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匈奴在汉初持续侵犯西汉的原因探析

2020-09-10张昭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西汉汉武帝匈奴

张昭

摘要:秦末汉初之际,刘邦经过近五年的楚汉战争,战胜了项羽统一中原,建立大汉王朝。而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称霸北方草原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此后,匈奴时常出兵侵犯和征伐汉王朝。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34年的近七十年的时间里,虽然汉朝与匈奴互立和约,采取和亲政策,但匈奴依然持续对汉朝进行侵犯。匈奴的侵扰不仅使汉朝北部边郡民不聊生,而且西汉的都城长安也时常面临被匈奴攻击的威胁。

关键词:匈奴;西汉;和亲政策;汉武帝;气候波动

秦末汉初之际,东方大地上诞生了两个强大的帝国。汉王刘邦经过近五年的楚汉战争,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统一中原,建立了疆域辽阔的汉王朝,史称西汉。而在北方草原地区,匈奴人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攻破东胡,击败月氏,雄踞大漠南北,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从匈奴人成为北方霸主的那一刻起,出兵侵犯和征伐汉王朝就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在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遭遇冒顿单于的白登之围后,一直到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近七十年的时间里,虽然汉朝与匈奴互立和约,并一直采取和亲政策,但从史书上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匈奴在西汉示弱后依然持续对汉朝进行侵犯。匈奴的侵扰不仅使汉朝北部边郡民不聊生,而且西汉的都城长安也时常面临被匈奴攻击的威胁。下面将从匈奴的角度浅析其在汉初近70年的时间里持续侵犯西汉的原因。

一、匈奴强大的军事实力强于西汉

秦汉之际,由于中原地区陷入内乱无暇顾及。北方的匈奴获得了发展壮大的最佳时机。尤其是是冒顿单于弑父登基之后,匈奴在北方草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可以说,匈奴逐渐走向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

而这时的刘邦刚刚统一饱受战争摧残的中原地区,汉朝就国力而言完全无法和如日中天的匈奴进行对抗。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因匈奴侵犯太原以及韩信投降匈奴,刘邦亲率30万大军讨伐匈奴,却因中计被冒顿围困平城白登。考虑到孱弱的国力和国内不稳定的局势,刘邦遂选择了与匈奴和解,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保证中原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力能够得以恢复。

一方面,由于汉初国力的严重不足,以及汉朝统治者采取了和亲这一带有消极防御色彩的政策;另一方面,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很适合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模式,且性价比极高。匈奴骑兵良好的机动性和强悍的战斗力是汉朝军队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汉初的近七十年时间,汉朝在与匈奴的双边关系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正所谓弱肉强食,所以强大而生产力低下的匈奴在面对孱弱但富足的汉朝时,必然会经常性的出兵侵犯汉朝,通过掠夺的方式来获取作为游牧民族所无法生产的物质材料。

二、气候波动转寒迫使匈奴南侵

根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显示,从楚汉相争到武帝登基这一历史时间段,当时中国冬半年的平均气温是逐渐下降的。《汉书》记载,“元狩元年十二月(公元前122年),大雨雪,民多冻死” 。但相对于汉朝的农耕经济所受到的影响,匈奴人“看天吃饭”的游牧经济受气候的影响更为巨大。一旦气候逐渐转冷,北方草原牧草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而且冬季的时间将大幅增加。这些变化都会对匈奴人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史记 · 匈奴列传》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其冬,匈奴大雨雪,畜多饥寒死”,“国人多不安 ”。匈奴在气候逐渐寒冷的情况下,也不得不选择南下侵扰汉朝边疆,通过掠夺获取所需要的粮草、布帛和铁器,来稳定政权和维持生存。

