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摄影的社会传播价值

2020-09-10焦溪溪

客联 2020年6期
关键词:摄影艺术

焦溪溪

【摘 要】21世纪人类已进入到一个读图时代,各种报刊的图片让人们目不暇接,电影电视和新兴的网络此起彼伏。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影像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依靠直观来获取信息,影像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图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之一。当代视觉文化已经占据了现代文化的主导地位,它不仅带来了视觉文化的变革,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因此视觉传播理论的研究,特别是摄影社会传播价值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摄影艺术;社会传播;数字摄影

一、摄影在社会传播中的形式演变

在摄影术诞生之日起,它就以特有的方式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摄影和其他科学样式相同,它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摄影艺术的发展,带动了影像传播的发展,更促进了摄影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诞生。摄影传播效果与社会背景、传播条件、受众心理等因素的密切相关,所以不同时期的摄影文化传播,会出现不同的形态和传播模式。

(1)早期的摄影文化传播

在摄影刚问世之日,它并非像现在一样受到广泛的关注,在起初,只是一些敏锐的画家就看到攝影的无限潜力,开始以照片作为创作辅助手段进行绘画创作,从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直到人们意识到了摄影用作纪录的功能要比绘画方便得多,而且摄影所拍照片效果更加真实、直观的时候,摄影才慢慢地不再仅仅是附属于绘画艺术创作了,而是转为了实用用途。在1840年3月4日《纽约时报》报道了有史以来的第一间照相馆,即采用“达盖尔银版法”拍摄肖像的艺廊。摄影记录功能的发现,从根本上促进了摄影技术的发展,为摄影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大众媒体与影像传播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影像被应用于多个领域,较为突出、较为广泛的表现在大众媒体上,如报纸上的新闻摄影图片;报纸、杂志、户外路牌上使用的广告摄影;摄影教材、画册、摄影专著书籍等方面。以报纸为例,它作为传播媒体在17世纪就基本成型,18世纪得到发展和壮大,19世纪步入其黄金时代。影像在报纸媒体领域中的应用,是作为视觉媒介的一种,其传播特点为:保存性强;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报纸为摄影作品的广泛传播已经被世人所广泛接受提供了大的平台。

(3)网络媒体与影像传播

在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第四媒体)的出现为摄影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空间,而数字摄影的出现以及普及,有利于摄影借助“第四媒体”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在网络资源日益饱满的今天,数字图片的传输逐渐成为互联网中信息交流的主要部分。网络正改变着摄影文化传播的形态,改变着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传播,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也拓展了摄影文化进行传播的空间。

二、摄影在社会传播中的价值分类与体现

从艺术学科门类划分的角度来谈,“艺术摄影"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是相对于其它的艺术门类而言的,在艺术这一浩如烟海的广阔领域中,艺术摄影是具各自身特征且区别于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门类的。

摄影是一门运用造型手段去传递视觉语言的艺术,摄影艺术创作离不开审美,摄影图片具有审美价值。从风光摄影到体育摄影再到我们生活中的纪念留影,可以说每一幅图片都捕捉到了最生动最精彩的瞬间,每一幅图片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摄影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将自己的情感、审美理想融入到创作之中,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摄影图片传播的审美功能。

三、影响摄影社会传播效果的因素

(1)影响摄影传播的客观因素

首先,摄影自身发展摄影是影响摄影传播的重要客观因素。摄影的发展是利用科学工具进行艺术创造的复杂过程,所以,技术的进步对摄影及影像的发展传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摄影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用八个字大致概括:“银板——湿板——银盐——数字”。从达盖尔1839年举世瞩目的“银板”技术的发明,到塔尔博特利用“湿版”技术让摄影术得以发展,而1889年,胶卷的登场,拉开了现代摄影的帷幕。而数字时代摄影活动与创作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摄影艺术的传播。无须胶片,无须冲印,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任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使现代影像的生产、传播更加趋于完善。

此外,图像的获得与传播,除了摄影自身的发展之外,出版、印刷图像的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持。它为摄影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媒介环境,它使得图像的传播能力更加强大。

(2)影响摄影文化传播的主观因素

人们依靠生活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一幅图片信息的有效传播应建立在传播者与受众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摄影文化传播应该遵循“视野交融、相互理解"的原则。对于摄影文化传播而言,受众是读图活动中的主体,是接触、接受并评价图片、同时做出反馈的主要参与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不断提高,受众所反映出的个性化特征也越来越鲜明。读图时代人们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简单化接受心理视觉感官的享受被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选择性阅读心理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

四、摄影在社会传播中的发展趋势

(1)影像全面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数码摄影以数字信号为载体,正是由于数字技术的融入,才使得影像传播更加迅速,可以说,数码摄影的出现,是摄影术一次巨大的进步。数字技术使得摄影的工具和摄影的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数码科技带给摄影创作者们更大的自由,让摄影进入高度的自由世界,使艺术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再也不受技术实现的约束,从而可以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进入到全新的图像时代,数字技术模糊了图片的真实性,因为一切都可以依靠后期的数码技术来完成。它可以令我们拍摄的图片无限趋近于完美,只要熟练的掌握PHOTOSHOP等图形编辑软件,就可以轻松的完成色彩、色调、反差等的调整,在编辑的过程中,进行二次创作,从而更好的表达出创作意图。此外,近几年中,数字影像的发展带动了摄影的创新性思维,同时也拓展了摄影艺术创作的空间,加速了摄影文化传播进程。

(2)摄影文化与现代媒体的融合

如果说网络的出现是一种必然,那么,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它的出现则是必然之后的又一次飞跃,是科技与传播的又一次完美结合。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手机媒体最显著的特征是它高度的便携性、互动性、隐私性、贴身性、网络化及用户的海量性,从而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手机是越来越成为受到广泛认同的、传播与互动中的新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

五、结论

摄影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了,家庭快照、杂志的广告、商品目录、招贴画、公告牌、包装等等,摄影术已经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科技的进步作为摄影艺术创作的支撑“力量”,使当代摄影艺术创作形式具备更多的可能性。

摄影,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正在改变着我们交往的方式、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式,改变着社会联系的方式,它极大地拓展了摄影的社会功能和提升了摄影的审美价值。我们期待着更多新兴传媒的出现,期待着摄影文化传播带给我们更多的收获与价值。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2]李明.21世纪的主流摄影—新闻摄影[A].奋力推动新闻摄影与时俱进——第九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暨新闻摄影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2.

[3]李茂兴.摄影文化的新时代[A].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第四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0.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5]李培林.图像传播语境下的媒体受众观与受众读图心理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2006(6).

[6]戴青.浅谈现代科技对摄影艺术的影响[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2).

猜你喜欢

摄影艺术
墨美学对摄影艺术的价值
视觉表现中摄影艺术及手机摄影创作分析
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开展研究
浅谈摄影艺术的独特审美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造型语言的美学探讨
摄影艺术在产品设计展示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届深圳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