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以来中学文学教育述评

2020-09-10逄劼凝

教学博览 2020年29期
关键词:建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知识人才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当前社会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文学教育对于塑造青少年良好的品德意志都有重要作用,通过文化熏陶,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树立保家卫国的远大志向。不仅如此,文学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好文学还是传承中华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这就使得加强中学文学教育工作尤其关键。本文主要论述了建国以来我国中学文学教育的发展状况,还对文学教育提出了几点反思,希望对文学教育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国;中学文学;教育述评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其中涌现出众多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在弘扬高尚情操、彰显文化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他们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理应学好文学,从中吸收丰富的养分,借助文学来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奋斗。要学好文学,就要了解中国文学史的渊源,中国文学从古至今,走过漫长历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这里主要分析建国以来中学文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帮助更多的中学生理清这一时期文学发展脉络,为进一步学好文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一段时间中学语文实行文学、汉语分家,文学教育很受重视。由于某种原因,60年代文学课销声匿迹。80年代以后,中断的中学文学教育得以延

续,并突出强调“文学鉴赏”。此后文学鉴赏能力被列为中学语文教学的能力目标之一,与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并语文教学高耗费低收效的原因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繁琐,面面俱到。相反的做法就是驭繁就简,择其要者而教之。常见的课堂教学程序或结构是线性形式的。如阅读教学,教师按照课文的思路来安排教和学的思路,而且信息的流向也呈线性形状,即由教师一方灌注给学生一方。线性结构有它的优势,一是教学思路清楚,易做到:“遵路识斯真”;二是能够保证传授的信息量较大。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教师的教学往往条分缕析、面面俱到,很难克服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满堂灌的积习,使得教师越教越繁琐,学生越学越被动。情境—认知模式,要求以“板块运动”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抓住教学的重要内容或主要矛盾,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阅读教学,重点抓朗读、讨论、练习三大块,并将有关的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有机地安排在“三大块”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采用板块结构进行教学,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合作学习的互动作用,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多元多向的学习、交流的课堂活动态势,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创新的民主氛围和合作精神。因此,模式中的讨论和练习这两个环节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时间的匹配上要合理充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重点突出,教师的指导要重在启发学生拓宽思路,要防止课堂讨论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语文教育创新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

高学习的情感水平,可以有效地轉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认知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模式作为一种教学可凭借的模型或形式,其作用和价值是因人而异的。

一、大起大落的历程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国家非常重视教育改革,将中学语文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课程,这是受苏联的影响。对语文进行分科教学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重大变革。毛泽东同志亲自过问,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胡乔木同志直接领导。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工作会议,胡乔木同志在讲话中提出分科的问题。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后来在一次大会上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阻止,此后,文学、汉语分科的命运一落千丈,对文学课本的批评纷至

沓来,文学课本形同废止。60年代初开始另起炉灶编写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发表了《反对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和《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两篇文章。中央文教小组指示:“文学、汉语合而为一,叫语文。”文学、汉语分科教材正式寿终正寝。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有了恶性的发展,而文学教育却成了禁区。

二、新时期的复苏和振起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央对于中小学教材的拨乱反正给予特别关注。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教育部集中全国优势力量编写新的各科教材。随着思想的逐步解放,人们开始摆脱种种思想束缚,语文教学界重新加以审视和评估,语文教育家对加强文学教育普遍表示支持。当年主持编写《汉语》教材的张志公先生,提出中学生要学习古典文学,并且主张初中开始设文学鉴赏课,加强文学教育已形成广泛的共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了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教学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考虑语文教材进一步改革的时候,将加强文学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到日程。参照50年代文学教育的经验,结合新时期的特点,试图首先在高中开展实验。从1983年至今,编出了两套以文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高中语文课本。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文学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在21世纪,我国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鉴于加强文学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也要对文学教育进行有效改革,文学专家和教研组应该充分讨论当前文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文学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充分发挥文学教育在培养人才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使文学教育真正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广大中学生爱上文学,从文学中感悟人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认识到加强文学教育应该从自我教育开始,在充分了解文学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文学学习意识,在平时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好读书、读好书,注重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

作者简介:

逄劼凝,性别:女,籍贯: 吉林柳河,民族:汉 出生年月:1974.1,职称:高级教师,学位:教育硕士,院校:沈阳市沈河区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与教研。

猜你喜欢

建国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选择合适函数用好导数工具
亨利.摩尔雕塑展布展的启示
抗战雕塑
第九届全国美展雕塑展的后现代思考
亚太雕塑的盛会
电脑美术设计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