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戏说剧的“高碳之风”

2020-09-10姜岱峻

客联 2020年6期

姜岱峻

【摘 要】历史戏说剧作为与历史正剧相对而言的一种历史剧类型,其不同于历史正剧客观严肃地对待和讲述历史故事,塑造历史人物,而使用戏说的方式,用娱乐大众来取代言说历史,甚至是夸张、歪曲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影视制作的“高碳之风”,漠视艺术创作的本质要求与艺术真实,一味地迎合市场的需求和大众的休闲心理也影响了人们对于历史真实性的辨别与反思。

【关键词】高碳低碳;历史戏说;艺术真实

中国历史戏说剧的滥觞开始于1991年的电视剧《戏说乾隆》。此后《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一系列历史戏说剧都获得了不错的的收视率,更有时至今日还不断重播的《还珠格格》把历史戏说的典型推向了一个高峰。而那些接近于历史正剧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努尔哈赤》、《汉武大帝》等虽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戏说的成分存在,但姑且可以算作是艺术创造的合理虚构与想象,细节处理上也有一些纰漏和瑕疵,但其整体风格相对严谨,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事实,塑造了一些颇具特色的典型历史人物,受到了一定的广泛认可。这些历史正剧的电视剧都曾经引领了一阵热潮,但随后又被更符合大众“审丑”与猎奇心理的历史戏说剧所淹没。虽然近年来,大有历史正剧重回正轨并重塑辉煌之趋势,但如果仅从收视率和受议论程度来看依然是历史戏说剧一马当先。就拿前一段时间两部隋唐历史剧的对比来说,《隋唐演义》无论在艺术风格上还是制作上都较为严谨和细腻,从原著的角度出发来讲述一段传奇的历史。而《隋唐英雄》显然是一部娱乐大众,戏谑欢愉的历史戏说剧。但后者虽然恶评如潮,但在收视率上却远远高于前者,奈何《隋唐演义》受业界人士好评,也比不上嬉笑怒骂的一时之快,这大概就是如今历史戏说剧大行其道且热潮持续不退的缩影之一。

历史戏说剧的“高碳之风”主要还需追溯到其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双重缺失与片面上来。历史真实是历史剧中的故事情节是否基本符合历史事实,遵循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其所塑造出来的历史人物是否与历史上所记载的形象相符相近,其所作所为是否有历史的依据和考究。然而,但凡是史书,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主观的审视历史的色彩,又或是受限于时代背景和政治束缚,在真实性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无论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还是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都很难说是真正客观的历史观,但却都说出了历史受制于研究者的主观意识。而我们所探讨的历史戏说剧却往往违背了这种基础的历史真实。十多年前的《风流才子纪晓岚》中乾隆征战回疆这的段历史,被说成是乾隆为了抢夺回疆小和卓木的未婚妻香妃而发动了战争。而史实却是小和卓木妄图分裂中国,乾隆为了中国的统一大业出兵平息了叛乱。这样的歪曲历史,刻意制造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严重影响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历史真实性的探索和认识。今日的戏说剧仍旧是不尊重历史,《隋唐英雄》中荒唐可笑的李世民提前出生十几年,不知是创作者故意为之,将戏说堂而皇之进行到底,还是有意设计,增加其一生的传奇色彩。这种对于历史本真的蔑视与颠覆使得历史戏说剧的历史元素成为空壳,简单明了地套用这个空壳来进行戏剧化的处理,历史无处安放,人物横空来袭,只见历史剧外衣,难觅真实性内在,这倒不如架空历史来得更为贴切与不那么“毁人不倦”。

