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曙区财政经济情况分析及当前财政建议

2020-09-14张智慧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9期
关键词:海曙区民生债务

■张智慧

海曙区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及影响因素

2019年,海曙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1%,总量为1170.11亿元;财政总收入184.35 亿元,同比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48 亿元,同比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66 亿元,增长11.1%,收支已不成比例。同期,宁波市、中央的财政支出增幅分别为13%、8.7%,都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 个百分点以上。今年,疫情冲击下全区经济发展低速运行,总体运行质量在降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性减税的双重压力,稳增长与促转型压力交互影响,改善民生的增支与减税降费的减收相互叠加,财政出现紧平衡状态。

针对减税降费和区域转型升级动能转换方面,我们今年配合区人大做了综合调研。全区共下发250 份问卷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39 家,全部为民营企业。问卷调查为《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企业调查问卷》,围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减负降本政策、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情况、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方面设置了38 个问题。这里节取减负降本政策方面、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两方面的调研结果进行说明。

减负降本政策实施后企业各方面成本具体变化情况

(一)减税降费政策直接影响财政收入

2019年,中央加大力度,出台一系列普惠性减税降费措施。海曙区累计减税降费约30 亿元。根据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减负降本政策调查结果,77.8%的企业表示对当地民营企业减负降本相关政策整体情况成效评价在“三星级”及以上(最高星级为五星)。从政策知晓度来看,约52.3%企业了解民营企业减负降本的政策;44.4%“听说过,但不太清楚”,“不知道”3.3%。值得注意的是,微型企业对政策了解程度最高,达到100%,说明中小企业对政策调整极为敏感和期待。

在本地政府实施降低企业成本的相关政策后,69.1%的企业表示综合成本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116 家中剔除回答不清楚的17 家,剩下99 家中企业成本降低最明显的方面是“税费负担”,有80.2%的企业表示成本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用工成本”的上升最为明显,高达26.7%的企业选择此项。由此可见,在所有的降税减费政策中,企业对税费变化的灵敏度最高,且我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比较高。

从企业政策需求来看,需求最高的三项为:“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清理、减少涉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下调企业社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与流程,做好分类清理规范,减少涉企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和费用”,均逾70%。可见直接的减税降费政策最受企业欢迎。政策虽已实施,但企业的获得感和活力增强比较滞后,符合降税减费利在长远的客观规律。

企业对当地优化民营企业创新支持相关政策的整体评价

(二)区域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还在推进期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中,对“企业对民营企业创新支持”进行了调查。从经济创新支持政策知晓度来看,总体偏低,27.6%的企业表示“知道”,72.4%表示“不清楚或不知道”。

根据调查结果,约七成的企业认为当前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很大,且成效在“三星级”及以上(最高星级为五星)。其中工业和建筑业的评价较高,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这与近年来,各级政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双创的导向且部分是享受财政政策扶持是分不开的。

从企业研发投入现状来看,有研发投入企业的比例只有三成,七成企业没有相关投入,且研发投入比例大多在5%以下,其中研发费用投资占比超5%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中的中型企业。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调研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促进海曙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规划和储备,保障市场主体活力

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先后引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两院一园”、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项目落地建设运营,已累计投入资金约5 亿元,加速培育发展新动能。

鼓励企业增强内生动力。海曙区税收产业分布分别为一、二、三产业占比0.1:33.2:66.7,占比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制造业(29%)、房地产业(22%)、批发零售业((14%)、金融业(12%)。每年投入资金2 亿元积极扶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投入、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涵养税源。

(二)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资金统筹使用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严格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保续建、保化债、保重点”的顺序科学合理安排年度支出预算。今年中央对地方安排了抗疫特别国债1 万亿、特殊转移支付资金1 万亿,海曙区收到中央资金总量为8.57 亿,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原则,资金主要用于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等方面,同时按照1:1 的比例安排,建立惠企利民资金池,优化各类资源配置。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难以支出的预算资金统筹调整用于其它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加强财政暂存暂付款管理,及时清理暂付款项目,严格控制暂付性款项新增规模和累计余额,2019年以后新增暂付性款项累计余额不得超过同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之和的5%。

(三)坚持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继续压缩行政运行经费

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海曙区2018年决算报告强调,通过统筹收入、争取转移支付、调入资金等方式,加上实施压减一般性支出,收回长期沉淀资金等措施,全区可用资金89.7 亿元,支出85.1 亿元,总体收支勉强平衡,我们称之为“紧平衡”,平衡结余资金全部为各部门未使用完的专款结余。面对收支平衡压力,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实施“预算+执行”双控管理,即各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按照上年预算数的10%幅度压减,执行数原则上比上年决算数压减5%。

严格控制压缩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其他一般性支出,全区各部门一般性支出按照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除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点支出外,其余统一压减20%,重点压减会展、课题、宣传、培训等四项经费支出。

(四)“紧平衡”常态下,保障基本民生和政府投资项目

集中财力办好民生大事。节省的资金统筹用于保障基本民生,支持扶贫、科技、人才、农业、教育、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这里提到保障基本的民生,是最广大群众需要的民生,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围绕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探索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政策、保障范围、支出标准和决策流程等。完善民生支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财政综合保障能力评估,及时纠正过度福利化、超财力建设等支出政策和项目。

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加强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审核与事前绩效评估,将审核与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做好绩效运行监控,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

(五)加强风险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今年,按宁波市债券发行计划,我区申报专项债券约40 亿元。随着中央对债务的穿透式监管,我们也及时启动实施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从当前情况来看,海曙区债务管理基本规范,实际负债总体可控,今年预期综合债务率为60%,低于省考核线90%,但存量债务化解困难。今年要继续按照债务年度化债计划,落实好化债措施。2020年和2021年,海曙区需化解债务35.48 亿元和18.46 亿元。计划实施五年化债计划,通过国企集团化改革,清晰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实现隐性债务逐步有序消化。

政府投资项目确需融资的,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筹措,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以其他方式举借政府债务。近几年要继续拓宽融资渠道,统筹用好专项债券、PPP、产业基金等现代财政金融工具,推行权益性融资和经营性负债,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海曙区民生债务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甜甜的可乐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水镱霖??《几何体写生》
陈亦薇??《月下高桥》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