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

2020-09-10王成

康颐 2020年6期

王成

【摘要】目的:新生儿肺出血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共计20例,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70%,观察组为100%,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观察组为2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肺出血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优越,治疗的安全性高。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肺出血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肺出血病情十分危险严重,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新生儿肺出血常用的治疗手段,尤其是高频振荡通气,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死亡的几率,但整体效果依旧不理想。近年来研究发现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方面有一定的效果[1]。为探究更好的治疗方案,本文将我院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共计20例,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有1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患儿6例,女患儿4例,日龄为1~22d,均值为(7.81±0.34)d,体重为2.0~4.6kg,均值(3.10±0.31)kg,观察组有男患儿5例,女患儿5例,日龄为1~22d,均值为(7.81±0.34)d,体重为2.0~4.6kg,均值(3.10±0.31)kg,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对照组和观察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患儿入院后需要给予补液、镇静、抗休克、抗感染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经口行气管插管,应用德国海伦Leoni Plus呼吸机,实施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吸入氧浓度控制在50%~100,平均气道压控制在10~20cmH20治疗,频率控制在10~16Hz,振幅先置于0位,然后逐渐增加至胸廓有明显振动位置,约为25~30cmH20。根据患儿的血气指标逐渐调整呼吸机的相关参数,将气血pH值控制在7.40~7.50这个范围,动脉血氧分压(PaO2)控制在60~8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控制在35~55mmHg。当患儿症状改善,平均气道压在5cmH20及以下,吸入氧浓度在30%及以,且气血分析结果显示正常时,可改为间歇指令通气,直到将呼吸机撤下[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疗,在患儿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4h后,将猪肺磷脂注射液通过患儿的气管注入其体内,给药前需要将患儿气道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初次给药剂量为200mg/kg,在给药6h后,若患儿只有在吸入氧浓度超过50%,平均气道压超过12cmH20时,血氧饱和度才能保持在85%以上,而且吸痰时依旧血,需要重复给药,剂量可适当减至100mg/kg,给药后需要注意给予患儿气囊加压通气,时间为1min,随后需要继续进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通过统计软件SPSS20.0 进行处理,采用两人核对的方式录入数据,用x±s和[n(%)]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分别通过 t 和x2 值进行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治愈率

对照组有7例治愈,1例患儿在治疗期间死亡,有2例患儿放弃治疗后死亡,治愈率为70%,观察组有10例患儿治愈,治愈率为100%,组间差异显著(x2=3.529,P<0.05)。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有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脑内出血,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观察组有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例气漏综合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组间差异不显著(x2=0.266,P>0.05)。

3讨论

新生儿肺出血作为危急重症,通常和早产、感染、缺氧有关,尤其是剖腹产宝宝,肺发育多没有经阴分娩的宝宝成熟,发生肺出血的风险较高,一旦病发患儿基本是命悬一线,因此及时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机械通气是新生儿肺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高频振荡通气,能够维持恒定的平均气道压,对于肺泡萎缩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让肺泡能够处于均匀扩张状态,不仅能够减少肺出血的发生,还有助于肺泡气体的交换,与此同时能够减少呼吸周围的压力和气体容积的变化,患儿的肺泡无需反复性的张闭,极大的降低了继发性损伤的出现。虽然该治疗方法极大的降低了患儿的死亡率,但是治疗效果还不理想。

肺出血的发生和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下降有密切的关联,因此部分学者认为可以利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来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愈率为70%,观察组为1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与许一飞[3]的研究结果相似。这是因为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外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让患儿的肺顺应性得到改善,从而使得气道的阻力能够降低,能够有效减轻肺泡和小气道因为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造成的损伤,使得患儿的肺氧合状态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对肺泡的萎缩也具有防治作用,能够缓解肺泡内皮细胞损伤,减少复发几率。结果还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观察组为2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联合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并不会增加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考虑本次研究样本数据量偏少,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究。

综述所述,新生儿肺出血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临床场效果优越,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林新祝, 赖基栋, 吕梅,等.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12(14):345-349.

[2]程建.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04):130-131.

[3]许一飞.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08):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