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任务群”开展阅读教学

2020-09-10蔡鑫鑫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祥林嫂文章教师

蔡鑫鑫

“任务群”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来理解文章,欣赏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任务群”来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让他们在阅读和感悟的过程中有效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鉴赏能力。那么,如何让“任务群”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呢?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

一、合理利用“任务群”,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开头

文章的开头具有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任务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欣赏文章的开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的作者会在开头抒发强烈的情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先声夺人;有的作者会在开头描写某个场景,渲染气氛,设置线索,预设波澜。

以《钓台的春昼》为例,本文以游踪为线索。作者当时在故乡浙江富阳,由富阳至桐庐县城,夜游桐君山,次日清晨乘渔舟至钓台。文章用写意的笔法写桐君山微茫的月色灯光,写富春江沿途的山光水色、沙洲繁花,写严子陵钓台的孤静荒颓,按游览进程、时间先后逐一写来。清代刘熙载在《艺概》里曾指出:“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钓台的春昼》的题旨就是文章的首段。严陵钓台离作者的家乡很近,但他一直没有机会去游玩。这篇散文虽然描绘了山川的灵秀,却有着一层黯淡的情调。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任务:

1.文章开头介绍了什么内容?

2.哪些语言是描写景物的?

3.作者为什么要选择描写这样的景?

4.“倘若我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这个句子表达了什么?

这几个问题层层深入,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关注文章中的语言,认真探究,仔细思考。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学生会了解到,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作者去严子陵钓台的缘由,记叙了游览童俊山和严子陵的经过及感受。从中,也可以窺见作者字里行间时隐时现的借山水、人物和史迹抒发出的忧国忧时的情感。在鱼梁渡头独立江边时,作者“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在桐君山道观前面,作者就想“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把浮名虚誉一起抛开。这些都表现了“我”爱自由、爱祖国的情感。

二、合理利用“任务群”,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结尾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古人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的确,好的文章结尾会给人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感。一般而言,文章的结尾有自然式结尾、照应式结尾、总结式结尾、拓展式结尾、点题式结尾几种。不同的结尾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或给人启迪,或升华文章的主旨,或画龙点睛……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任务群”,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结尾。

例如,在讲解《祝福》时,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任务:

1.文章的结尾和开头有什么关系?

2.文章的结尾是怎样通过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的?

这些任务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重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的结尾与开头前后呼应,都渲染了热烈的节日气氛,反衬出了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杀人本质。”有的学生说:“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环境描写。开头写的是旧历年底的新年气象,但给人的感觉确是十分沉闷的。‘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钝响“震耳的大声“幽微的火药香’等,借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在小说的结尾,‘我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详细写出了‘我’对新年景象的感受,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的命运与特定的场景联系在一起,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与当时典型的环境有关的。借助“任务群”,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要点。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任务群”,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让他们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思想美和艺术美,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主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祥林嫂文章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