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民俗土壤中孕育诞生的达斡尔族传统民歌

2020-09-14张磊

理论观察 2020年7期
关键词:达斡尔族民俗

张磊

关键词:民俗;达斡尔族;传统民歌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7 — 0129 — 03

达斡尔民族是主要生活在嫩江流域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达斡尔民族的文字,在他们的祖先契丹族消失后也随之消失了。但是,达斡尔族所留下及积淀的文化遗产却是非常丰富的,并且其民歌无疑是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纵观达斡尔民族发展的历程,他们的祖先不但建立了雄踞北方数百年的辽王朝,而且有可歌可泣的抗御外敌侵略的历史,同时他们也开垦和建设了自己的美好家园。就是在这种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生产、生活中,产生、积累了富有特色的民族音乐。这些民族音乐包含器乐、声乐、曲艺等形式,而流传最多的、影响最大的当然是达斡尔族的传统民歌。

那么,这些达斡尔族传统民歌如何形成的呢?孕育他们的土壤在哪里呢?这就是要在这篇文章中展开的话题。

一、独特的民俗孕育着独特的民歌

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语言特点、不同的文化发展、不同的宗教信仰,都会发展形成有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都会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方式传递着本地区、本民族的风上、风俗、风情。民歌就是这丰富多样的符号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说它最早,就是指从原始社会还没有文字就开始出现了,有些民歌虽已经消失,但是它如刻在石壁上的岩画一样,不但久远且给人以追思、研究。

民歌就是民间百姓的歌,即指具有不同地区、有不同民族特点的传统的民间歌曲、传统的民间歌谣。这些歌曲、歌谣来自于民间,口口相传,耳濡目染,在传播中不断充实、不断完善。这些民歌、民谣基本没有作者的记载,一代一代的像不息的河流在流淌。这些民歌、民谣还是其它形式的民族、民间艺术,都不会是所谓上苍赐予的,都不会是无根之花、无茎之果,都不是从空中楼图中产生的,它像自然物种一样有孕育它的土壤、有催生它的雨露,这就是代表本地区、本民族的民俗,达斡尔族的传统民歌当然也是这样。

“独特的民俗衍生着独特的民歌”,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民俗”。民俗就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目中有传统节目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它的类别包括:生产民俗(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工商业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社会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节日民俗(节期与活动所代表的时间框架);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游艺民俗(游戏、竞技、社火等娱乐方面)以及宗教民俗(图腾崇拜、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的民间精神世界)等。

达斡尔族是狩猎、放牧民族。由于他们定居在农耕文化地区,因而是受汉族文化影响相对较早的民族。这就确定了他们的以牧、渔、猎为主,包括农耕、养殖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民俗的属性中就属生产民俗。虽然,契丹曾经建立了大辽帝国,曾有着雄霸一方的辉煌历史,但是普通民众大多散落生活在东北的山林、草原、河流之间,所以他们依然保留着原始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环境之中,并且一直延续着。这样的生活环境以及生产方式必然产生与此相适应的民族民俗。这一点在“辽上京博物馆”以及中央电视台巴林左旗的鉴宝节目中,所展示的历史文物可以得到证实。那里收藏的达斡尔族的各种生产工具,那里陈列的达斡尔族生活的各种器具,既展示了达斡尔族悠久的历史、英雄的传奇,同时又展示了他们所创造的文明。那些民间的服饰、配饰、陶瓷、美术、剪纸、刺绣、玩具,手工艺品、交通工具、体育用品(曲棍球)等,无疑地透露出他们的生产民俗、生活民俗、节日民俗、宗教民俗等信息。达斡尔族的这些民风、民俗加上他们勇敢、善良、豪爽的精神特征,必然会形成“扎恩达勒”、“乌钦”、“萨满调”、“哈肯麦”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歌体裁。

这些产生于民俗中的传统民歌,没有当代文人创作的所谓民歌的浮泛浅薄、矫揉造作;这些产生于民俗中的民歌饱含了民族情感、民族智慧:这些民俗中产生的民歌充满了历史沧桑、自然生态,是真正的不可复制的民族宝藏。

