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日本羽毛球运动员桃田贤斗技术特征的研究

2020-09-10朱敏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摘要:本研究通过录像观察,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选取了当今男子单打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一的日本羽毛球运动员桃田贤斗在2018年中的比赛信息进行了视频重建,分析桃田贤斗的技术、战术特征,并从运动训练与竞赛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启示。研究结果如下。

1.桃田贤斗的进攻性技术杀球和推扑的使用比例要高于对手。同时,搓放和吊球也高于对手,防守性技術挑球的运用比例则低于对手。

2.桃田贤斗防守反击战术的运用要高于对手,发球后进攻战术的成功率要高于对手。

3.现今在男子单打羽毛球训练中应重视提高击球点高度的抢点意识与能力,在快速的发接发抢攻战术中提高抓对手出球的能力,以及抢攻质量与成功率。多拍中运用抢网下压进攻战术时,重视快速抢高点击球,从网前技术着手创造进攻机会的意识与能力。防守反击战术中应该提高防守质量,快速得防守反击以增强防守技术的进攻性属性。拉吊突击战术运用时的身体稳定性,脚下力量、腰腹部核心力量的加强,以保证多拍拉吊的出球质量与信心建立。

关键词:羽毛球技战术;比赛密度;桃田贤斗

一、前言

羽毛球运动起源于中国,创新于英国,在亚洲的受欢迎程度最高[1]。羽毛球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被列入奥运项目后,这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极大地推广与发展[2]。在此后的20多年间,世界羽坛的格局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3]。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在2008年北京、伦敦奥运会中豪取羽毛球五个单项的9个冠军,展现出了极大地统治力。但是自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中国羽毛球队的整体实力开始下滑,每个单项也都面临着强力的冲击。男子单打方面伴随着日本男单运动员Kento Momota(桃田贤斗)的强势崛起,展望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中国国家羽毛球队男单组将会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和严峻的考验。

本文将对国家羽毛球男单重点对手——桃田贤斗在2018年参赛中的技战术特征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技战术分析,主要包括:技术使用特点、战术使用情况等几方面。具体选取桃田贤斗2018年所参加的9场国际大型比赛,共18局比赛为分析对象,通过录像进行计算机数据采集与统计,选取的比赛具体如下:

本文对上述18局比赛进行了三维信息采集,共得到7397次击球,540个回合。

通过查阅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网(CNKI)、百度学术等学术资源。首先对技、战术、拍数、比赛密度等关键词检索,得到80余篇文献,其中学位论文27篇,核心期刊25篇,报纸会议论文40余篇。查阅中主要针对世界羽毛球男子单打的技战术特点,和各个场区运用的技术以及主、被动得失分时的技术运用比例进行分析等多篇中外文献资料,并通过整理与归纳总结出想过结论,为本论文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并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二、技、战术统计分析

(一)桃田贤斗2018年羽毛球大赛中的技术统计分析

运动技术是指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由若干个环节和“技术链”组成[7]。运动技术的使用情况可以反映出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和技术风格。对于羽毛球运动而言,每个国家、每位运动员都有各自的技术风格和技术特点,这些风格和特点大多从技术使用频率来体现。例如:同样是面对后场技术,进攻性运动员就会倾向使用杀球,防守性运动员就更倾向于高远球。

本文统计了桃田贤斗在9场比赛中的技术共得到7397拍击球技术。其中发球技术共560次,前场技术3631次,中场技术1146次,后场技术2060次。具体比例分布如下:

本文统计了桃田贤斗在2018年的世界羽毛球重要赛事中,对阵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手的所有九场比赛的技术。其中包括发球技术(发网前球和发后场球)、前场技术(搓放、挑球、勾球和推扑)、中场技术(抽球和挡球)、后场技术(高远球、吊球和杀球)四种位置的出球技术。总共桃田贤斗有4911拍,对手有3686拍。

在所有的技术这中,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的技术分布呈现一定的相似性:均以前场技术 〉 后场技术 〉 中场技术,并且前场技术占了很大的比例。表明在男子单打比赛中运动员都重视对于网前的争夺。其中桃田贤斗前场技术的占比44.46%要远低于对手的55.19%。在后场技术分布上,桃田贤斗的29.91%则要远大于对手的20.75%,说明桃田贤斗在比赛中获得了更多的后场机会。对比前后场数据的差异,可以看出其他选手在对阵桃田贤斗时更倾向将他调动到后场,这是否就意味着桃田贤斗的前场技术非常出色,本文将在后面的分析中找出答案。

1、发球频率统计

羽毛球击球技术中,发球是所有技术中唯一一项不受对方击球技术方式和击球线路影响和限制的技术。发球方可以根据对手的站位、技术能力、出球线路和心理等因素进行有目的和有意识的调整,力争在比赛的已开始就为自己占据主动。

在发球数据方面,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男子发球主要是以反手网前球为主。随着羽毛球男子单打的技战术发展规律,越来越多的抢发、接发进攻已经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必不可少的技、战术能力。即发球运动员以限制对方的出球线路和速度来寻找进攻机会。所有运动员的发网前球的比例均超过了90%,桃田贤斗的更是达到了95.89%。所以从发球的数据上能显著反应这一发展规律的现象,每位优秀的运动员都有着明显的发球抢攻战术组织进攻的意图。