艺术真实并不是与历史真实相依相存的,而是两个层面上的表达。历史真实是表层的,存在的,发生过的,公认的就是历史真实的依据。而艺术真实是在假定性的情境中的一种内在的真实,也应该是历史剧的核心诉求和标准。前面所提到的历史真实并不是说受限于历史事实的条条框框和死板乏味,而是说维持一定的理性尺度,把历史真实作为最为基本的参考和坐标,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处理,用艺术真实来传达人文关怀和真挚情感。艺术真实又包括直观真实、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这三种艺术真实是构成低碳艺术的必要条件。直观真实,顾名思义就是在艺术作品中最为直接就能感受到的真实,如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环境设计和想象空间等都让受众感受到真实可信,甚至当尽情投入到艺术作品中时感受到了比现实更为真实的体会,因此直观真实是一种表象的真实、印象的真实、感觉的真实。而这种直观真实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才是艺术真实中最容易感知和理解的真实。在电视剧《宫锁珠帘》中,皇帝出征攻城竟然只有几十骑,这无异于羊入虎口,江湖术士能够通过邪术控制皇上的意志更加让人不可思议,这种违背人们生活经验的虚假正是许多历史戏说剧普遍存在的问题,忽视直观真实,视观众为傻子弱智,过分强调剧情的紧张刺激和曲折离奇,偏离了艺术真实的要求,如此的影视剧必然遭到广泛的吐槽和批评之声。客观真实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所要传达出来的一种内在的深层的蕴含,它往往需要调动起受众的人生经验和理性的反思与领悟,激发起人们心中所固有的观念与意志,将其与艺术家所构建的客观真实进行比对,从而掌握其中的变化关系。客观真实也可以说是给予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评判标准,比起人们仅用日常生活经历就可判断的直观真实更加抽象和深邃。如果说《康熙微服私访记》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前几部作品还可以基本符合了客观真实的话,而当下的几部热播电视剧,如《山河恋美人无泪》中类似于食物链的多角恋早已在历史戏说剧中屡见不鲜,似乎不够虐心,就无法动情一般,把许多偶像剧的情感纠结直接植入到历史剧中,忽视了历史剧的本质要求。这种把当代的价值观和过于开放的情感关系直接搬到历史剧中,体现了创作者对于艺术的不严谨与违背主流意识的不良作风。这种客观不真实与观众主流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得不到观众们的情感认同和经验体会,算是不折不扣的“毁三观”了。最后还有一种艺术真实,它不同于上述的两种艺术真实能够被人们所理解与掌握,而是远离了大众的日常感知,甚至有时候让人感觉不够真实,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把没见过的或是不易见到的当做是不存在的和不真实的,正是这种近乎“不真实”的真实使得许多的艺术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这种艺术真实叫做主观真实。创作者对于主观真实的把握应该也要有一个合理的尺度与范畴,否则的话就陷入了过分夸张甚至虚假荒诞误区之中。被奉为经典的《还珠格格》其第一部和第二部尚且能够找到这样一个还算明确的主观真实尺度,但到了第三部里,各种荒缪无稽的情节层出不穷。紫薇的纵身一跃却如同香妃附体,被无数的蝴蝶安全送回。尔康依赖“白面”,又灵魂出窍地与家人妻子隔空相望,这些天马行空的离奇段落都在一点点地将一部经典推到毁灭的边缘。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琼瑶的美好希冀和理想化处理,只是不知不觉中,主观的真实被过度放大而其他的真实就很难体现出来了或是直接被忽视掉了。

纵观如今的历史戏说剧,迎合市场,一味追求娱乐戏谑和大众狂欢,贪求收视率,粗制滥造,主流价值观缺失等弊病比比皆是,这都将对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对于历史的客观真实及人们的辨别造成不良的干扰。只有将直观真实、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相结合,统一起来,才能在一条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引起反思、获得正能量的低碳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而作为历史剧,又必然不能缺少一定的历史真实。如何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巧妙地整合到一起,让历史戏说剧在一个可控制,可令人接受的范围内来戏说和娱乐,尊重历史进程和史实事件,塑造更加丰满真实可感的历史人物,从“高碳之风”中走出来,用低碳的理念和严谨求实的艺术创作态度去审视历史,合理合情的戏说历史,让历史戏说剧得到崭新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立新.高碳文学与低碳文学——兼评李建军的文学批评观[J].百家评论,2012(1).

[2]马立新.论低碳艺术的本体特征及其建构机制[J].现代传播,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