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脱形式,审视内核

2020-09-10任懿行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2期
关键词:舞蹈文化

摘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美学体系中,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会,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美学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其中包括:道、气、心、舞、悟、和。那么“心”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中国传统艺术于中国传统美学十分重视以及偏爱人的主体性,认为“艺为心之表”,“心为物之君”,主张“身心一元”,“心物一元”。因此,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贯强调审美主客体的相融合一,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具有精神性、生命性、主体性、表现性的特点的同时,又十分重视情理交融、情理统一。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文化

一、执身韵之形,溯历史之源

中国古典舞学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也是北京舞蹈学院建立之初所建立的。中国古典舞学科分为三个体系,其中包括古典舞、汉唐、敦煌,那么古典舞这个体系又是由古典舞基训与古典舞身韵所组成,一个着重身体素质训练,一个着重于韵律的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是由李正一与唐满城老师运用了戏曲中的舞姿身段与武术中“以静为本”的精神内核及运动轨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化”一词出现之时,结合了部分现代舞的编舞技法,取古代哲学理念之神,塑当代古典舞之形。中国古典舞身韵虽脱离了古代历史语境,我们说它重塑也好,建构也好,但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依托了可依托的对象,在历史的巡礼中复兴的中国古典舞蹈。中国古典舞虽在历史的发展中存在断层现象,但同样也是艺术发展中的二律背反。

明末清初,纯舞寥落,戏曲舞蹈繁盛,在经历了唐代辉煌昌明的舞蹈巅峰时期后,舞蹈逐渐由宋代的程式化规范化的动作一步步的融于戏曲中保存与发展,所以我们常说,戏曲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同时,身韵中的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的表现形式延续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体现,如唐代时舞蹈出现了刚柔之分,即健舞与软舞,但二者却不是绝对的,而是以“和”与“两耦”观念并行不悖,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糅合状态。戏曲谚语中说:“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身韵同样继承发展了这个观点,将“心、眼、手”合一训练,要求手到眼到从而体现心意到。

二、以神引形

《易经》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身韵”二字的构成十分精确的表明了其间的内涵。“身”即外形,“韵”即内涵,而身韵的核心恰恰是主导身体形态的精神内涵。所以我们经常说身韵的出现虽然不是古代舞蹈的复现,但却心系古人,以当代之形复兴古代艺术之神。身韵要求身体中正,运动轨迹划圆。受道家文化影响,身韵以圆、曲、拧、倾为主要形态特征,讲究逆起倾向;受古代美学影响,它的形态和运动是柔和的,弯曲的,隐形的,内敛的。身韵的精髓在于“韵”,而这个韵要求以形、神、劲、律相统一来体现。

(一)于“心”之概念探究身韵之形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美学体系中,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会,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美学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其中包括:道、气、心、舞、悟、和。那么“心”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中国传统艺术于中国传统美学十分重视以及偏爱人的主体性,认为“艺为心之表”,“心为物之君”,主张“身心一元”,“心物一元”。因此,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贯强调审美主客体的相融合一,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具有精神性、生命性、主体性、表现性的特点的同时,又十分重视情理交融、情理统一。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运动法则为:“起于心,发于腰,形于身。”强调所有动作由心而起,因心造境,着意于意境营造,表现为虚实相生的动态变换,以虚引实,虚而为实,比如戏曲中常用圆场表现跋山涉水,也有“三五不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师”之说。同时,由于“心”的主体性原因,身韵在运动过程中十分讲究预动到动的过程,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讲究身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未止。

(二)儒道佛文化中审视身韵之态势

中国哲学思想发源于东周时期,以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家,墨子的墨家为首。古时,乐与政通,儒家讲究尽善尽美的乐舞观,“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道家讲究“合于桑林的”美学思想,阴阳相依虚实转换中的意境之美。佛教于汉代之后开始传入中原并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思想流派。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为孔子,他主张“仁”和“礼”,倡导仁义礼智信,讲究“中庸”思想,曾带部分弟子周游列国达十三年。其乐舞观建立在社会观、政治观的记住之上而立。孔子曾盛赞《大韶》为尽善尽美的标本,认为乐舞是移风易俗、教化民众的有力工具,他主张将乐舞用于教育和政治。从巩固社会秩序的统治阶层立场出发,为“克己复礼”的终极目的,激励赞成“雅颂正声”,反对“郑未之音”。导致了中国上千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乐舞观念。同时,中国古典舞身韵依托了儒家的“中庸”思想,于动作轨迹中表现为身体中轴线的中正不偏,讲究眼睛的正视,即眼睛永远都要正视的看某一个点或物,所以头要转,但眼不能斜,也就是我们古典舞中常说的“眼斜心不正”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讲究阴阳相依,“道”为道家全部理论的总和,追求个体的表达,强调人性自由,返璞归真,天然去雕饰的原生状态;以宇宙一体阴阳对立,和谐共生为核心,也是我们古时的辩证思维,讲究天人合一,阴阳相生,生生不息。《易经》中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阴和阳相反形成,二者相克,却又对立统一,缺一不可。那么阴阳八卦于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体语文化内涵中则表现为划“圆”,走“循环”。

佛家作为影响了中国艺术哲学以及美学的其中之一,讲究因果报应,来世与轮回。那么这个轮回也象征了“圆”。其认为人的轮回就是在圆中进行的,连绵不断,生生不息,即“起点就是终点,终点亦是起点”。所以在我们古典舞的基本形态上,就讲究两肋往回收,胸中空,强调前虚后实,腰发力。圆也是古典舞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形态表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同样是我们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后形成的一种程式化的形态。

三、全球化语境下坚守本根与时俱进

当今受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经济全球化及多边主义的影响,文化也日益全球化,中国虽然是经济强国文化强国,但还不能算一个舞蹈强国。新时代已经来临,全球化的影响也使弱勢文化国家开始意识到文化差异以及民族性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中国古典舞回家,去依托古代历史语境中可依托的对象,重建也好,复兴也好,都要建立在中国的元语言条件下进行。而这个元语言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美学思想,哲学思想的总和。

费孝通先生曾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所以首先我们要承认本民族文化,做到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运用本民族文化底蕴构建具有强烈民族性的中国古典舞。文化没有高低,但文化有维度,站在不同维度对文化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同一个维度中是平等的,但互不认同,二维文化必须和一维文化的原生性绑定在一起。选择两耦执中的态度以及辩证思维坚守本根,与时俱进。构建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共同体,重建历史自觉意识,做到知古鉴今,乐舞无古不成今。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包含了中国汉代的博大气度与唐代鼎盛的气质容貌,而“身韵”二字凝结提炼了中华五千年的舞蹈发展,真正做到将中国艺术精神赋予“器”之形态,而这形态便是以人体为载体的舞蹈。习近平在2014年文艺座谈会上曾说:“文艺需要人民,人民需要文艺。”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更要坚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理想为动力,以人民为路线,走上一条为人生为人民而舞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艺术概论》王树良张玉花

[2]《中国古代舞蹈史》袁禾

[3]《无声的言说》刘建

作者简介:任懿行(1995.10-),女,山西,舞蹈编导。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 410081)

猜你喜欢

舞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
舞蹈课
谁远谁近?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