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理念导向下“赛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20-09-14潘双利郑贵军

科教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赛教融合导向竞赛

潘双利 郑贵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高等教育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通过何种途径和方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教育部针对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问题,强调应当“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随着国家和各高校对学科竞赛的大力投入,学科竞赛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如何将学科竞赛和日常专业教学相融合,扩大学科竞赛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是当前各高等学校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拟借鉴OBE 理念分析如何通过赛教融合推动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1 OBE 视阈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OBE(Outcomes 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成果导向为教育宗旨的先进教育理念,也被称做目标导向、能力导向或者需求导向教育。该理论于20 世纪80 年代初由美国学者Spandy W.D.等人提出,并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推广,目前已成为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 理念坚持“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工作的设计以及组织实施等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成果为导向,重视学生学习成效,着重突出教学成果的重要性和教育的实用性。

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人才培养重在学生能力的提升,这与OBE“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能力)为导向”的核心理念相契合。OBE 理念强调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在教育过程中,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为前提,完成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以OBE 理念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其主要目标是从满足需求的角度开展创新教育,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与社会创新需求的无缝衔接。

根据OBE 理念,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需重点关注4 个问题:学生应该达成怎样的学习成果?学生达成学习成果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有效地促使学生达成学习成果?如何合理评估学生达成的学习成果?这4 个问题涉及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以及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等诸多方面。为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高等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和保障体系等,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创造条件。

2 “赛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与主要障碍

学科竞赛是在高校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综合运用学科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竞赛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延伸。Padgett、Desimone、韩晗、杨志斌、刘龙斌等[1-5]众多国内外学者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分析了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发现学科竞赛能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近些年学科竞赛活动呈蓬勃发展之势,各高校踊跃参与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等各类竞赛,甚至组织校内、院内学科竞赛活动。学科竞赛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学科竞赛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将学科竞赛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科竞赛的影响渗透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成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现实问题。笔者通过走访和在线咨询国内10 余所高校200 余名师生,发现实践中各高校组织和参与学科竞赛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

(1)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的冲突性。一方面,由于参加学科竞赛往往时间紧、任务重,一些学生有时不得不放弃日常的课堂学习,全力以赴准备参赛作品,影响了正常的专业知识学习。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没有较好地融入学科竞赛内容。在学生参赛之前没有系统地给学生传授基本技能,竞赛进行阶段不能将大赛要求、案例等资料代入课堂进行分析,或者在竞赛结束后没有进行作品分享、经验交流等活动,使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呈现分离的状态。

(2)参赛的应试性和功利性。很多参赛学生将完成学科竞赛当成一次考试,往往在竞赛正式开始后搞突击、集中攻克,而忽视日常积累,赛后也缺乏反思和进一步研究。另外,大部分同学参赛的第一目的是获奖,从而为各类评奖评优和获得继续深造机会增添筹码,学生对竞赛培养能力的内生动力不足。

(3)教育的不公平性。学科竞赛重视“精英培养”,忽视“全员教育”。因为学科竞赛的赛制规定,参加竞赛的学生人数受限,一般一支队伍在5 人左右,而每个学校每次参赛队伍大多不超过3 支,因而出现了学科竞赛只面向少数优秀学生的现象,同专业的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通过大赛来提升自己,比赛参与覆盖面较小,不能完全实现“赛学相促”。

由此可见,学科竞赛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还不够明显。为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需要促进赛教相融,合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面对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不仅需要对创新人才培养进行顶层设计,还需寻找具体的赛教融合实施方法,形成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基于OBE 理念的“赛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OBE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要达到的最终产出结果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强调预期产出目标、教学实施过程、成果评估三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按照此思路,通过赛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可以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反向设计教学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合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再进一步优化培养目标,形成优化循环,如图1 所示。

(1)以需求为导向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OBE 理念以学习产出为目标,教育重心由原来的关注教学输入转变到关注学习成果输出,强调学生通过学习后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做到学有所用,实现自身价值,在该理念指导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最大程度满足各方需求。从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主体考虑,可以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分析需求,从而确立培养目标。其中,社会层面包括国家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行业发展及职业需求等;学校层面包括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等;学生层面包括学生的竞争能力及未来发展期望等。

图1 基于OBE 理念的“赛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赛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当前赛教融合存在的现实问题,借鉴OBE理念的主要思想,为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从多方面全方位推动赛教融合:①教育理念更新。如OBE 理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张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督促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正确的教师角色定位是实现赛教融合和保证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②教学模式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能够完成的,需要借助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需要借助OBE理念,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校内、轻社会” 的思维观念,以产出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实现第一、二课堂协同教学,为创新人才培养合力。③教学元素重构。推动赛教深度融合需从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编写、教学仪器设备运用、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如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纲,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按照竞赛要求的理论基础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三层次递进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按能力要求分层练习、逐级提高,使学生即使未能真正参加学科竞赛,也能得到竞赛训练、提升创新能力。④教学资源整合。赛教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类资源,实现“教、学、赛”一体资源开发与共享。如构建校领导主抓、教务部门(双创学院)牵头、学工和其他部门协同、基层系部落实和校外企业渗入的管理支撑平台;鼓励青年教师驻企锻炼、为教师提供竞赛教学技能培训机会,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等。

(3)建立学习成果评估体系。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OBE 理念关注学生能力的产出,单一的评价模式无法对能力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因此,需构建多元、动态和长效的评价机制。评价主体方面,应该是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等相结合。评价内容方面,以学生获得的能力为主,同时综合考虑知识、意识等诸多方面。评价方法方面,应着重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动态化测评,即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测评、增强评价过程的连续性。评价维度方面,可以从课程、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三个层面进行评价,其中课程层面以学生课程学习成果作为评价标准;毕业评价以毕业生获得的能力为标准,毕业要求的学分不再固化到每门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及其他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获得学分;培养目标评价一般在学生毕业之后进行,通过对毕业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调研,获取毕业生真实发展信息,并用于人才培养目标优化。

4 结束语

OBE 理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导向,赛教融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基于OBE 理念探讨如何通过赛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对于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OBE 理念导向下赛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总体上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核心要素进行了梳理,后续研究可以从具体实施策略角度着手进行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赛教融合导向竞赛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基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大赛“效应”放大到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研究
学前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思维竞赛(3)
犬只导向炮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