此外,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多发期。根据资料显示,仅在西汉一个朝代,就发生了186次自然灾害,其中包括一些关于春夏季节发生雪灾和霜冻的记载。《汉书·五行志》中频繁的记载关于异常的自然现象也可以从侧面证实西汉时期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繁性。通过对西汉自然灾害的记载也可以推断出,匈奴所在的北方草原地区极有可能也同样发生了很多自然灾害。游牧经济对气候和自然环境极强的依赖性,使得自然灾害经常对游牧民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匈奴通过军事手段不断地南下掠夺是其统治者必然的选择。

三、匈奴对汉朝经济的依赖度不断加深

汉朝的主体民族汉族作为农耕民族,其特点是聚族而居、自给自足和精耕细作,并以农业经济为生,在封建社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的秦汉,这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非常容易聚集大量的财富,并且经济发达。而匈奴是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其特点是“居无定所,逐水草迁徙”,并以游动放牧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汉朝与匈奴两种经济方式的差异也就成为了匈奴对汉朝经济具有依赖性的根源。

汉朝初年,在汉高祖刘邦遭遇“白登之围”后,汉朝统治者转变了对匈奴政策,开始实行和亲政策,并随赠大量的财物。刘邦之后的汉朝几位执政者也坚定地继承并执行了和亲政策。从汉景帝开始,汉朝统治者不光继续采取和亲政策,还“通关市”发展与匈奴的贸易关系。即使到了汉武帝即位之初,也依然“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

汉朝初期统治者的所采取的和亲政策和互市政策,不仅让大量的金银、棉帛、丝织品和铁铜器流入匈奴生产生活领域,同时,公主随嫁的奴仆中大量的能工巧匠,也为匈奴的手工业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互市的方式,匈奴并不能完全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汉朝物质材料。尤其是在凶年,匈奴游牧经济在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没有财力和商品与汉朝展开互市,因此也就必然造就了匈奴国家的两种看似相互排斥的模式——经济上依赖于汉朝,军事上对付汉朝。匈奴也必然会通过掠夺的方式来满足自身对汉朝经济的依赖性。

同时,匈奴贵族阶级对汉朝贵重物品的依赖性也是匈奴持续侵扰的重要原因。在汉朝与匈奴的和亲和互市中,大量的絮缯酒米等享乐酒米和贵重丝织品进入了匈奴的贵族社会,受到了他们的竞相追捧。为了满足匈奴贵族阶级的需要,匈奴必须通过经常性的扰边来迫使汉朝不断向其运送粮食、丝织品和酒曲等匈奴稀缺的物品。史书所述“匈奴入燕”“匈奴寇狄道”“匈奴入雁门”,执行的就是匈奴贵族意志。因此也反映出匈奴贵族阶层对汉朝经济的物质依赖。

总的来说,在秦汉之际,匈奴强而汉朝弱的大背景下,尤其是气候转冷且波动性加剧,使得战斗力强大但生产力水平低下,以“看天吃饭”的游牧经济为生的匈奴,必然会持续地侵犯以自给自足,生产力发达的农耕经济为主,但国力不足的汉朝,获取其所必须的生产生活物质资料。而且匈奴与汉朝间日益密切的经济交往,使得匈奴对汉朝的经济依赖度不断加深,也间接地导致匈奴频繁的扰边侵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到了汉朝逐渐与匈奴势均力敌的汉武帝时期,汉朝统治者改变了原来消极的对匈奴政策,主动的发动进攻与匈奴展开大战,最终战胜了匈奴,基本消除了北方边患。而被汉朝击败后实力大减的匈奴,内部矛盾日益激化,最终于公元48年分裂为两部,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率众降附汉朝,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北匈奴则在汉朝和南匈奴的夹击下败走欧洲。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2]马亚美.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的民族关系及其规律性[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7(8):46.

[3]杨学跃.交换视野下的西漢匈奴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17(3):129.

[4]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王子今.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J],历史研究,1995(2):3-19.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猜你喜欢

西汉汉武帝匈奴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汉武帝好推理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西汉
义退匈奴兵
飞将军抗匈奴
人必其自爱
树为何名
路温舒编蒲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