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体西用”思想看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

2020-09-10宋淑梅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改革开放

宋淑梅

摘要:近代中国民族民主矛盾的日益加剧,为寻求出路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以西方之器物固中国之制度,而改革开放以来学习西方的同时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但二者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弄清这一点对正确理解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中体西用;洋务运动;改革开放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教训使中国人意识到败的原因在于器物,于是中国的地主阶级开始在“中体西用”指导下发动了洋务运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改革开放后我国也开始借鉴西方发展经济的一系列做法,从而很多人将洋务运动与我国改革开放等同起来。作者认为从“中体西用”思想来看,二者有相似处,但更多是本质的差异。

一、中体西用思想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指根本的意思,“用”指具体措施。在近代中国其特殊的内涵就是在中国政治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不变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的制器、练兵等内政做顺应时代的变通,以维护封建政权的稳固,达到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目的。

“中体西用”并不是一开始就作为洋务运动的纲领,它在洋务运动之前就有了各种阐述。有学者认为在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中蕴含着“中体西用”思想,但学界坚持认为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最早揭示。

在面对战争失败,清政府内部一批具有开明思想的地主阶级要求发动一场自强、求富的运动,这当然遭到了众多顽固派的反对。在这种矛盾的心里下,洋务运动为了求变化同时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自然而然的选择了一种比较折中的理念——中体西用——作为其提纲挈领似的的指导思想。所以洋务运动中也有相当一批人对“中体西用”做了更为具体的阐述。

中体西用从根本上说,是对中西文化结合的一种早起探索,这种中西文化的嫁接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其弊端。从积极方面看,中体西用思想有助于解放思想。它合法的打破了中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中国落后封闭僵化的局面得以改观。打开了中国人学习西学的大门;有助于强化民族整合性;给中国人学习之新启示,即学习国外的东西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从消极方面来看,中体西用思想没有支撑西学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为洋务经济服务,决定了中体西用只不过是洋务运动发展经济实业的借口;中体西用内在矛盾反而促使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政治理论在这一过程中被传入中国。

二、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

(一)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以一批地主阶级开明分子——洋务派为领导,主要代表人物有爱新觉罗.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指导思想上,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洋务运动宗旨为致力于使封建中国,清王朝走上自强和求富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涉及到的领域很广泛,包括了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多方面。兴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开办近代军事工业。由于后期遇到了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于是洋务派又提出了“求富”的宗旨,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通过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开办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

对于洋务运动的失败,学界归因于“中体西用”思想的不合理,地主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外国人的不愿意,在此作者不做太多论述。但评价洋务运动,应坚持两点论和辩证法。洋务运动是地主解决所发动的维护清政府的一场运动,最终没有使近代中国找到正确的出路,但它对中国的影响却不仅仅是这些,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思想上、政治上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

(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对外开放的政策,包括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两方面内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大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纲领,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上由计划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向,政治体制上专政向民主、法治改革。改革开放不是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的路,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对改革开放的评价同样应该坚持两点论原则。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变;从人民温饱向基本小康社会转变。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经济上贫富差距拉大,政治上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社会矛盾凸显。这些问题威胁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但又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来解决。

三、中体西用思想下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比较

“中体西用”思想虽然本意上只是试图用西方新学来巩固中国旧学,但其本身就是对怎样将西学、新的东西中国化的一次初探,在面对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与改革开放中“立国之本与强国之路”时,必然有很多人会将其等同起来,作者在此仅仅从思想方面对二者做简单对比。

一方面,从相似来看,二者都是将西学作为工具,中国制度、体制才是根本的。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指导下,其本身就是将西方先进文化和技术作为具体工具,而中共封建制度才是根本。改革开放中,中共中央提出将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同样是为了解决工具与主体的关系,改革开放无论怎么进行,都必须在四项基本原则下进行,从根本上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所以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改革开放都是一个学习西方来巩固本身的制度,使之不越轨的运动;二者都是根据当时国情来学习西方的;二者都是对西学东化的探索。

另一方面,从差异来看,首先,本与体的内容有着质的不同,洋务运动所学之体乃当时西方知识、器物,其本是已经摇摇欲坠的封建制度。改革开放所固立国之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生产力所产生的先进的社会制度,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学习西方也不仅仅的简单的器物,而包括了市场经济等相关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等;领导阶级不同,洋务运动中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阶级是代表旧生产力的地主阶级,而改革开放时坚持立国之本与强国之路思想的却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结果不同,由于历史环境、阶级等多种原因影响,也促使一样的思想有着不一样的结局,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洋务运动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从而宣告了其失败,而与中体西用思想实质一样的“立国之本与强国之路”指导下的改革开放却是成功的并且继续进行着。

参考文献

[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1992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200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康健,辽宁师范大学,《浅析“中体西用”思想在近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第28卷第6期.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改革开放
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浅析文化环境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