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陕北民歌兰花花的艺术特征与创新

2020-09-10李娜宋伟方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创新

李娜 宋伟方

摘要:本文详细的描述了陕北民歌《兰花花》的艺术特点,以陕北民歌的地域性为重点、历史背景为基础、,具体的介绍了陕北民歌《兰花花》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它自身的艺术魅力,从而进行对其未来创新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陕北民歌;兰花花;艺术特征;创新

引言

陕北民歌历史悠久,,也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体现了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也通过具体作品表达了陕北人民的丰富情感。它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兰花花》是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以生活中的男女情感故事为背景,通过故事情节、语言特点、曲调形式、生动形象的将陕北儿女的情感表达出来,具有强烈的陕北风味。

一、对于陕北民歌艺术特点的总体概括

陕北民的歌语言质朴、曲调优美高亢嘹亮,它以其独特的歌词以及曲调谱写着陕北人民的生活、情感以及儿女情长,歌颂了陕北人民的世世代代的勤劳与智慧。它内容丰富多彩,多以情歌为体裁,这一点与其他地区的民歌相似,生动而形象的表现出了陕北女子与陕北汉子的性格特点,陕北女子的泼辣与柔情、陕北汉子的淳朴与敦厚也在陕北民歌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兰花花》其高亢、、自由、开阔、深情、欢快、采用叙事手法、语言简练、质朴、生动,把兰花花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遭受封建礼教迫害。以及兰花花反抗束缚的决心塑造的栩栩如生。

二、《兰花花》的艺术分析

(一)创作背景

兰花花是一首流传与陕北延安绥德、宜川等地的信天游,是一首十分动人的反封建情歌,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此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演唱风格、叙事的手法、分节歌的形式、深刻的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的塑造了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兰花花形象,兰花花是根据延安临镇街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编创出来的,党音之在,兰花花赏析中说道:传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延安城东南固临县某村,有一位家境很穷的美丽姑娘,,名叫叶子,自小长得非常俊秀,像兰花叶子一样好看,很惹人爱。所以村里人就给她送了个雅号叫兰花。1936年春,刘志丹率领红军骑兵团打下临镇,成立了固临县苏维埃政府,兰花花与一个在部队荐稿宣传工作的红军战士相爱了,后因红军过山西东征,红军战士只得和兰花花告别,兰花花与红军战士的爱情也就此传开了,兰花花的父母知道后认为女儿败坏了门风,为了银钱,给女儿找婆家,正好当地大户周家猴子也看上了兰花花,便通过媒妁之言成了婚,可是周家猴子命不长,没过多久就死了,父母又将兰花花卖给了一个非常丑陋的有钱人,因婚姻不幸,兰花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终于不堪忍受悲惨命运的折磨,服毒自杀,几年后它的红军哥哥从前线回来,当听到人们讲到兰花花的遭遇后及其悲痛,便留在当地苏区政府搞文化宣传工作,不久又调到一个小学当老师,后因病住院时,因思念兰花花便采用信天游格式,写下了对兰花花难忘的回忆,并把此曲交给学生和村民演唱传送,兰花花很快在顾临、延安、绥德、宜川等地传唱开来,后经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传遍陕甘宁边区和大江南北,兰花花》最初是八段歌词,80年时代,此曲被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王志信改编,创作成为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声乐曲《兰花花》。

(二)音乐特征

《兰花花》是流传与陕北民间的一首广为传唱的经典陕北民歌,它具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及鲜明欢快的节奏特点,在演绎这首歌曲时,不仅要从歌曲的歌词、内容、曲调、演唱技巧、不同方面出发。同时要与歌曲产生地区的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结合、才能更加全面、完整、具体的把握其特征。

1. 咬字

字的读音是以声韵为基础的、所谓声、韵即把一个字的音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将音阶的前一部分叫做“声”音节的后一部分较“韵”。陕北方言中部分字的声韵常为普通话,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如兰花花的八段歌词中,第一段:“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在在的爱死个人,其中“为儿话音‘线儿”,“生(sheng)”字按陕北一带方言要平舌音“seng”“下(xia)”唱‘ha”“爱(ai)要唱ng—ai,字头是唱“ng”,归韵到“ai’最后“人” 字也不是唱的“ren”而是后鼻音“reng”第二段中“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子。”为儿话音“子儿”。第四段“撇下我的情哥哥……”。其中,下(xia)“唱“ha”,我(wo)字唱“ng—e”,字头唱ng,归韵到“e”,在演唱时要仔细区别方言的声韵与普通话的不同。

2.虚词

虚词具有帮助表达抒发感情的作用,同意虚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尽相同,在《兰花花》歌词中多次出现“呦”这一语气词,同样在许多陕北民歌以及南方民歌中也有使用这一语气词来表达情感的,我个人认为同样是使用一个词,但索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飞一模一样的,在“一十三省的女儿”表达出兰花花年轻,富有朝气,出类拔萃.

3.《兰花花》的歌唱情感表达

《兰花花》的歌唱艺术是依靠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再优秀的嗓音、再动听的歌声,缺少了真实、丰富的情感,就如没有色彩的油画,让人感到单调乏味,画技再高也只能称为素描。在歌唱艺术上来说人的声音只是一種音音乐语言工具,只有以“声”唱“情”,以“声”表“情”才是目的。歌唱的声音可以通过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精湛。而情感的表达,除了了解、掌握作者创作歌曲的时代背景、特征,创作动机、手法、曲式结构、旋法特点,歌曲文字语言的思想艺术性、咬字吐词方法,以及民族特征、风俗、生活情趣等,更主要的是演唱者的思想情操、道德观念、形象思维、生活体验、文化艺术修养,也包括演唱技能和表现处理的能力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的诗句,表明了古人对“声”与“情”的重视,说明历代歌唱者都强调“声情并茂”。特别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更是强调通过演唱者的形体身段、手势眼神和丰富的情感情绪的表演,设想歌曲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景象,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感染。

“声情并茂”的歌曲演唱表现处理,一定要服从歌曲的内容、情景,“声情并茂”的目的是用动听的歌声完美地表现歌曲的内容,任何违背歌曲原意的表现都只会适得其反。正如清代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的:“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调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

三、对《兰花花》的创新

《兰花花》在陕北民歌里一直以信天游,原生态的演唱演绎方式流传,它不仅秉承了陕北民歌的独特艺术特点,同时在后现代的陕北元素的民歌中作曲家对其进行了改编与创新,由最初的民间艺术家演唱,到彭丽媛版本的《兰花花》再到最后汤灿演唱的戏剧版的《兰花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同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鉴赏习惯也都给陕北民歌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陕北民歌《兰花花》的创作和演唱方面都应该明晰发展的方向,只有在串通的基调下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不断满足听众及演唱者自身的审美需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未来对《兰花花》进一步的创新也是我们音乐工作者的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这也是为陕北民歌的未来走向光明辉煌时刻的必要准备。

四、结语

陕北民歌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也是影视、舞台等文化艺术繁荣、创新、发展的基石。《兰花花》是其最具代表的艺术作品,在未来的民族音乐领域中,我们应当提高对民族音乐的重视,更应弘扬与展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在今后的音乐创作中要将陕北民歌《兰花花》作为一部重点作品给予更好的发展与创新,以展示民族音乐的文化魅力,使我国民族音乐处于世界之林。

参考文献:

[1] 王耀华.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2] 钱茸. 全息的中国民歌[J]. 中国音乐, 1999(02):28-29.

[3] 蒲亨强. 中国地域音乐文化[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创新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