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产业的导演更替与内容转型分析

2020-09-10樊玮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12期

樊玮

摘 要:我国电影产业形成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导演特点,尤其是在2012年之后一批新导演的出现让传统电影市场的资本占位模式发生了深层次转变,促进了电影产业内部的内容转型,也让现实主义带电影在现代社会实现了新的突破。因此中国电影产业的结构性转变必然伴随着导演更替和电影内容的转型,在遵循历史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呈现出明确的情感驱动特点,中国电影产业的结构性变迁遵循历史经验和社会心理的深层逻辑,值得关注。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导演更替;内容转型

电影产业是我国主流的艺术产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电影的创作主体和电影类型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改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产业内部的要素驱动,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外部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符号和文化输出的主要手段,电影文化产业在国内的文化产业里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具有巨大的群众感染力,内容转型发展方向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中国电影产业的导演更替

中国电影的产业化道路初始于21世纪初期,当时电影正从文化事业转为文化产业,中国电影票房从2002年的10亿元左右飙升至2018年的600多亿元,在这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说明中国电影无论在数量还是票房方面都创造了新的纪录,也说明了观众在电影消费中的趋势改变。从21世纪的电影产业来看,导演中心制是主要特征,影片是导演的产物,影片的风格与导演的个人喜好存在密切联系。而在2002~2018年历年票房的前10名国产影片当中,这些电影的导演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冯小刚、张艺谋、徐克、王晶、陈凯歌等。除了本土导演之外,还有香港导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合拍策略,让中国电影和香港电影呈现了协调发展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媒介资本,让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排除票房因通货膨胀导致份额过份突出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电影产业的导演更替特征,实际上呈现的是多元的新兴文化发展特点,是市场化逻辑的表现。而电影产业的资本运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数据进行计算和排序之后,能够将作品的影像特征和观众的感知结构同时纳入资本漩涡当中,也意味着中国电影正在进行某种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新人导演在1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开始崛起,特别是其他领域专业人员的转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演员转型为导演,例如邓超和陈思诚等人。这说明中国电影的产业形成的传统谱系开始动摇,新的電影时代特征和新的电影秩序开始形成,这些新导演的出现,也恰恰说明了电影市场的资本站位发生转变。电影的票房一方面和导演本身的名气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作品的吸引力有关。当一部电影作品能够在审美风格和文本内容上打动观众,就能吸引新时代的人群,得到肯定。正如冯小刚或张艺谋等著名导演,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资本,因此他们在历史转型的发展特征中,能够凭借良好的制作水准和导演经验拍出观众想要看到的作品。与之相比一些新导演们则更加贴近时代精神和观众喜好,实现电影市场的资本重组。

二、中国电影产业的内容转型

青年导演的出现和崛起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和转型,也让近年来的中国电影类型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中现实主义电影和电影制作的互联网化成了主要特征。中国电影的流派和类型变得更加丰富,既包含了《战狼》等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电影,也包含了《西虹市首富》这种看似诙谐夸张却又深刻体现社会特征的喜剧片,同时还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发人深思的时代片。再加上网剧、微电影的出现,也让传统的电影产业在互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上得到了高度发展。现代电影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汇集大量产业资本,并将主流意识形态灌输于商业化内容当中,二是不再完全依靠政府的事业庇护,更加通过自主制作的方式在市场站稳脚跟。因此现实主义电影会呈现出强烈的社会特征和民生特征,关注百姓生活的细节,剧情设置和人物塑造方面更加贴近生活。《夏洛特烦恼》当中,喊着“马冬梅”的楼下大爷人物形象,与我们生活当中的场景极为接近,也说明现实主义电影将成为今后的市场主流趋势,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符合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社会心理。而从互联网化的角度来看而从互联网化的角度来看,电影制作者将互联网视作是产业中的新名片,也因此出现了一批具有互联网烙印的电影——《心花怒放》《小时代》等。时代更替和现实潮流变换电影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人们对于电影的要求变得更高,新导演的出现和内容转型密切关联,电影产业也将面临生产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多重问题。

结语

中国电影产业在新的时代语境当中必然面临结构性变迁,因此在电影的情绪营造和文化内涵表现方面将贴近时代脉搏,体现出产业内部的经济潜力和社会价值。而电影产业的导演更替和内容转型,给今后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导,希望产业内部能够坚持内容为主的策略不断提升电影制作水平,并建立评判体系,构建健康产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才庶.中国电影产业的导演更替与内容转型[J].中国电影市场,2020(04):12-18.

[2]饶曙光,李国聪.多元化创作格局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论国产电影多元化格局的动因与意义[J].当代电影,2014(1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