志也是人本思想、人文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3]。

2.“酒”是创造力、想象力等可贵品质的代表

可以看到,书中人物在喝酒之后,常常妙语连珠、旁征博引、想象奇特,这在书中的每一个宴饮桥段都可以看到。比如约翰修士在宴会上说:“我的胃口大得很,就像律师的钱袋,像波洛涅修道院的大酒桶”;还提到古人如亚里士多德、普鲁塔克的论述以及西塞罗的修辞手法等;他们的谈话从一个话题迅速切换到另一个话题,从修道院院长跳到狐狸,又跳到肉质,再跳到姑娘的大腿;还将倒酒人想象为百肢巨人。这种天马行空的宴会聊天就象征着人们跳跃式的思维与不受拘束的想象力,这些也是在那个思想被禁锢的时代难能可贵的,拉伯雷通过宴饮和酒来展现人们的自由想象。

这种想象是带有非理性的因素的、随心的,与规则与理性主义是完全相反的,就像酒神与日神的对立。这种感性的对话方式是否也与宗教式的宴会中具有的条条框框的规矩相对比呢?规矩与绝对的理性会杀死创造性与想象力,进而压抑人性,所以作者用“酒”象征人们的想象与创造,歌颂这些人性中的美好品质[4]。

3.“酒”代表知识与爱情

在第五部第四十五章中,在庞大固埃一行人找到圣瓶后,他们得到圣瓶的神谕:trink,即“喝”。随后大家喝了清凉可口、通体舒畅的美酒,那美酒就像甘露,在书中写到,“wine”是从希腊文与拉丁文来的,意思为“力量”与“能力”,“这酒确实能使人的灵魂充满真理、学问与哲理”。所以在此作者暗示,“酒”代表真理与知识。而“喝酒”就像是追求真理与知识的过程,就像庞大固埃与高康大学习的过程,他们一边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知识,一边畅饮着美酒,这两个行为在书中互相呼应,已经为最后的神谕做出了铺垫。

“酒”是甘甜的,知识是新鲜的;“酒”是循环产新的,知识是不断发展的;收获知识就像美酒下肚一般令人愉悦,让人感到奇妙与甘甜清爽。作者在隐喻知识的追求就像“喝酒”,每天都在进行,是反复的,同时每天喝崭新的一杯酒,就像学习新的知识。知识是没有边界的,不能像迂腐古板的老书生一样只知道咀嚼之前的内容,必须每天像喝酒一样,接纳新的内容,接收新的刺激。同时,“畅饮”代表享受与热情,这也表达了我们应该愉悦地享受收获知识的过程与结果,并怀着极大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寻找知识。喝酒是自由的过程,这也暗含着作者对自由教育的赞颂与支持,像高康大与庞大固埃一样,自由随意地喝酒,同时也自由地得到自由的教育[3]。这就是拉伯雷一直提倡的人文主义中对待知识与真理的态度,和他对教育的看法,他用畅饮美酒的意象将其形象地表达出来[5]。

在巴如奇喝完甘甜的酒后,举杯高唱歌颂爱情的诗篇:“情投意合”“夫妻恩爱”“姻缘美满”等词语不停出现,在此,“酒”代表幸福甘甜的爱情,“畅饮”即代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追求自己心目中美好的爱情,并享受相爱带来的幸福。酒神精神中代表的原始的人性與情感也在爱情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展现。

在当时宗教礼法下,爱情被制约,情感受到压抑,因此会变得不健全与阴暗。尤其是在教会、修道院中,他们心中普遍的是淫欲而非正常的爱情。同时,自由自在地恋爱思想也并未得到广泛认同,人们不能也不敢大胆地寻求爱情。这也是为什么书中写特乐美修道院的修士总会与一位修女结为连理,白头到老,这是健全自由的爱情,也是拉伯雷在最后提到的畅饮酒对于爱情的隐喻[5]。这是人文主义思潮中对于健全的情感,即健全的人性,自由的思想,以及积极追求幸福的生活态度的赞颂与追求[3]。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酒”在《巨人传》中处处都展现着拉伯雷提倡的人文主义思潮,从各个方面诠释着人本思想。可以说,“酒”的意象在全文的贯穿,使书充满了对现世生活的关怀,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天地,指明了人类美好的品质与情感,营造了本书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人类社会每个时代都应重视并一直留存的永恒主题,十分有教育启蒙意义。

参考文献:

[1]谭红芳.尼采的文化哲学思想解读[D].云南师范大学. 2019.

[2]刘家言.《巨人传》酒神精神探微[J].文学教育(下),2019(11):114-115.

[3]张国臣.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内涵[J].许昌学院学报. 2020(01).

[4]蒋永影.“酒神精神”与人文主义思潮[J].文教资料,2009(11):31-33.

[5]代文清.畅饮知识 畅饮真理 畅饮爱情——拉伯雷《巨人传》人文主义思想阐释[J].继续教育研究.2001(03).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作为“人文主义正义”的性别正义 *——评苏珊·奥金的《正义、性别与家庭》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概念教学探究*——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为例
浅析亨利·摩尔雕塑
将人文主义教育渗透于化学课堂,有效实现三维目标
人格权位置之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