2、前场技术频率统计

前场技术的战术意识和运用对运动员的位置感觉要求非常高,前场技术的使用无论对击球的质量还是战术运用的效果都非常重要。为了能达到保持主动,创造进攻机会的目的,对前场技术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主要是因为运动员的战术实施都是围绕争夺网前开始的,也由于球网的存在,运动员都力争在高于球网的位置击球。但是,羽毛球是一项制约与反制约的比赛,运动员都想通过网前技术来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这就造成运动员网前技术的大量使用。同时,不同的技术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场上的态势。例如:挑球的使用,说明在网前争夺中处于下风,只能被动挑起高球。

在前场数据方面,搓放和挑球的比例明显高于勾球和推扑,说明男子单打方面的抢网组织进攻主要是由搓放发起,配合勾球和推扑进行。挑球技术是最具代表性的防守技术也占据防守技术中最多的拍数。

桃田贤斗的搓放比例要高于对手,挑球的比例46.64%则低于对手的50.21%,说明桃田贤斗在网前总能够获得更好的机会或反映出桃田在網前技术的选择更加倾向于搓放。这是因为挑球属于防守性技术,这种技术使用得越多就说明在比赛中给了对手更多地后场机会,而在勾球技术方面,对手数量几乎一倍多于桃田贤斗,也表明在对阵桃田贤斗时,对手多采用搓放加勾球的方式来调动他全场的跑动。在推扑技术的比例上没有明显差别。

3、中场技术频率统计

中场技术中,击球的位置决定了出球的速度极快。抽球技术多在进攻处于相持局面时使用,而挡球多在处于防守状态下使用。击球点越高,出球的进攻性就越强,击球点越低,防守性就越高。

随着男子单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爆发力明显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双打抽、挡技术出现在单打技术中。其原因是相较于最具威胁的单打技术杀球而言,抽、挡技术的出球位置更靠前,给与对手的反应时间也更短,接球的压迫感也更强,加之双打连续抽压能力的优势可以在消耗远少于杀球的体能前提下争取更多的机会得分。这也是近年来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术与双打技术相融合的典型之处。

中场技术主要包括抽球和挡球,两者的比例有着明显的不同。抽球所占的比例要远远低于挡球。这说明在中场区域,运动员的主要以挡球这种防守性技术为主。表明运动员在比赛防守和相持技战术阶段的选择。主要是寻找机会用更快速的挡网,争取对手的网前低手出球,以达到防守反击的目的。在这一点上,桃田贤斗的挡球比例要高于对手。

4、后场技术频率统计

羽毛球比赛中的后场技术有着力量大、速度快、爆发力和攻击力强等特点,是这项运动中一项主要的技术。依据后场技术出球的速度和威胁从大到小依次顺序为杀球、吊球和高远球。运动员的后场技术选择,依据的是整个场上的战术需要,击球位置的不同,击球点高度的不同和击球前后准备时间等因素。对手的回球越高,击球者就能得到更充分的时间,更高的击球点,更多的选择与更大的威胁出球。根据击球的位置不同,也包括正手位的后场击球技术和反手后场击球技术,虽然反手后场技术的进攻性远低于正手击球技术,但其战术意识和出球质量和威胁的大小仍然遵循以上规律。

从后场技术的统计来看,吊球和杀球的比例均高于高远球,表明男子单打比赛中后场技术的进攻意识很强烈,都具备优秀的组织进攻的能力。其中桃田贤斗选择吊球的比例要高于杀球,也远高于高远球。表明在后场技术中,他更倾向于使用较为稳妥的吊球技术。同时,高远球技术所占的比例较低,表明其在后场技术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否是机会都更积极主动,在可能多消耗体能的情况下也要追求对击球点高度和出球速度的保证。这样的优异表现大部分得益于桃田贤斗的年龄优势和体能储备优势。

综上所述,运动员在进行比赛中,击球技术的选择是根据多方面因素快速进行的。两人之间的技战术对弈除了表现在技术上,还表现在战术,体能,心理上。准备的时间、击球的时间、回位的时间等这些时间因素,是运动员选择技术是否准确和技术是否发挥稳定的必要因素之一。而决定这些时间是否充裕的直接表现就是双方的击球点高度的差异。

三、结论与建议

(一)在面对桃田贤斗这类打法细腻,网前球感出众的运动员时,网前技术的相持能力需要在训练中进一步提高。确保我们的运动员在开局球和关键球阶段的发接发战术对抗中能够做到稳定和抢主动。

(二)桃田贤斗防守反击战术的运用与发球后进攻战术的成功率显然较高,得益于其身材矮小(重心较低)、步法灵活等优点。这就需要我们的运动员在与其对抗的过程中具备足够的耐心与充沛的体能,提高平时训练的体能科学性储备将是首要任务。

(三)现今在男子单打羽毛球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狠,对抗也越来越激烈。在比赛中如何做到体能的合理分配,运用更加合理的技战术去消耗对手,成为了我们在训练和比赛中同样需要重视的问题。显然世界羽毛球男子单打在朝着更多的 多拍前进,在没有打破现有21分制三局两胜的规则前,体能的储备与消耗仍然是我国羽毛球队刻不容缓解决的首要难题。

参考文献:

[1] Chiminazzo J G C, Barreira J, Luz L S M, et al. Technical and timing characteristics of badminton men’s single: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and play-offs stages in 2016 Rio Olympic Games[J]. 2018(2):1-10.

[2] 唐吉平. 我国羽毛球项目竞技布局之动态研究[J]. 体育科学, 2005, 25(1):26-29.

[3] 程勇民. 中国羽毛球实力现状研究[J]. 体育科学, 2000, 20(3):31-34.

作者简介:

朱敏,男,民族:汉,单位:成都体育学院,学历:硕士,职称: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