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亚文化视域下对二次元文化的社会呈现分析

2020-09-10武昊昂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摘 要:本文从后亚文化理论及其语境出发,通过场景、新部落、风格3个后亚文化层面,探析二次元文化的社会呈现,然后分析二次元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的偏移现象,最后根据二次元文化产生的偏移提出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二次元文化;后亚文化;社会呈现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068-01

一、后亞文化与二次元文化概述

(一)亚文化与后亚文化

亚文化是小部分群众积极打造的一种小众风格,而这种风格往往具有颠覆性,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会引起极大的关注。亚文化这一概念通过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研究和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一直在文化领域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芝加哥学派和伯明翰学派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路径。

但是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亚文化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芝加哥学派和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对当代亚文化的解释,后亚文化开始被提出。后亚文化与亚文化的不同之处在于,后亚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和关键词,如场景、新部族、亚文化资本、风格等,这些新概念的提出重新解释了后现代社会文化所呈现出的不同特质。

(二)二次元文化与后亚文化

二次元是一个ACGN(动画、漫画、游戏、网络小说)文化圈专门用语,来自日语的“二次元(にじげん)”,意思是二维。早期的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通过这些载体创造的虚拟世界被动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1]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二次元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后亚文化的一些特征。在二次元文化所具备的后亚文化特征中,这些特征相互为彼此提供平台或者途径,形成了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个后亚文化圈。

二、后亚文化视域下二次元文化的社会呈现分析

(一)虚拟场景与弱化抵抗:二次元文化的场景呈现

在研究后亚文化的过程中,加拿大文化理论家威尔·斯特劳把场景作为概念框架,集中分析了它的价值。斯特劳认为,“当各种人群和社会群体围绕特定的音乐风格联盟聚集在一起时”,场景往往超越了特定的地方性,“反映和实现了这些群体的特定关系状态”。[2]在后亚文化理论中,场景被赋予了许多特点:作为个体聚集场所的功用,这些个体聚集在一起是因为相同的审美感受,而不是因为阶级或社区,不断演变和经常表现出短暂性,这与被谈及的后亚文化转向的本质相一致。

在后亚文化时期,青年亚文化的活动空间由现实转向虚拟,实现了场景的转换。与此同时,二次元群体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抵抗与越轨思维,只不过在后亚文化时期,抵抗与越轨的表现更加隐晦地呈现在场景中。

在后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为二次元群体提供了广阔的“虚拟场景”,使二次元群体可以在“虚拟场景”中继续张扬个性。

例如哔哩哔哩网站就是二次元群体场景转换之后的主要阵地。后亚文化时期,二次元群体将彼此沟通释放自己的场景从现实转向虚拟,在转变的过程中,哔哩哔哩网站承接了二次元群体,为二次元群体提供了一个可以继续追寻二次元文化的虚拟场景。

在后亚文化时期,二次元群体仍然存在着传统的抵抗思维,他们在心理上抵抗大众文化,致力于沉浸在自己的小众圈子里,将自己的群体与大众文化分隔。但是二次元群体的这种抵抗是后亚文化时期一种“弱化”的抵抗,它与传统亚文化时期青年群体的那种无所畏惧的反叛以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撞不同,二次元群体的“弱化”抵抗是以狂欢娱乐的形式展示出来的。

(二)次元“破壁”:二次元文化的新部落呈现

新部落是后现代语境下的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马菲索里提出,他认为在后现代语境下,社会个体不再满足于强调自身主体差异性的认同,他们也需要外部群体的支持和认同。后亚文化时期的新部落的出现,是二次元文化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继而突破自己的小众圈子,向主流文化靠近的一个尝试。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二次元文化想要保持小众化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使人们接受二次元文化,二次元文化开始了“破壁”的尝试。

次元“破壁”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二次元文化,这些人会形成二次元文化的新部落,与二次元文化狂热群体不同,次元“破壁”形成的新部落是由对二次元文化有所了解和支持的群体组成的,是二次元文化改变之后形成的新部落。

(三)解构符号:二次元文化的风格呈现

风格是青年亚文化的标签,是区隔我群与他群的符号,也是维系群体认同的纽带。[3]在后亚文化时期,二次元文化的风格出现了不同的呈现方式。后亚文化时期的二次元群体主要通过解构符号来展现自我的风格。

二次元文化的解构符号在这里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二次元文化群体对现存的主流文化符号有自己的解构思想和方式,从而解构主流文化或者二次元文化,体现自身风格的不同意义。

第二层含义是二次元文化群体会通过挪用、拼贴、转移等行为表现,反对和解构原有的符号,从而使原有的符号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含义。这种解构主要体现在二次元视频的剪辑上。二次元文化群体会将各种视频要素拼接起来,使视频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时将自己的风格呈现在作品中,强化自身的个性化标签和个性解放意义。

三、后亚文化中二次元文化的偏移

(一)虚拟场景消解主流价值观

在虚拟场景中,二次元文化群体的传播具有不可控性,一些别有用心的二次元文化群体传播的内容可能会与主流价值观不同,从而造成二次元文化的价值观偏移。

除此之外,后亚文化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使二次元群体沉迷于二次元的虚拟情境和娱乐氛围中,形成“无深度感”,并逐渐丧失深度的自我反思、社会反省能力,这也在无形中弱化了二次元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

(二)次元“破壁”使二次元文化过于大众化

在后亚文化时期,二次元文化群体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理解,会主动向三次元靠近,所生产的内容也会迎合大众群體。这样的弊端是会使二次元文化的内容过于大众化,从而失去了二次元文化所特有的文化属性,逐渐被大众文化同化。这样一来,二次元文化的意义便会大打折扣,并且失去了其特有的文化风貌。

(三)解构符号时过于低俗化

在后亚文化时期,为了展示自身独特的风格,二次元文化会对符号进行自我解构。但是在解构的过程中,有些二次元文化所解构出的内容过于低俗化,这样便会使二次元文化更加不被人理解,并且也会使二次元文化内部存在低俗之风,不利于二次元文化的传播。

四、后亚文化中二次元文化偏移的对策

(一)坚持主流价值观

虽然二次元文化是小众文化,但是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要坚持主流价值观,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传播。因为二次元文化群体的年纪普遍偏小,社会阅历少,心智不成熟,所以偏移的价值观很容易对他们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二次元文化自身要坚持主流价值观,多创造出具有正能量的二次元文化作品。

(二)保持自身文化特色

二次元文化在次元“破壁”时会有过于迎合受众的现象,这样会使二次元文化逐步被大众文化同化,从而丧失自身的文化特性。二次元文化在“破壁”时,可以在主流文化接受的范围内适当地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从而显示出二次元文化的独特之处。

(三)提高二次元文化内容质量

二次元文化在传播时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内容质量,制作出更多高品质的作品内容,为二次元文化增加更多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文化管理部门应完善动漫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内容积极健康的作品给予更多奖励,大众传媒也应积极推广宣传此类优秀作品,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

五、结语

场景、风格和新部落是二次元文化在发展中不可缺失的3个组成部分,在后亚文化时期,二次元文化要坚守自身的文化特性,这样才能使二次元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威.二次元亚文化的“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J].现代传播,2018(10):25-30.

[2] 安迪·贝内特.后亚文化内特转向:十年后的一些反思[J].文化研究,2018(1):67-86.

[3] 苏宏元,贾瑞欣.后亚文化视阈下网络“丧文化”的社会表征及其反思[J].现代传播,2019(5):12-19.

作者简介:武昊昂(1996—),女,山西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