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陆基保障工作

2020-09-10李超史先鹏李正光崔震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蛟龙

李超 史先鹏 李正光 崔震

摘要:陆基保障工作是依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以下简称“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开展的一项兼具日常公务办理和应急事件处置的综合事务性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跟踪航次动向、保障海陸联通、协调船舶靠港、落实航次宣传以及为“蛟龙”号试验性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和海上现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撑等。文章回顾了“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陆基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工作特点和存在问题,针对下一步多机构联合和多潜水器协同作业模式下的深远海科考航次特点,提出了陆基保障工作的数字化建设和保密机制建设初步设想。

关键词: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试验性应用;陆基保障工作;数字化建设;深远海科考

中图分类号:P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0)05-0032-04

Abstract:Land-based support is an integrated transactional job which is based on Jiaolong deep-sea manned submersible tentative application voyage,responsible for daily business and emergency response.The main work of Land-based support includes tracking of voyage situation,ensur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land and sea,coordinating affairs of ship berthing,implementing voyage propaganda and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Jiaolong deep-sea manned submersible tentative application work leader group and offshore field headquarters,etc.The paper reviewed the process of Land-based support,analyzed features and existing problems,such as:limitation of messages delivery,lack of standardization about log,tardy of events handling and shift is not timely,inconvenient about information query,faultiness of security mechanism and incomplete filing.In view of new mode voyage of multiple departments cooperative and multiple submersibles joint,the paper propounded development ideas of dig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ecurity mechanism construction in the end.

Key words:Jiaolong deep-sea manned submersible,Tentative application,Land-based supporting work,Digital construction,Deep-sea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0 引言

2012年6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以下简称“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区成功下潜至7 062 m,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下潜深度记录[1-5],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下五洋捉鳖”的夙愿,更是开创了我国深海运载和探测领域的新里程。在充分借鉴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发达国家同类载人潜水器从研制、海试、试验性应用到业务化运行过程的经验基础上,综合我国载人潜水器维护保障能力尚未建成[6]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国家海洋局围绕“蛟龙”号制定了为期5年(2013—2017年)的试验性应用工作部署,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外交部、中船重工集团、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领导为副组长,“蛟龙”号参研单位和主要参航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蛟龙”号试验性应用工作阶段的顶层设计,负责重点工作部署及重大事件决策等。在充分考察和研究我国现有科考航次指挥和保障工作模式的前提下,领导小组提出在执行“蛟龙”号航次期间设立陆基保障中心,负责为领导小组和海上现场提供信息互联、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置等保障工作。

在历时5年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阶段,陆基保障工作贯穿了“蛟龙”号科考航次的全部过程,逐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并最终实现了陆基保障工作的体系化,形成了工作记录、应急事件处置过程等大量客观详细的原始档案,为完成我国载人深潜科考航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研究针对下一步军民联合、多机构联合和多装备协同作业模式下的航次需要,在回顾前阶段陆基保障工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陆基保障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数字化建设”和“建立保密机制”的工作设想。

1 陆基保障工作简述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开展的陆基保障工作主要包括跟踪航次动向、指令落实和信息传递、公文日常处理等常规工作事项,以及组织开展船舶靠港和协调外事工作、航次宣传和召开海陆视频会议以及编制《海洋专报》等阶段性工作(图1)。陆基保障工作以“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原则,实行24小时轮岗值班制,同时,组建了以“蛟龙”号参研单位技术负责人为成员的技术支持专家组,负责为领导小组和海上现场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蛟龙”号执行试验性应用航次期间,陆基保障工作通过卫星通信设备、传真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实现了海陆信息互联互通;通过陆地基站的支持,与航次现场召开视频会议,联合处置相关应急事件;借助实時接收的航次现场动态信息,编写《海洋专报》等工作,协调媒体平台,完成航次工作动向和成果的实时发布。

船舶中途靠港补给期间,陆基保障中心作为落实指令和协调机构,制订船舶靠港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人员轮换、物资补给工作。在船舶停靠厦门、福州和深圳期间,协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举办“蛟龙”号开放日活动,近千人亲临现场与“蛟龙”号和“向阳红09”船近距离接触。这一举措为深海大洋的科教宣传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中国大洋37航次和38航次工作中,航次组织单位在分析和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陆基保障工作的职能范围和工作模式,加大了值班人员理论知识培训和实操演练,完善了工作机制,陆基保障工作向着更加高效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成为“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组织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7],初步建成了普遍适用于我国载人深潜航次的陆上保障工作体系。

2 工作特点

2.1 工作模式的连续性

不同于其他深海技术装备,“蛟龙”号不仅代表着我国最前沿的海洋科技水平,其性能状态和作业情况也将直接关系到下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确保“蛟龙”号作业情况的实时跟踪,陆基保障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和人员轮换制度,通过海试卫星、船舶定位系统等通信手段,实施跟踪“蛟龙”号作业情况,持续传递船舶、设备、人员和作业海区气象信息等。保障人员实行24小时连续工作模式,时刻保持应急戒备状态。

2.2 工作范围的全面性

开展陆基保障工作的前提是全面掌握航次工作的总体情况(包括:航次的总体目标、工作量安排和重要时间节点、参加航次的人员组成、航次作业海区气象和地貌特点等)。陆基保障中心不定期组织保障人员学习相关工作方案、航次背景材料和最新航次进展情况,按照“老带新”的方式,委托具备陆基保障工作经验的人员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保障人员对航次工作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2.3 应急事件处置能力

