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坡地建筑和场地高差处理分析

2020-09-10张江江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设计手法

摘要:坡地建筑,又称山地建筑,不同于一般平地建筑,坡地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共融,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山势、环境,使建筑整体塑造与山体、坡地相适应,让人有种置身于建筑,却更贴近自然的韵味。基于此,文章结合相关实践,然后对坡地建筑常见的场地设计进行详细探究,以供同行业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坡地建筑;高差处理;设计手法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區域不断延伸,这就使城市边缘以及郊区得到开发。大高差地块频出,这就对我们建筑设计师对场地高差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巧妙的处理地势高差可以营造出富有层次的景观设计,使场地更有活力,让人过目不忘,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土方的工程量,做到填挖平衡,减少对场地现状的破环,体现场地的原始面貌。常用的高差处理手法有台阶,放坡处理,挡墙等,利用植物、景观小品、文化墙等艺术处理手法,是高差成为场地的亮点。

一、高差处理的重要性

中国的古代建筑开始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天人合一”中的“天”可以理解为自然,而“人”可以理解为人工的建造和人工对自然的改变。“天人合一”也就是要使人工的建造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统一,将人工对自然的改变做得如同自然本身。可以看出古人对建筑场地的改造就及其重视;其中,古典园林就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代表。到现阶段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土地被大量开发利用,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坡地环境的开发以及利用,妥善进行高差处理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建筑施工,一方面可以开发坡地的更多空间,缓解了土地资源不足的压力,同时还可以为人类开拓更多层次的空间;同时,高差处理是建筑和场地设计和施工的一部分,可以创造更好的建筑环境。

二、高差处理的设计要点

(一)遵循依山就势的原则,对于有高差的地形,要尽量结合现状来进行改造,尽量减少开挖或回填。

(二)高差道路的形式选择和断面形式要根据功能要求和规范要求来决定。

(三)利用高差营造景观,既有利于因地制宜降低工程成本,也有利于营造丰富的园林空间变化。

(四)要注意雨水的及时疏导,避免大雨时出现洼地积水或路面流水等问题。

三、高差处理的设计方法

(一)利用台阶

利用台阶解决调养是非常实用的方法,台阶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形状的。自然式的石阶与草坪做一些变化交融,即可以满足人们行走的需要,又能给人以安逸闲适的感觉。大面积的台阶应用,利用高差可以很好的体现恢弘伟岸的气势,凸显出尊贵华丽的建筑主体,不过得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避免带来疲累感。

(二)利用坡道

为了满足无障碍设计等需求,在高差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设计坡道。而最精彩的莫过于台阶和坡道结合设计,可以产生很多丰富和有趣的景观。

(三)利用挡土墙

用来解决高差,挡土墙也很常用,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高差处理方法,其形式多样,可以为混凝土,石墙或者其他材质,根据风格和作用不同来选择应用。合理、美观地设置景观墙,能有效的成为景观中的亮点,为项目增色不少。挡土墙在选择过程中,首先要对其承载力进行分析,根据地貌、水文、高差选择合适的挡墙形式和材质,确保挡土墙在日后使用安全稳定,不发生倾斜,保证景观效果的最佳性。

(四)创造起伏的景观地形

创造起伏的景观地形,既可以解决高差的问题,也可以成为独特的景观。

(五)利用下沉空间解决高差

“下沉式庭院”又称“花园层”。一般是指运用在前后有高差的地方,通过人工方式处理高差和造景,使原本是地下室的部分拥有面向花园的敞开空间。

四、实际案例一分析

(一)场地现状

本项目地块起伏变化较大,整个地形南高北低,呈南北方向长的四边形。东西方向长约140米,南北宽约350米,地形南高北低,最高点高程约374.00米,最低点高程约315.42米;场地最大高差55米。

(二)竖向设计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用地情况,通过细化高程高度设计,本方案中的道路标高与建筑的标高基本都能够相互较为和谐的连接起来,场地内的建筑与道路的没有较陡的坡度。场地建筑采用错层的处理多标段错层的处理方式,车道绕行放坡的方式解决洋房区洋房区场地高差。

(三)景观设计

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在小区内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空间及景观系统。景观的主要原素有绿化、广场、建筑小品、路灯、休闲步道等,并将其进行有机的组合,利用地形的高差,建筑空间的错落、围合,使其形成丰富多彩、富有山地特色的景观和环境。

五、实际案例二分析:

(一)场地现状:本目用地起伏较大,整个地形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块大致呈东西向的矩形。地块东西方向长约520米,南北宽约300米,地形南高北低,最高点高程358.00米,最低点高程303.0米,最大高差55米。其中坡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东边和中部区域。

(二)竖向设计:竖向设计遵循结合地形、尽量避免大挖大填、控制工程量的原则。建筑尽量在地势较平地的地段,道路走向顺应山势绕道而行,建筑与道路高程尽量相吻合。场地采用台地与坡地相结合,自然地形较平或坡度较小的地块段考虑为平地或坡地,部分坡度较大并因建筑和道路的需要而出现较大高差的地方设置人工挡墙、边坡。高层区车库集中在中庭位置,以局部错层及斜板的形式解决高层区场地的高差,洋房区车库采用多标高段错层,车道绕行放坡的方式解决洋房区洋房区场地高差。

(三)景观设计

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向,在小区内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空间及景观系统。主要通过中心街两侧的放坡绿化和大中庭绿化景观、入口广场景观、局部节点景观、步行景观带以及大量绿化景观组成点、线、面结合的系统。

景观的主要原素有绿化、广场、建筑小品、水池、休闲步道等,并将其进行有机的组合,利用地形的高差,建筑空间的错落、围合,使其形成丰富多彩、富有山地特色的景观和环境。

六、结语

总而言之,坡地建筑由于复杂的地形以及较大的坡度,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遵循依山就势的原则,对于有高差的地形,要尽量结合现状来进行改造,尽量减少开挖或回填。保持场地原始的地貌,做到尊重自然,创造自然,向“天人合一”迈进。

作者简介:

张江江,四川华西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猜你喜欢

设计手法
当代“新中式”景观设计分析研究
植物幕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融合
织物软装设计在居室空问环境中的表达
以产品为核心的专卖店空问设计
浅析新中式景观设计与传统景观设计的对比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