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工程中的建筑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分析

2020-09-10陈智博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6期

陈智博

摘要:城市更新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城市更新工程的可行改造及保护思路进行分析;并以某工程为例,细化阐述了城市更新工程中的建筑改造、重建方法及历史保护措施,以期为历史建筑修缮、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城市更新工程;建筑改造;历史风貌保护

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张,城市原有建筑、历史建筑的改造、修缮工作,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结合既往经验来看,城市更新工程中的关键在于:如何在避免损害原有历史建筑的基础上,高质量完成建筑的新建工作。因此,探讨城市更新工程中的建筑改造思路、历史风貌保护策略具有一定必要性。

一、城市更新工程的改造及保护思路

(一)历史建筑的灵活运用

现代城市更新工程中,对建筑进行改造的整体思路应该有所调整,既不可盲目,打乱现代城市的整体规划;又不能采用“粗暴”的方式,对一切历史建筑全部“推倒重建”[1]。基于此,必须以一种相对灵活的方式,正确看待并运用历史建筑。整体来看,历史建筑以及保存了传统风貌建构形态的历史建筑物,对于协调和发展现代城市景观体系,具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西安作为古都,一些传承于千年之前的古城墙,完全可以作为现代城市的“名片”,避免规划设计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现象。

(二)限定历史建筑保护范围

历史建筑毕竟属于“历史”,无论从理论角度切入还是从实用主义出发,城市更新工程的设计规划人员都应该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2]。需要注意的是,此种“限定”并不仅仅指代历史建筑本身,还包含必要的风貌协调区,但具体范围的设定、更新改造规模应该涉及何种元素,必须经过反复论证,从而得出相对完善的方案。

(三)依据原有建筑分布确定改造模式

在一些完整或大部分保留了历史原貌的城市街区中,“更新”的过程需要灵活多变。其中,依据街区原有建筑的排布格局,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地修缮,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方案。比如我国沈阳市沈阳站附近(包含太原街区段),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由奉系军阀张作霖组织修建,时至今日,沈阳站的外部形态依然保存着近百年前的样貌;但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人员对街道进行了重新修补,使得该地区呈现出“古今交汇融合”,却相得益彰的景致。而此种依据历史建筑原有分布格局确定改造方案的方式,也能够体现设计人员对历史的尊重。因此,需充分加强对改造工程方案的设计。

二、城市更新工程中的建筑改造、历史风貌保护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处远安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项目原为远林集团厂房旧址,周围与居住区相连,建筑以小尺度建筑为主。项目用地西侧于沿河景观带栖凤园、鸣凤沮河为主。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3096.64m3,现场场地地势平整度良好。“项目场地建筑由三栋主体厂房组成。本次改造中,仅保留其中一栋。”

(二)改造思路确立

根据工程特征,确定如下改造思路:采用一轴三广场+观景大退台布局方案。其中,项目用地以景观轴进行贯穿,除了保留的厂房建筑外,于现场各区域配置相应的城市广场,以提高整个项目的空间感。

具体而言,保留部分、改造部分的处理要点为:第一,保留建筑的保护。本工程项目中,北侧主体结构较好的厂房需保留。在处理该建筑期间,需在避免其他主体工程施工损伤该建筑的基础上,对其适当改建,以确保其能够与整个工程项目达成较高的一致性。第二,保留建筑的扩建。本工程项目占地面积较大。从整个工程项目内容来看,其中的难点以保留建筑的扩建为主。为保障保留建筑的扩建质量,在施工期间,需严格参照设计方案、施工图纸的要求,开展改造、扩建处理。第三,原有旧建筑的拆除。本项目中的三部分厂房主体中,仅保留其中一处厂房,另外两处均需拆除。

(三)保留建筑的扩建改造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城市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在城市规划中制定了相关措施致力于保存和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地区、建筑群和建筑物,在城市更新工程中的建筑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中,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保留建筑原有风貌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城区建筑改造规划和需求完成保留建筑的扩建改造,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相关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开展建筑结构分析,精准确定建筑改造内容,将建筑主体划分为建筑拆除部分和建筑保留部分,并在建筑保留部分施工过程中对拆除部分进行保护性拆除,切实降低建筑拆除行为对保留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第二,在保留建筑结构扩建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应结合前期勘查中所收集的建筑基本信息、地质信息和水文信息,精准计算新老结构沉降差,继而在新老结构对接扩建施工中做好基础搭设。在这一过程中还应针对新增浅基础面与原有基础距离过近所导致的施工范围狭窄问题,合理优化施工行为,避免剧烈施工和大范围施工对原有保留建筑部分的基础造成不良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保留建筑的扩建施工中还应对保留建筑进行加固处理,避免新老建筑的沉降差影响改建后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效果以及外表美观。为全面保证保留建筑结构的扩建施工质量,相关现场负责人员应结合前期勘查获取的信息,完成建筑整体性分析,科学开展建筑扩建结构设计,合理优化新老结构交接处的应力分布环境,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监管工作,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和施工工序,避免造成施工隐患,影响施工安全和使用安全。

(三)原有建筑拆除

与保护建筑物相連测旧建筑物拆除的关键,包括拆除方式、拆除顺序以及拆除后的立面恢复等,因此在建筑改造期间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建筑物的原本历史风貌,需要先了解被保护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水电以及设备管道等,根据勘察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建筑物采取隔离保护措施,在确定整体结构稳定性满意后再实施分离拆除。其中的关键技术流程为:在接近保护建筑物侧的连接部位,采用人工拆除法,由施工人员手持设备做分离、破碎作业,此阶段要注意避免破坏结构里面。之后在确定建筑物与保护建筑物完全分离后,选择在远离结构物的位置,用施工设备直接拆除,这种方法可降低设备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在完全清除施工现场的各种废弃物后,则可以立面修复施工,本阶段施工的重要是要实现“修旧如旧”,维持建筑物外立面的原本容貌,实现原有建筑物的有效拆除。

本环节的重点工艺为:第一,在拆除作业前应完成技术交底工作,详细阐明建筑物拆除的基本流程以及关键技术,使全体施工人员了解拆除环节的注意事项。第二,第一阶段施工环节,施工人员手持小型风镐、液压钳作业,由技术人员与总包旁站,确保此阶段作业环节不会破坏外立面。第三,在人工施工结束后,选择履带式镐头机破碎拆除,在确定结构被完全拆除至地面且拆除物的结构稳定后,由施工人员配合设备做进一步施工处理。

结论:综上所述,加强城市更新工程的历史建筑保护、建筑改造分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了凸显城市更新工程的融合共存、撞击对比,需在充分了解改造要求、历史建筑特征的基础上,设计适宜的改造及保护方案。此外,还可根据相关城市更新工程的发展经验,不断提炼有价值的措施,以促进城市更新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巍.拆除重建工程项目技术难点解析——以上海市彭三小区的设计实践为例[J].住宅科技,2020,40(08):29-32+49.

[2]王超.基于弹性城市发展理念下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J].中外建筑,2019(1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