二、独特的民歌表现着独特的民俗

上述谈到,独特的达斡尔民俗衍生出“扎恩达勒”、“乌钦”、“萨满调”、“哈肯麦”等民歌,这是指达斡尔民歌的形式及种类。这些民歌形式及种类中包含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仅从现存的达斡尔传统民歌中就有“猎歌”、“渔歌”、“奶歌”、“酒歌”、“情歌”、“神调”、“摇篮曲”等形式。这些传统民歌的总合,就应该是达斡尔民族民俗的生動写照。俗话说,“一方水上养一方人,一方百姓唱一方歌”,达斡尔族传统民歌产生于民俗之间,必然咏唱民俗、反映民俗。

“轻轻摇晃你呀/你那榆木摇篮/嫩江涛声为你催眠/爸爸狩猎去了远方/盼你长大接过祖先的枪杆……”这是一首传统的《摇篮曲》,在短短的几句歌词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母子亲情,又可以折射出达斡尔族的狩猎习俗。达斡尔族在没有定居之前,就是以狩猎为主的生产方式,因此,历史上有人称达斡尔为“打虎儿”。生活中,他们的摇篮也很特别,都是挂在房梁上的,摇篮多用榆木做成,周边还镶有江蛤蜊壳做的各种图案。这首摇篮曲既有生产习俗的影子,又有生活习俗的影子。

“嫩水碧波向东流/清清江面荡渔舟/达斡尔渔民撒下金丝网/鱼儿满仓歌悠悠……” 这是一首达斡尔族的渔歌。达斡尔族很早就来到了嫩江流域,据史料记载,在公元11世纪初,辽被金所灭。契丹贵族耶律大石收集契丹各部的残余力量,到达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国,后又被蒙古大军所灭。在这次变故中,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大多被征召入伍,他们随元军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了较大的族群,流落到嫩江边的契丹后裔达斡尔,正是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民族存续了下来。达斡尔人爱吃鱼、会捕鱼,传统的捕捞方式有罩鱼、下鱼囤、下花篮、钓鱼、叉鱼、凿冰下网和搅鱼等。不但如此,他们也最会看鱼窝子,因此,也有记载叫他们《打窝儿》(窝,即鱼窝子)。

《嫩水渔歌》反映出了达斡尔族的渔猎习俗

民歌,一旦形成就相对的保持着原生态。但是,民歌的形成、发展,以及形式、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而发展、周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自从达斡尔族定居在嫩江流域以来,开始了与汉族文化的交融,不自觉的吸收新的内容,逐步地由以渔、猎为主的生产生活转变成渔、猎、牧、农的复合型。这种变化,就一定会影响他们民歌的风格和特点,民歌《农夫打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首先歌曲题目出现的“农夫”与“打兔”就说明,这首歌曲既具有传统的狩猎特点,又有农耕文化的特点。下面再看歌词,就更能找到达斡尔族与汉族文化融合的特点:这里用的交通工具不再是马,而是“黑犍子大牛套上车”;这里用的狩猎工具不是弓箭、猎枪等,而是“耙子和斧头拿在手”,“……黑犍子大牛套上车呀/怒瓜呦德木德木 /耙子和斧头拿在手怒/瓜呦德木德木/老板老板快来看呐/怒瓜呦德木德木/草窠里猫着个小白兔/怒瓜呦德木德木/抓住斧头我扔过去呀/怒瓜呦德木德木/就差两只没打着哇/怒瓜呦德木德木/再拿粑耙我使劲甩呀/又差了三只没打着哇……”这首民歌是不是可以说明,任何民间艺术形式都会随民俗的变化而变化,都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说到独特民俗形成独特的民歌,就不得不说关于民歌的曲调。达斡尔民族与北方的蒙古族、鄂伦春族等虽然语言相近,但是由于历史不同、所处地域不同、所从事的生产方式不同,在民歌曲调上,当然就有所异同,或者说也不尽相同。

