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更康切尔矿区银矿床成矿机制浅析

2020-09-10单树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热液

摘要:那更康切尔矿区隶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管辖,位于都兰县城130°方向,察汗乌苏河上游南侧那更地区,直距约80km。该矿床为大型银矿床,其成矿时代主要为晚印支—燕山期,成矿机制主要为:①在T3时期,伴随着那更北部地区火山运动,在形成鄂拉山组火山岩层的同时,喷出岩浆中所携带的金属银元素的富集成矿,属于火山岩浆型银矿床;②在印支-燕山构造期,那更地区递进叠加变形与后期深部岩浆热液上涌、贯入,矿化元素富集冷凝成矿,属于岩浆热液性银矿床。

关键词:成矿机制,独立银矿物,热液

一、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岩石地层主要为晚三叠世的鄂拉山组火山岩,元古界金水口变质岩群,岩体主要为中酸性侵入岩(图1)。

1.花岗岩脉,2.花岗闪长岩脉,3.辉绿岩脉,4. 闪长岩脉,5.硅化脉,6.左上为整合地质界限,右下为不整合地质界限,7.逆冲断裂,8.地质代号:Q.第四系,T3e.鄂拉山组火山岩,Ar—Pt1J.金水口变质岩群,ηγ.二长黄岗岩,γδ. 花岗闪长岩,9.矿区范围,10.河流

该矿区,构造复杂,褶皱、节理及其发育,主要受到昆中断裂的后成影响。矿区发育的大型褶皱及横张、纵张节理为主要的控矿构造,矿区北部发育系列逆冲推覆断裂,其深部可能与昆中断裂相连(见图1)。

矿区矿体已发现多条,但其产状各有不同。Ⅰ、Ⅱ、Ⅲ、Ⅴ、Ⅷ、Ⅸ号等矿体为北西—南东向;Ⅺ号矿带为近南北向;Ⅳ、Ⅵ、XIII、XIV、XV号等矿带为北东—南西向。其中Ⅰ、Ⅱ、Ⅳ、Ⅵ、Ⅺ号等矿带为主要的成矿带。

二、矿床成矿机制

那更康切尔矿区银矿床成矿复杂,矿体产状杂乱,犹如不完整的“棋盘格式”,其银矿成矿机制至少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种是在晚三叠世,伴随着那更北部附近的火山运动,在形成鄂拉山组火山岩的同时,岩浆喷出中所携带的金属银元素的富集成矿。

在岩矿鉴定手段的协助下,我们可以看到鄂拉山组中出现的独立银矿物(图2)。顾名思义,就是與后期热液型成矿无关。由此可以断定,在那更康切尔银矿区,晚期热液成矿之前,就有银元素的富集成矿。该银矿物独立存在于鄂拉山组火山岩中,与后期热液无关,仅与此次的火山运动有关,成矿时间应与鄂拉山组火山岩形成时间近于一致,为晚三叠世。

由此可以判断那更康切尔银矿物早期成矿模式为火山岩浆型银矿床。

第二种是在华西、印支、燕山等构造期,那更地区变质岩群递进变形叠加,形成大型褶皱(那更地区为背形褶皱)、网格状—棋盘式节理密集区,晚三叠期,那更北部火山运动,形成鄂拉山组火山岩层,并披盖与金水口岩群之上。后期的构造运动同样对金水口岩群的变形叠加与鄂拉山组受到远程影响,发生不规则破裂,在那更北部鄂拉山组火山岩层中,出现系列逆冲推覆构造带(图3)。

印支-燕山期,深部岩浆热液上涌,顺先期形成的轴面横张纵张节理、片理、片麻理、岩体节理与鄂拉山组火山岩流面理、流面节理等各种裂隙侵位,其中热液所携带的矿质便在向上运移、顺缝贯入的时候,在一定温度、压力改变的条件下,沿着受阻部位淀积成矿(图3)。

综上所述,那更康切尔银矿床的后期成矿机制为深部中低温岩浆热液顺层、缝贯入,在受阻部位富集成矿。故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银矿床。

三、结论

研究表明,那更康切尔银矿床的成矿复杂,早期成矿规模不大,主要为后期成矿,机制大致分为:①为火山岩浆型银矿床;②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银矿床。

参考文献:

[1]马宝虎,马英,张欣,等. 青海省东昆仑东段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地质背景浅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 481(13): 161, 163.

[2]武亚峰. 青海省都兰县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 吉林大学, 2019.

[3]李小兵,裴先治,刘成军,等. 东昆仑东段东昆中构造带韧性剪切作用及其地质意义[J]. 中国地质, 2014, 41(2): 419-436.

[4]国显正,贾群子,马忠元,等. 浅析东昆仑东段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C]//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 [出版地不详]: 《矿物学报》编辑部(Editorial Department of 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2017: 312.

作者简介:

单树成,男,生于1995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构造地质学。

猜你喜欢

热液
深海热液微生物可 利用红外光合成能量
简析金矿床中共生矿物的组合特征
表生岩溶系统中浅埋藏构造-热液白云岩成因
内蒙古自治区黄花窝铺乡达赖沟一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浅谈青海省乌兰县拓新沟北地区金矿成矿远景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
热液金矿成因研究现状与讨论
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硫化物成矿物质来源探讨:同位素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