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南地区歌舞收集与整理研究

2020-09-10付瑶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形式

摘要:西藏被世人称为“歌舞的海洋”,西藏各地有着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藏族传统歌舞,如“果谐”“堆谐”“囊玛”“谐钦”等。笔者将山南歌舞作为研究本体,结合自身的专业,主要研究果谐和噶尔巴谐玛的发展脉络、表演结构、服饰特点、歌词内容、音乐分析等。

关键词:山南歌舞;形式;噶尔巴谐玛;果谐

山南市是西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说当中神猴同罗刹女结合而诞出藏民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大约在四、五万年以前,雅砻一带就有藏族先民繁衍生息。先民们在鸟兽群集、果木丛生的雅砻河谷过着以树叶为衣、野果为食的群居采集生活。经过漫长岁月,逐渐学会了制作弓箭、石器等工具,学会了饲养牦牛等动物和种植青稞等作物,生活多彩而丰富,此地的民间歌舞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且演唱多数情况下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出各不相同的类型,下面将详述研究课题的两大类:噶尔巴谐玛和果谐。

一、从歌舞的情景划分有:劳动场景、婚丧嫁娶、生活社交、日常消遣。

(一)劳动场景:流传于山南各地的劳动歌舞,多为劳作时为减轻和消除疲劳而演唱的劳动号子,是藏族人民生产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歌曲形式,而且从事不同的工种有不同的劳动歌与之匹配,例如收割庄稼时唱收割歌、打夯时唱夯歌(也叫阿谐)、庆祝丰收时表演的“雅羌”牦牛舞等。

(二)婚丧嫁娶:婚礼歌舞、酒歌(谐庆、达通、迎亲歌为主)、在喜庆节日和人们欢聚饮酒时演唱的谐钦大歌、丧葬时的"洛朗夏卓"。

(三)生活社交:情歌,其种类繁多,有试探歌、赞美歌、求爱歌、定情歌、热恋歌、思念歌、盟誓歌、失恋歌等,反映了藏族男女青年从恋爱到结合的全过程。

(四)日常消遣:儿歌、月光下篝火旁群众自娱的“果谐”等等。

二、从音乐的角度划分:噜和谐

(一)“噜”,静态的歌,泛指节奏不规整的歌谣如山歌、牧歌。

(二)“谐”,动态的歌,泛指节奏规整的歌舞曲。

三、从舞蹈的角度划分,可分为:“谐”—歌舞、“卓”—舞蹈、“噶尔”—乐舞、“羌姆”—跳神、四大类。

(一)果谐,是流传在西藏广大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台、载歌载舞、顿地为节、连臂踏歌的自娱性集体歌舞。常见于农村的村头、广场和打麦场上。在节日里,人们往往从日落跳到夜晚,从深夜唱到天明。“果谐”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抨击旧制度的,有歌唱劳动生活的,有描绘自然景色、热爱家乡的,还有倾吐爱情的。解放后,生产關系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变革和生活的变化大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而内容又以放声歌唱共产党、歌唱毛主席、歌唱解放军、歌唱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最为突出。因为“果谐”流传在广大农村,所以有人称“果谐”是西藏的农村歌舞。“果谐”的跳法是四二节奏变化,重拍起步,三步一变,顿地为节,跳时膝盖到脚掌硬直落地,结实稳扎节奏鲜明,劳动气息很强,以抒发集体的热烈情绪为其基本特征。西藏各地都有这种舞蹈,尤以山南“果谐”最有名。它的舞蹈结构和完整的表现形式大体能够这样描述:

节日里,场地上摆着一缸青稞酒,人们围着酒缸拉圈起舞,男女各站一边,分班歌唱,从左到右沿圈踏步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之后,由“谐本”(歌舞队的组织者)带头发出“休休休休”或“曲曲曲曲”的叫声,众人合着节奏踏步开始舞蹈。这种节奏性呼叫声叫“谐郭”(歌头)。跳完歌头紧接着是一段快速歌舞,由男方跳一段后女方又跳一段,然后出现男女舞蹈竞赛场面。跳完数遍之后,又由“谐本”带头呼叫“休、休、休、休”,或说一段快板词,边说边跳,统一步伐,共同结束。这种合着快板词的跳法叫“谐休”(尾声)从音乐上讲,这里歌舞部分的舞曲往往是慢唱歌曲的加快和压缩。一直广泛流传于山南12个县区的谐钦,牧民们在辽阔草原上酣畅起舞,任由靴子在大地上敲出回声。是五世班禅童年时期的杰作,表演形式极为丰富,用多种肢体语言和唱腔来表现羊群吃草时的动作,并把它们比喻成花草、树木等生活中常见的美好事物,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放羊生活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二)噶尔巴谐玛,一种古老的藏族歌舞。主要流传在西藏山南地区雅砻河中游的昌珠和下游的泽当一带。泽当镇的嘎巴谐玛舞,历史悠久,演出隆重,形式完整。据《西藏王统记》记载,此舞早在8世纪时已极为流行,是由众多的年轻少女,梳妆打扮后手舞牛尾而歌舞。从古至今,嘎巴谐玛舞均由孩子们演出,所用道具一致。古代的歌舞者是少女,而今是少男。现在的嘎巴谐玛舞的服装既有吐蕃时期男性跳“卓”舞(鼓舞)时所戴的圆帽,也有嘎巴谐玛艺人脖子上所戴的圆形嘎乌(一种吐蕃赞普所戴的项链J,还有藏戏中甲波(国王)穿的长袍,吐蕃时期女性穿的短袖长衫服。泽当嘎巴谐玛舞所祭的是地神,即二十女护法神中神位最高的多吉玉珍玛(金刚亥母)。每年的藏历五月十五日,雅砻、泽当一带的庄稼开始结穗时,人们便祭祀地神,祈求保佑丰收,此活动从8世纪始沿袭至今天。泽当嘎巴谐玛舞以女唱男跳为主。男舞者“嘎巴”,6人;女歌手“谐玛”,6人,其中一人扮地母神,称之为“多吉玉珍玛”,一人扮“鲁赞玛”神;两人扮“八母”(侍候神的圣洁姑娘),一人打鼓和钹,一人在旁扶鼓。“谐玛”女艺人唱歌时无伴奏,“嘎巴”男艺人跳舞时以鼓钹击打声为节奏。节日这天,人们要穿上最好的民族服装,绕泽当镇边跳边舞。此时,在队伍的最前面有人高举着麦穗,边唱边舞。

(三)羌姆,是至今广泛流传于藏区和蒙古族部分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歌舞表演形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桑耶寺。公元8世纪,桑耶寺建成后,为庆祝取得的胜利,莲花生大师创作并排练了这种头戴面具、身穿神服的舞蹈,并在桑耶寺竣工落成的盛典上首次表演。这种舞蹈不久即从桑耶寺传遍雅砻,再传至西藏各地,后又传至蒙古等地。

四、结语:

多次的田野调查让大家都惊叹于山南地区众多的宝贵遗产,不仅歌舞,还有自然风景、人文地理、藏戏、节日门巴婚礼、藏族膳食等也展现出其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1] 更堆培杰.西藏音乐史略[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3.

[2] 赤烈曲扎.西藏风土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2.

[3]第斯桑杰嘉措.金光灵塔赡州之目录[M].拉萨:西藏人民.

作者简介:

付瑶,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西藏大学。

猜你喜欢

形式
从“形式”走向“思维”
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结合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曲线运动考点的梳理和分析
透视反意疑问句
聚焦英语的否定形式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