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安全实务课程建设研究

2020-09-10李春彦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4期

李春彦

摘要:为提高汽车类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意识,降低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实训、校外实习期间的事故发生率,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以及安全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降低企业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关键词: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实习安全;危险源辨识;危险预知

1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安全的必要性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在完成专业基础课之后,学生在第三学期到专业对口的整车企业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充分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现场管理,养成正确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在整车生产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反映出我专业学生在生产现场对危险源判断的能力上较为一般,因此也出现过安全事故。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企业还需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培训安全相关知识和能力。

为此我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开设汽车安全实务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校学习汽车生产现场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汽车生产安全意识,使学生具备防范和预判危险的能力。这在学生后续的整车企业顶岗教学实习中至关重要,也是整车生产企业现场工作中的前提[1]。

2  汽车安全实务课程建设思路

为提高学生在汽车整车生产现场工作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危险源辨识的能力,服务企业,汽车安全实务课程总体建设思路是以培养学生具备“有意识、懂安全、防伤害”的能力为授课目标[2],作为我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学生的安全平台课,课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危险源辨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等实习实训安全实务教育,培养学生在整车生产现场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生产和安全实训能力。

目前我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的汽车安全实务课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校内实训、实验课中存在的危险源辨识问题。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实训环节。随着实训操作过程的进行和引进新设备不断增加,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实训、实验课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帮助其树立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为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汽车安全实务课程为载体,建立“情景化”教学环境,建设整车模拟生产现场,通过车间式教学的理实一体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职业素养养成,将安全职业素养养成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一项项的具体训练,强化职业习惯的养成,进而提高职业素养,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校外工读交替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危险源辨识。我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积极与企业联合,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工读交替顶岗实习。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教学过程中关于整车企业现场生产安全教育不足,导致实习生在作业过程中有受伤害的概率。所以在我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中开设汽车安全实务的课程十分有必要。课程建设具体思路如下:

2.1 通过观看汽车生产现场安全事故警示资料,树立或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目前该课程与企业生产现场紧密联系,联系主要由危险预知训练与危险源辨识、任务组成。

在授课内容中增加从企业收集汽车生产安全事故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从中挑选制作成幻灯片,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观看安全事故警示资料,使学生感觉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或提高了安全意识。

2.2 通过危险预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课程组教师编写《汽车生产现场危险预知训练手册》,上课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危险因素,能够提出避免发生危险的办法或措施,然后学生按照《汽车生产现场危险预知训练手册》中的项目进行汽车生产现场危险预知训练。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进行汇报直至教师总结。通过反复的做危险预知训练,让学生掌握危险因素以及避免危险的发生,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3]。

2.3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提高学生的兴趣,并有效提高安全意识

2.3.1 利用汽车实习实训现场安全训练虚拟仿真系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课程中开发汽车生产现场虚拟仿真系统,如图1、图2所示,借助虚拟仿真技术(AR/VR)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训课前或实习上岗前通过虚拟仿真训练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危险源辨识训练与安全操作训练,而且这种训练可以反复进行,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更多地呈现现场的各种危险源、违反操作规程的严重后果,加强学生的视觉刺激,通过这种训练与考核,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此团队教师参与开发了危险源辨识虚拟仿真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企业生产实际中发生的危险情景,用动画、仿真的方式展现出危险发生后的后果及危害程度,使学生掌握危险源辨识的能力。

2.3.2 利用网络端/手机端安全训练系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建立学生在校学习、顶岗实习阶段的危险源辨识学习考试系统(网络端/手机端),在系统中建设整车生产现场危险预知训练学习与体验项目,建立危险源辨识题库与标准答案,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端正正确的安全态度,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此学习考试系统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线上学习企业安全知识和危险源实例,线下考核评定成绩,运用大量的视频、动画、场景仿真等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手机端安全训练系统进行反复练习,掌握题库中的危险源辨识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2.3.3 采用视频实拍回放与虚拟技术结合进行安全训练学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授课过程中回放录制实习实训现场环境和工作流程的视频,从视频中找出所有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与虚拟技术相结合进行安全训练学习,充分实现情境的虚实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有效地降低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发生危险的概率[4]。

2.4 利用安全情境模拟仿真教室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仿真教室中设置与实习现场相一致的实训场景,比如有些场景要佩戴安全帽和安全鞋等,对不佩戴的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不会受伤。这样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这样训练使学生掌握安全基础常识和安全技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2.5 建立汽车空调压缩机模拟装配生产线

针对本课程中零部件装配工艺及标准作业任务,团队教师共同开发“汽车空调压缩机模拟装配生产线”如图3所示,自主开发制作空调压缩机拆装专用工具并已申请专利,如图4所示。该教学任务可模拟企业流水线装配实际情景,具体教学内容涉及:工具的选择与使用、空调压缩机拆装流程及注意事项、装配现场节拍的制定、裝配工艺卡的制定、危险源辨识与危险预知训练等。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无缝链接,达到汽车装调技能和现场班组管理的培养目标。

2.6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该课程与整车企业生产现场紧密联系,将企业现场工程师纳入课程组中,把企业实际生产危险案例融入课程内容。

3  结论

通过汽车安全实务课程的建设,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观看安全事故警示资料、做危险预知训练、借助虚拟仿真技术训练、借助安全情境模拟仿真教室训练等方法或手段,使学生掌握在整车生产现场中对危险源辨识的能力,避免了汽车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宏.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陈婷.在车间式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7).

[3]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知识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1).

[4]翁娟钗.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