陆基保障中心对航次应急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是保障航次现场快速摆脱险情的重要抓手。航次执行期间,陆基保障中心多次开展应急事件演练,模拟航次现场可能出现的险情,组织保障人员参与应急事件处置过程演练,分析薄弱环节和研究优选方案。模拟陆基保障中心在通信中断、供电故障等多个情景下的应急措施,不断完善相关预案,应急事件处置机制向着更加完备和实用的方向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经过梳理和分析“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陆基保障工作经验,本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解决。

(1)信息发送渠道受限是在陆基保障工作过程中多次出现的问题。陆基保障工作主要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报送航次动态,由于信息量大、发送人员数量多,手机短信的发送功能多次被限制。为确保信息的及时发送,保障人员采用逐条发送或更换设备的方式,在加大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错误发送的风险。

(2)值班记录不规范,为后续保障人员了解工作进度产生了影响。保障人员在与航次现场通话时需要快速记录航次信息,增加了记录难度,造成字迹不清晰、内容不翔实和要点不突出的情况时有发生。

(3)人员轮换过程中,保障人员不能按时到岗,导致其他值班人员无法正常交班和离岗,甚至发生空岗现象。在历次陆基保障工作中,虽然没有因为人员轮换的问题产生海陆互联中断等事故,但制订相应的措施,对保障人员交接班进行约束和管理还是十分必要的。

(4)事件处置不及时多是在人员轮换过程中由于工作交接的不充分,导致待办事项被搁置和工作无法形成闭环的问题。陆基保障工作依托航次开展,保障人员在开展陆基保障工作的同时需要兼顾处理本职工作,在一个时间周期内同时处理多个事项,存在工作遗漏和处理不及时的风险。

(5)信息查询不便捷是新进员工反映较多的问题。保障人员需要查阅工作资料来掌握和落实有关工作,而查询纸质材料较烦琐和不便。在获取事件的处理进度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纸质材料的短板更加突显。

(6)保密机制不健全是在下一步陆基保障工作过程中亟须解决的事项。陆基保障中心主要通过卫星电话、传真和邮件的方式实现海陆互联互通,尚未建立用于船舶保密信息传输的专用网络,涉密信息需要借助其他机构专网传输,增加了安全隐患。

(7)文件归档不完备是指在航次执行过程中,经陆基保障中心形成大量值班记录和公文等原始材料,由于保障人员流动性大和材料分类烦琐等因素,造成了个别文件丢失,无法完成归档等。

4 下一步工作设想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加之军民融合工作在海洋领域的持续深入,为多机构协同和军民联合科考航次的实施创造了利好条件[8],也为航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外,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潜龙”系列、“海龙”系列无人潜水器构成的“三龙”装备体系,将在全球范围内的深远海域联合执行科考任务,这种多潜水器协同作业模式也将对陆上的保障工作带来更大挑战。为解决现存问题和满足下一步工作要求,本研究提出了以“数字化建设”和“建立保密机制”为重点内容的陆基保障工作设想。

实现陆基保障工作的数字化建设,在现有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基础上,综合陆基保障工作的特点,建立一套具备输入、存储、查询、输出和管理功能的陆基保障工作数字化系统[9-10]是有效解决陆基保障工作尚存问题和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其中:输入功能是指经键盘、文件扫描设备、指纹识别设备实现航次信息的电子记录、纸质文件的数字化存入和保障人员的指纹录入等。存储功能可利用存储设备和数据库将输入的信息进行分类存放,包括:值班记录、扫描文件、人员信息、交接班情况等,可为实现信息查询、人员考勤和文件归档提供支撑。查询功能是以存储功能为基础,保障人员根据权限,通过检索等方式,高效、快捷地查阅和下载所需信息或材料,同时,可跟踪各项事件处置的进度、办理人员信息和监督交接班情况。输出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将存储的信息进行归类统计、制作报表、打印输出。管理功能可以实现对系统进行升级和完善、新增和删除用户、设置用户权限、新增和删除文件、对事件处置和人员考勤情况进行监督,并对文件进行统一归档。

保密机制的建立是下一步陆基保障中心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目前,在航次执行的过程中,通常用代码实现涉密信息的传输。但这种方式若代码较多会造成解密工作烦琐,代码较少则存在被破译的风险,已无法满足快节奏和高级别信息传输要求。基于上述情况的考虑,陆基保障工作将以保密通信专网的组建和高保密级别资质的获取为基础,最终建立一套符合军民两用的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为后续常态化开展涉密航次提供保障依托[11-12]。

参考文献

[1] 刘保华,丁忠军,史先鹏,等.载人潜水器在深海科学考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5(10):1-10.

[2] 刘峰,崔维成,李向阳.中国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40(12):1617-1620.

[3] 崔维成,刘峰,胡震,等.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 7000 米级海上試验[J].船舶力学,2012,16(10):1130-1143.

[4] 任玉刚,刘保华,丁忠军,等.载人潜水器发展现状及趋势[J].海洋技术学报,2018,37(2):114-122.

[5] 李向阳,刘峰,胡震,等.2013年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J].船舶力学,2014(3):344-355.

[6] 刘峰.浅析国家深海活动能力建设及其构成要素[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31(11):1-3.

[7] 张奕,丁忠军.“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安全保障制度构建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11):32-36.

[8] 刘斌.找准海上军民融合建设的“切入点”[J].国防,2015(3):42-43.

[9] 张蕊.公共部门公文办公自动化创新管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1):39-44.

[10] 陈华锋,章孝灿,陶春晖,等.大洋科考航次设计系统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43(9):1743-1748.

[11] 吕琳,肖丽婷,盛跃华.关于建立军工保密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14):256.

[12] 俞红,俞雯静.保密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建设探讨[J].大科技,2017(15):38.

猜你喜欢

数字化建设蛟龙
机械革命蛟龙7
“蛟龙”探海
蛟龙号
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发展
知识经济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