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资本”争论

2020-09-10徐菲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资本

摘要: 与西方经济学实物资本观不同,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是一种历史范畴,其实质是资本主义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这不仅解决了新古典传统的“异质品”不能加总的问题也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阶级对立画面。

关键词:实物资本观;生产关系; 历史范畴

“资本”概念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规律的核心课题,因此自从经济学诞生以来关于资本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关于资本概念争论的传统主要有两类:其一是来源于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另一类则是“边际革命”以来的供需说。斯密认为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劳动者获得其生产全部产品,因而不存在利润。在出现土地私有制和资本积累之后,劳动者生产的产品就不再完全归劳动者所有,必须要从中分出一部分给资本作为利润,给土地作为地租。经济关系的变化正是“利润”产生的关键原因,斯密已经意识到了资本是个别人因对资本所有权占有而从中获取利润的一种属性。他已经触及资本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但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其随后又将资本视为一种因人的“勤劳”和“节俭”积累的“预储资财”,这相当于将资本视为一种增加财富的自然力。李嘉图对“资本”的定义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为了同其“劳动价值论”的逻辑自洽,其认为物化劳动只参与产品的形成与价值转移过程,但却将“资本”同生产资料混淆在一起。李嘉图认识不到生产资料作为预付资本的“货币性质”,正是这种性质才使得“资本”成为资本家拥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有权的一种象征。这也为他的“劳动价值理论”带来了难题,他看不到“资本”的货币属性也就自然无法理解资本主义出现之后价值到自然价格的转型,他的“谷物模型”也没办法应用于现实资本主义的“异质品”模型,自然就无法解决统一的价值尺度问题。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问题的考察是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开展的,其资本理论的核心也就是要通过对资本这一范畴的阐述来向人们揭示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马克思从商品和货币入手,考察了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向人民揭示了劳动过程中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获取收益的基础。他通过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论证了货币的产生。通过价值形态到货币形态的发展,马克思强调了货币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性。货币在流通中能够购买生产资料和自由的劳动力时,货币就转化为货币资本了。当资本主义生产采用雇佣劳动的生产形式时,资本是一种支配劳动的手段,具体表现为一笔对货币工资的预付。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货币同时也是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来进行预付的,因此这个预付的资本不仅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而且还要得到与它自身的量成比例的利润。资本作为一种社会权力要获得它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份额的利润,这样一种社会权力的背后代表的是一种资本主义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通过定义价值由抽象的劳动时间所决定和劳动力价值小于劳动时间而得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又在剩余价值理论中确定了一个总量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般利润率,一般利润率来自资本家按照预付资本价值在各个部门获得统一的利润率。通过假设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由资本主义总量经济关系决定的统一利润率,这个利润率也就是一种货币利息率,而不可能是新古典建立在实物意义上的资本边际生产率。马克思通过这样一种预付资本概念来向人们说明资本主义的价值和分配由劳资对立关系决定,展示资本范畴的本质是一种剥削关系。

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指出资本不是物质实体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关系。他认为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只能代表着特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的社会组织方式。资产阶级学者无法超出对资本实物性概念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自然会认为资本概念会适用于一切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就是资本追求剩余价值,这也就构成了资本主义积累的长期趋势,而资本主义积累是由资本主义竞争来支配的。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之中,包括技术改进、延长工作时间等方法都是源自资本家阶级对利润的狂热追求。而现实的资本主义中资本家们为争夺利润而进行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竞争则决定了产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水平。正是这种资本主义竞争关系,才最终使得在资本主义经济整体的各个行业达到了一种统一利润率水平,使得所有可能盈利的投资机会全部实现。资本主义经济通过竞争方式也就完成了资源配置。这与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家“资本”实物性概念不同,其向人们清晰地揭示了资本概念所内涵的人的社会性本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伴随“边际革命”兴起的新古典学派将研究彻底地转换到了交换领域,在资本主义现有制度下进行以生产函数为基础的相对价格变动的技术分析。虽然在新古典学派系中对资本理论存在着某种争议,但是基本上其都将资本范畴看做是生产要素或者是实物的概念。马歇尔将资本看做是与土地、劳动相同的生产要素,只要是能够带来收入的“东西”便可视为资本。庇古更是把资本作为“物质实体”观念加以深化,其认为包括异质品在内的资本存量能改变形式的同时而数量不变,这样就为异质资本品加总提供了辩护。直到二战之后,新剑桥学派琼·罗宾逊夫人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学总量生产函数的异质资本品加总问题,她认为现实中的资本品是由机器设备和厂房等不同质物质实体组成,并没有一个同质的单位可以进行加总而成为总量生产函数中的资本,这种所谓的“资本”加总并不能够使用利息率,因为按照新古典理论利息率作为资本的价格只能在已经知道资本总量之后才能得出。显然,新古典增长理论犯了循环推理的错误。斯拉法证明了新古典生产函数只能用于单一品模型,而当用于多产品模型中时,由生产函数推导出来的新古典所有定理都将不成立。这一逻辑上的重大谬误对新古典理论传统是致命的。面对新剑桥学派的譏难,新古典理论家的反应是妄图构建一个单一而多种用途资本品的幻想世界。新古典的问题在于:只有在宏观上确定一个同质化的可以加总的“资本”概念,才能解决异质品不能加总的难题。在新古典微观视野中每一种资本品都拥有其生产函数和收益率,因此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一个总量资本意义上的“统一资本利润率”。那么使用总量生产函数来研究资本主义现实中宏观经济资源配置问题在逻辑上就无法保存一致性了。然而,当我们回到《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区分了“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以及“剩余价值m”之后,这其中的每一个变量都同作为价值的原子—劳动时间相联系,时间作为一个抽象的存在可以加总,这样就得到了按总量价值计量的包含所有生产部门的统一利润率。兴起于20世纪的“两个剑桥之争”打破了新古典传统的“神话”,令一直被奉为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一系列逻辑悖论呈现在人们面前。要解决“剑桥资本争论”中所涉及的新古典各种矛盾就必须排除把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作为理论分析基础这一根本假设,这样才能对现实进行有效力的理论阐述,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最根本的区别。

参考文献:

[1]王璐.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与“资本争论”[J].教学研究,2010,(11):12.

[2]熊彼得.经济分析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484-489.

[3]马克思.资本论: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

[4]柳欣.资本理论—价值、分配与增长理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徐菲(1994-),女,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资本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2014年度中国资本“金桥奖”
韩媒:中国资本全球布“竹网
2009中国资本市场最佳创富IR奖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