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塘月色》教学指南

2020-09-10茅磊磊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叠词田田荷塘月色

茅磊磊

朱自清的散文非常优美,清秀隽永,充满诗意。他擅长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描绘真实的景物,抒发真实的情感,发表真实的议论。在讲解《荷塘月色》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作品呢?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分析叠词,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

叠字用得精妙,可以使作品更富艺术魅力。比如,李清照在《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和心境,这句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富有节奏感。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也使用了许多叠词,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更加真切生动,使作品更具韵律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叠词,感受作品的美。

比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此句使用了三个叠词,极富音乐美。“蓊蓊郁郁”写出了树木的茂盛和绿意盎然;“阴森森”既是在写小路,也是在写作者的心境;“淡淡”写的是月光的颜色,营造了清冷的氛围。又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使用了“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等叠词,写出了荷塘景色的美。“曲曲折折”写出了荷塘的自然美。“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盛密的样子,又引申出鲜碧、浓郁的意思。古乐府《江南》中就有“莲叶何田田”的句子。“田田”一词写出了荷叶的浓郁与碧绿。“亭亭”多用于形容明亮美好的样子,写出了荷葉的秀丽。“层层”写出了荷叶的多和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叠词,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美。

二、分析动词。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

在创作的过程中,一些作家非常注重动词的使用。动词可以使文章更有表现力,增强文章的情感。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写景的内容比较多,如果语言过于平淡,文章就会显得平淡无奇,不利于抒发情感。在创作的过程中,朱自清恰当地使用动词,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比如,《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段文字中的动词用得十分巧妙,完美地展现了作品的意境美。在描写“月光”时,作者并没有使用常见的“洒”‘‘照”等字,而是改用“泻”字,将月光动态化了,静景动写,并配合前面的“流水”,自然巧妙。在分析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也补充了意见,认为“泻”字紧扣“月光如流水一般”这个比喻,描绘出月光一泻无余的景象;“静静地”这个修饰语准确地表现出了月光的柔美。在描写“青雾”时,作者又选用了“浮”这个动词,把青雾从下往上运动的景象写出来了,给画面涂上一层素淡清雅的底色,月色朦胧,若有若无,增强了作品的意境美。在分析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浮”字和“笼”字用得都很好,形象地写出了青雾轻柔且缥缈的样子,给荷塘增添了神秘感,给读者带来了美妙的阅读体验。类似的动词还有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品读,让他们感受作品的美。

总之,在讲解《荷塘月色》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指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叠词和动词,了解它们的用法和作用,感受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叠词田田荷塘月色
妙用叠词我来说
荷塘月色
脚踏实地
荷塘月色
一鸣惊人
学无止境
荷塘月色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闭门思过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