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视角的英语课堂与翻译交际

2020-09-10宫桂梅贾遂芝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

宫桂梅 贾遂芝

摘要:我们知道,翻译的制约因素交互作用最终都集中在译者身上。那么,它们又是如何集中到译者身上的呢?从上述各章的论述我们看到,作者创作时是从语境到意义再从意义到语篇的。换言之,意义在一定的语境中经过了语法化的过程就变成了语篇。这就意味着来自作者的各种制约因素都集中地表现在原文文本的语篇上。再看读者因素。译者的翻译,有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自由译者为了自己心目中的读者,可以自由地选择翻译的材料,材料选定之后,必须根据心目中的读者的语言文化及其他情况选择翻译的策略、方法与技巧。本文主要研究创新视角的英语课堂与翻译交际。

关键词:创新视角;英语课堂;翻译交际

一、制约因素是如何起制约

换言之,他是根据自己的心目中的读者来选择译什么与如何译的。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与作者一样,在表达过程中,译者也是从语境到意义再从意义到语篇的,译者的表达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选择意义使意义在一定的语境中语法化而谋篇的过程。如果作者是个古人,根据前面的分析,译者心目中的读者是与译者同时代的人,这时译者必须根据读者的情况通过调整语篇来沟通古人与现代人的跨语言、跨文化、跨時间的交际。如果作者使用的是社会方言或地域方言,而这种社会方言或地域方言在读者的语言系统中又是缺项,译者还必须通过调整语篇来满足读者的需要。如果原文文本的语篇的文体或其他方面在译文语言中是缺项,如汉语没有十四行诗、英语没有词,如英汉两种诗歌的格律不同,译者也要通过调整译文文本的语篇来加以平衡。总之,读者的各种因素也要通过语法化的过程落实到译文文本的语篇上。同样,译者自身的各种因素也要通过语法化的过程落实到译文文本的语篇上。那么,译者又是如何平衡的呢?他用哪些手段来平衡呢?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翻译的过程谈起。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翻译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理解与表达。译者理解原文文本的意义与作者的交际意图时,是从语篇到意义从意义到语境的;译者在写作译文文本时,是从语境到意义再到语篇的。这说明,译者使用平衡手段是在写作译文的时候。必须指出,译者在写作译文时的语境已不是他理解原文文本的意义与作者的交际意图时的语境,这时的语境是他与他心目中的读者交际原文文本的意义与原文作者的意图的语境。写作译文文本时,一方面。他必须考虑作者的交际题图、与原文文本有关的语境、原文文本的意义与语篇,另一方面,他必须考虑读者的情况,读者的语言与文化、读者的社会与功能因素。一句话,他的译文必须适应读者的需要、适应读者的口味、适应读者的水平、适应读者的语言与文化。用普通语言来说就是,译者必须将作者用那种形式的外语所传递的全部信息尽可能地在读者的语言与文化许可的范围内、在读者诸因素许可的范围内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这时,译者必须审慎地将意义语法化,审慎地选择自己的词汇语法(lexico-grammar)。换言之,译者所受到的所有的制约因素的制约与解决制约问题的平衡手段都要通过将原文文本的意义与作者的交际意图用译文文本的语言进行语法化的办法来实现。翻译的苦和乐都在这里。至于如何实现平衡,从上面的论述来看,其办法无外乎四种:一、异化;二、归化;三、综合异化与归化;四、其他手段。异化、归化与综合异化与归化都是相对于译入语的语言或语篇而言的,以英汉互译为例。所谓异化,就是在翻译时,按照或者基本按照译出语的语言或语篇形式来安排译文;所谓归化,就是按照或基本按照译入语的规范来选择语言安排语篇,综合异化与归化就是同时采用异化与归化手段来选择译文词语安排译文语篇。如果在采用了上述三种手段之后,仍难以将作者的意图、与原文文本有关的语境、意义与语篇语法化,或虽然勉强语法化了,译者心目中的读者仍难以接受,就得采用其他手段如添加注释、增加说明性译文、增加同位成分等手段予以解决。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译者是如何在制约因素的限制之下,在非常有限的活动空间内,采取得力措施或平衡手段即采用异化、归化、综合异化与归化、其他手段来调整译文、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的。用异化、归化、综合异化与归化、其他手段等办法来调整语篇涉及语篇的各个层面,但由于本章不是专门讨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及其综合形式与其他手段的,我们在后续的讨论中仅举出某一两个层面上的例子来加以讨论。在描写交际框架中,我们看到,制约翻译交际的因素很多,有作者因素、读者因素、译者因素、时空因素、文本因素、语言因素、文化因素等。这些因素既可进一步细分又可相互交叉。例如,作者因素可细分为作者的语言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功能因素、交际意图、交际手法、文体、体裁、语体、风格等;读者因素可细分为读者的语言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功能因素等;文本因素可细分为文本的语言因素、体裁因素、语体、文体、风格因素、版本因素等。如果我们将文本因素分解为作者的文本因素、译者的文本因素与读者的文本因素的话,将时空因素看成是作者、译者与读者的时空关系的话,我们可以说,制约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作者方面、读者方面、译者方面与他们之间的时空关系方面。如果说作者写作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作者自身与作者的心目中的读者的诸因素的话,译者翻译时就要受到更多的因素的制约,他不但要受到自身诸因素的制约,而且要受到作者因素与读者因素的制约,要受到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的时空关系因素的制约。作者因素、读者因素与译者因素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许多差异。没有共同之处,翻译就失去基础;没有差异,就无需翻译。例如,作者的语言文化因素与读者的语言文化因素必定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存在着许多差异。而差异正是翻译与翻译理论关注的重点。译者一般只可能与作者与读者中的一方共有语言与文化,如果他与作者共有语言与文化,一般就不会与读者共有语言与文化,反之亦然。这就意味着,译者的语言文化因素一般情况下也会与作者的或读者的语言文化因素之间存在差异。同样,译者的其他因素也常与作者的和读者的其他因素相矛盾。这些差异与矛盾常常会使译者不仅感到“一名之立,旬月踟蹰”,而且感到翻译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异化

如前所述,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与语篇层面,涉及语言的语音、音系、超音系、形态、句法、语义、语用等层面,涉及语篇的语篇性与语篇结构,即涉及语篇的主述位结构、信息结构与接应手段。换言之,异化就是在这些层面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层面上引入译出语的结构形式。词语翻译中有许多典型的例子。将internet、word、window、CPU、WPS、DOS等直接拿到汉语中使用是异化的例子,将sofa译成沙发、coffee译成咖啡、microphone译成麦克风、combine译成康拜因等也是异化的例子,将radium译成镭、将lithium译成锂、将magnesium译成镁、将helium译成氦、将neon译成氖、将argon译成氩、将krypton译成氪,其中的首字母音译也都是,将mini-skirt以成迷你裙、将New Zealand译成新西兰中的音译部分也还是,当然,这几种异化有程度与成分上的差别。

张培基教授等(1980)中谈长句翻译时讲了四种翻译方法:顺译法、逆译法、分译法与综合法。其中的顺译法就是句子层面上的归化译法。

参考文献:

[1]彭卓吾,2000.《翻译学——一门新兴科学的创立》[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裘士京、房列曙、周晓光,1998.《中国文化史》[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3]谭载喜,1995.必须建立翻译学 [A],《外国语》[J].

[4]田惠刚,1998.《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
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大观念视角下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法
A Study on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英语课堂优质提问研究——以《新标准英语》三年级下册Will you take your kite tomorrow教学为例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整体性教学在英语课堂运用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