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质培优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路径研究

2020-09-10冯建丽李云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0年42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

冯建丽 李云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出台,本文围绕高职教育类型特色,以提质培优为核心思想,探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提质培优;产教融合;创新

一、研究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由国务院发布,特别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分属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以类型教育这一定位,高职教育需要克服短板,加强内涵建设,把目前存在的类型特点不明显、认可度不高等问题破解。2020年9月,国务院《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补齐短板、激强活力、强化内涵、增加效益,建立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对高职教育而言,转型已到关键期,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成长为导向,加强高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教深度融合开展人才培养对于高职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高职业教育发展进入瓶颈期,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外部的制度保障不健全和内部机制运行不合理等方面。因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方面法律基础薄弱,操作和约束能力不强,制约了其深入发展。如对企业和行业组织如何有效发挥作用缺乏明确规定和制约;没有明确的责权,没有外部标准体系、制度体系。同时,内部运行机制也尚不完善,表现在产教融合教学管理制度、培训质量缺乏必要的保障。

2.课程体系建设缺乏创新。高职教育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课程体系日趋完善。各高职院校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积极开展技术型人才培养工作。但是其固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很难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就高职学生就业率而言,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能力不强,仍采取旧模式,改革力度不大。在课程设置方面,受教学体制机制、资源、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长期内未有明显创新,课程体系仍是以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校内实践课为主体,以普通教学为主,学生只能从专业教师那里获的有限的资源,信息获取渠道不畅,技能水平难以满足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3.师资结构单一。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多由学校分配到学校,缺乏行业企业任职经验。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与产业和市场相对脱节,这就使得高职院校教学效果弱化,影响了整体人才培养质量。

三、提质培优、人才培养相关概念、内涵

关于提质培优概念,王良平(2004)在介绍芳村区的教育时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提质、培优、创特,",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为出发点,第一次用到提质、培优概念。之后的文献中少有提及。教育部陈子季司长2020年1月在《以大改革促进大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全面振兴》中指出,提质培优,在学校维度,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和促进就业”的办学宗旨,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融合,推进“三教”改革,提高服务能力;在学生这一维度,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目的,将学生培养成兼具德才、全面成长的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本文认为,提出“提质培优”目标下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是为了解决高职教育的不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校企在制度、技术、资源、人员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等级证书相结合,培养面向市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为例,建议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人才培养。

1.制度融合——双元育人,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在由政、行、企、校组建的山东省轨道交通职教集团的基础上,建立职业院校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实践育人组织,并进一步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企业配合学校尽快将新的规范、技术、工艺更新至教学标准,作为教学内容,教学中加强实习实训环节。职业院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校企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建设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2.技术融合——建立面向轨道交通企业真实环境的任务式人才培养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要求人才除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灵活的实践能力之外,还应掌握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即培养与产业链对接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建立面向轨道交通企业真实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

3.书证融通——建立健全办学标准,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校企合作持续更新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建设,增加实践性教学课时总数,使其占比达到一半以上。

4.资源融合——搭建开发共享的专业教学平台,共建共享高水平实训基地

共同搭建开放、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依托互联网,共建共享高水平教学培训平台。校企双方合作一起开发系列教材,采用新型的活页式的、类似于工作手册式的教材并伴有配套开发的信息化资源,对教材进行经常性修订。借助专业资源库和实训基地,有效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基于数字化的学业成就评价系统,重构教学评价体系,并不断改进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案,实现良性循环。共建具备高水平、可四维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與管理实训基地。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与其建设资源共享,具备实践教学功能、社会培训功能、能满足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的实训基地。

5.人员融合——建设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建设高水平的、结构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教学创新团队,使教师们分工协作分模块来教学。专业骨干教师可定期被选派出来到国外高等学校研修访学。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直接考察的方式到企业公开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建议出台确保高职院校能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助力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高技能人才实现双向流动。

6.“双创”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的构建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有效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针对产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将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创业内容充分挖掘,把所学专业知识对接产业发展;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举办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使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实现自由交流,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校企一同构建融合产业和专业发展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实践空间,拓展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生综合素质结构,把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养成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使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朱爱青.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长效机制研究——基于产教融合视角[J].职教论坛,2019,

[2]谢俐.补短板激活力强内涵增效益努力办好公平有质量的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7)

基金项目: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编号:2019B56)。

作者简介:冯建丽(1977-),女,山东潍坊人,博士,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1.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管理与信息学院 山东潍坊 261206;2.潍坊职业学院 山东省潍坊市 262737)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创新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