达斡尔族的民歌曲调虽然也有悠扬的特点,却和蒙古族的那种悠扬长调不同。达斡尔族民歌的曲调特点基本有以下几点:长音颤音、高起低落、衬词加呼号。

达斡尔族民歌特点的长音及颤音。长音、颤音既与他民族的民歌有相同之处,又有北方汉族“二人转”的痕迹。二人转艺人在长音后往往还有一个带啰嗦的“收音”,这种“收音”也可以叫终止下滑音。达斡尔族民歌的长音是不是很像二人转的拖腔,是不是和他们具有农耕文化的民俗有关。例如:

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的高起低落是它主要的特征。人们常说达斡尔民歌怎么“一惊一乍”的,唱起来很“哏”。这个“哏”是北方汉族的土语,形容食物的又软又硬的下咽感觉。其实,这种民歌的特点是达斡尔族诙谐的民风所致,他们的民歌除了悠扬、舒展之外,诙谐是主要特征,达斡尔人生活中从不缺少诙谐。例如:

达斡尔族传统民歌中大多都有衬词加呼号的习惯。衬词在其他民族的民歌中基本都有,例如汉族的“伊呼嗨,呀呼嗨”,彝族的“嗨罗嗨嗨”,蒙古族、鄂伦春族的“呐伊耶”等,然而,民歌中加“呼号”就是达斡尔民歌独有的特征了。这种“呼号”不但增加了民歌的魅力,更表现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达斡尔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民歌却留下了很多。嫩江两岸流淌着他们的民歌,内蒙草原回荡着他们的民歌,天山脚下飞扬着他们的民歌。并且,这些民歌世世代代反映着他们的民土、民风、民俗、民情。在当地有人唱达斡尔族民歌中“库木勒”的《嫩江情思柳蒿芽》,有唱他们放牧的《牧归》,有唱他们养殖的《挤奶姑娘》,有唱表达他们思念故乡之情的《山乡》,有唱他们对民族图腾崇拜的《雄鹰》……这些民歌在达斡尔人民生活中孕育、繁衍在繁衍中咏唱着民俗,以浓郁的民族性、浓烈的情感性、持久的艺术性一直传承着,这也正如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曾经论述:“作品的生命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民间风俗。”

不但可以从达斡尔民歌的歌词中看到“独特的民歌表现着独特的民俗”,他们民歌的曲调特征也是如此。辽灭之后,一部分辽人又被元收编,一直在蒙古地区生活,他们和鄂伦春、鄂温克为索伦三部。他们的文化或者说民歌,应该受到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影响,但是达斡尔族民歌依然顽强地保留了自己民族的特色。由于他们在当地定居较早,并且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多,达斡尔人在处理日常生产与生活时,就养成了细致的思想意识和习惯,具有相应的稳定性和统筹化特征。所以,他们的民歌既高亢悠扬又平缓委婉;既开朗明快也幽默诙谐或怪异神秘。这点,不僅区别于鄂伦春族的节拍自由、曲调平稳、节奏规整的山歌,也区别于蒙古写景、状物,嘹亮、悠长的民歌。达斡尔族民歌的曲调,一直和他们民族所具有的丰富多样的民俗紧密相连、丝丝相扣。

综上所述,什么样的民俗文化就可以孕育出怎样的民歌,这样的民歌也可以表现出该地区民族的民俗文化。所以,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民俗,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这个民族的民歌。反之,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民歌,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这个民族的民俗文化。

达斡尔族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冲刷沉淀后,留下了无数宝藏待后人考察、发现、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个民族的融合,使得各种民歌特点的界限逐渐在淡化,在生活中逐渐被淡忘。达斡尔族作为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民歌记录了该民族历史发展,在莫种意义了弥补了没有文字的遗憾。在2008年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发现这个神秘又好客的民族的历史、民俗和民歌。

注:“扎恩达拉”:达斡尔族语山歌的意思。

“乌钦”:达斡尔族民歌的一种,以说唱叙事为特点。

“萨满调”:达斡尔族宗教歌曲。

“哈肯麦”:是一种唱舞结合的达斡尔族民歌形式。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达斡尔族民俗
鄂铁柱:达斡尔族老人12年“淘”出一座民俗博物馆
寻梦江南春 热闹的民俗节日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达斡尔族民间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城镇化对达斡尔族社会生活的冲击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