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下的“播、说、评”

2020-09-10刘炽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刘炽

摘要:目前,新聞主持播报样态越来越多元化,一方面是受众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是传播内容的改变。新媒体技术的加入,使得新闻报道内容更加丰富,报道手段更加多样,这就要求主持人在播报中根据内容的不同转换播报样态。本文就摘取了《新闻夜班车》主持人部分口播导语为例,来阐述“播、说、评”  在新闻节目中的特点和交叉融合。

关键词:新闻播音;播新闻;说新闻;评新闻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传播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人们的收视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新闻节目的体裁也趋于多样。而融媒体这样一种新的节目样式,是一种充分利用媒介的载体,与广播、电视、纸媒存在不少共同点,但又不完全同于已有的媒体,它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与传统媒体进行了全面整合,做到了“资源通融、内容兼融,与传统媒体可以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它的出现,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做到了更柔并济,它可以大屏和小屏进行互动,主持人自如地切换播报样态,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扩大,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主持人用小屏播报的机会越来越多,和传统媒体下的播报样态相比,“播、说、评”的播报样态有共通点,也呈现新的变化。

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的晚间档新闻节目《新闻夜班车》,自2010年创办以来,选用的新闻体裁多样,从第一部分的时政新闻,到第二部分的社会民生调查、新闻评论和直播连线,再到第三部分的轻松新闻播报,新闻体式有所跨度,主持人的播报语言也有变化,在对不同样式的新闻的处理中,主持人需要更好的转化和切换语言,本文试图以笔者所主持的《新闻夜班车》为例,探析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节目中的“播、说、评”。

一、 “播、说、评”互相融合,切换自如而频繁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闻稿件内容都很丰富,主持人的播报样态也在相互融合交叉,样态之间的转换也愈发频繁。比如在播报市政通告后会有一个直播连线解析通告内容,这时就需要主持人快速从“播”的状态切换到与人平等交流沟通的“说”的状态。如《新闻夜班车》中关于某银行业务主管利用职位骚扰女职员的消息报道,在通报了处理结果后,主持人转而进行电话连线,用“说新闻”的方式抛出问题,“涉事单位的人力部门或管理层为什么对骚扰女性多采取不支持的态度?职场女性面对骚扰,只能选择辞职吗”,这就是播消息和说新闻之间的瞬间切换。还有的是评论后面接片子的导语口播,评新闻和说新闻之间的转换。这样的事例在传统新闻报道中不胜枚举。可自从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播放样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新闻演播室能够与场域下的播音活动进行交互,可以更全面、多角度的进行新闻播送,在同一新闻事件中可以随时的切换多个场景,主持人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主持活动,另外,新闻演播室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可以增设更多的机位,主持人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固定在某一位置,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进行位置的调动,这样在播报新闻时可以更灵活,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并且适时地调动受众的热情,更好的与受众进行互动,更观众与播报者距离更近。这就需要在这些场景中主持人的播报样态自如地切换,肢体语言动作配合场景转换,该严肃的“播”时就庄重大方,该生动的“说”时就灵动轻松,该鲜明的“评”时就义正言辞。我们最常看到的是主持人与大屏之间进行的互动,播读观众留言和评论,这就是“播”或“评”和“说”的状态之间转换。

二、 融媒体中的实时评论,“评”的更口语

社交媒体再不断推广,人人都成了信息的发布者,传播样式越来越多,速度传播也越来越快,公民的言论也更加的自由,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也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也希望有了解新闻事件的权威人士对事件进行解读,进行深入的剖析,只有那样,受众能够从深度上去咀嚼事件的原委。同时受众自己也有发表评论的意愿。而面对着多家一线媒体的压力,电视新闻直播平台就需要在时事评论方面提升自己,在速度上、时间上加快脚步,在评论内容上增加深度,在新闻时效上争取主动,在新闻评论上体现多元性。最常见的实时评论是源于网友的评论,主持人一方面在转述网友的评论,一方面也借网友之口进行评论事件。网络语言越来越丰富,贴地气,通过主持人的转述则更加口语,亲民化了。《新闻夜班车》自从播出停车场乱收费的片子后,就加入了不少网络语言的评论,“这样的收费也真是没谁了,说是雁过拔毛一点都不过分,应该管管。节目中的网络语言“没谁了”凸显了对收费乱象的不解和愤愤不平,这样的口语表达顺应了受众的审美要求,在新的节目中也会不断增多。

三、 融媒体时代,“播、说、评”更加个性和率性

现在的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在主持风格上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语言风格。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语言要体现主持的作用,不能简单的进行内容的陈述,所以语言的风格化可以影响到受众,改变受众对新闻接收的感受和态度。比如网络直播中,主持人可以更多的加入网络语言,和受众互动用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更让人感觉亲切,但也有一个适度原则。

新媒体的应用有效增强了栏目的互动性,丰富了现有的播音主持模式,并在传统的直播或者转播等形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播音主持栏目的观众参与度。与此同时,也要求播音主持人能够具备更加专业的主持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比如播音主持人的思维活跃性、现场应变素质、脱稿主持和对栏目整体把控的能力等。现在手机直播,小屏直播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我们经常看到传统媒体的大屏幕上出现主持人拿着手机直播的小屏,在这种双屏报道的时代,更需要主持人的语言贴近受众,更加生活化和大众化。主持人李小萌在北京火车站做春运回家的直播,她对着手机简单介绍自己在此做直播目的时,用的是播说结合的方式,在寻找候车旅客时就是相对随意的说话,这种语言表达的率性张显无疑。新媒体时代之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标准有了一定的变化,语流、语音、情感掌控、断句能力等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开始向大众化转变。

“播、说、评”三种播报样态是在新闻节目中最常用到的播报样态,在运用到新闻节目中各有优势和特点,也能较好地体现新闻丰富的内容。在未来的新闻节目发展中,播新闻就是要体现权威性和庄重感,说新闻就要有贴近性和亲和感,评新闻则要更鲜明,三者融合得会越来越好,没有偏颇,不同的新闻内容需要不同的播报样态,不存在此消彼长,只会取其所长,不断丰富发扬。

参考文献:

[1]张颂.实用播音教程第三册[ 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

[2]涂光晋 :《广播电视评论学》第 321页,新华出版社 1998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