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职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20-09-10郝序杰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烹饪中餐中职

郝序杰

摘要:伴随当前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需要更高标准的生活品质,同时,也推动餐饮行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餐饮行业的需求,需要加大对烹饪行业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使中职学生可以更好的面对社会的挑战,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率。中职院校需要及时的跟上时代的发展,将从前的教育模式转变,注重课程建设,加大实训工作,真正的使中餐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满足餐饮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中餐;烹饪

引言:由于餐饮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具有高水准的人才。但是,当前,部分中职院校其中餐烹饪专业在学生的培养方面有待完善。如,当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怎样进入到自身的角色之中。学生不了解在什么时候应该做怎样的工作。中餐专业学生的创新力不足等。以上种种情况导致中餐烹饪专业学生在进入到餐饮企业后无不能迅速的适应环境,工作成效不高。因此,中职院校需要全面落实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探究新的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结合岗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一)餐饮行业人才需求调查

只有依据实际情况调查并分析,才能够利用真实数据了解餐饮行业的需求。通过对某市10家具有典型性的餐饮企业进行调查,其人才需求情况如下。以人才类型上分析,60%的相关企业觉得中餐类的中等烹饪相应人员较少,20%企业认为面点类的同样是中等技术水平的人才不多。也有20%的有关企业认为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不足。依据人才特征角度思考,60%需要技术改造类,20%需要研究类,还有20%想要管理类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仅有20%需要可以对菜品有所创新的人。而80%的企业则认为需要具有根据职业变化而工作的能力,也要具备继续学习素养。针对以上数据,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从上而下为人文素养、基础知识与技能、食品安全与餐饮管理等。

(二)中餐烹饪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实际的调查情况,并与学生的学习特征相结合,联系餐饮企业其岗位的流动性强的特点。中餐烹饪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需要迎合整个餐饮行业的需求,以多个角度落实对学生的培养工作,使学生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技能等,可以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等多种不同工作内容,在综合教育中成长为烹饪行业的高素质人才。

二、烹飪课程体系具体教学内容

(一)文化课程

在文化知识角度,需要以公共文化、行业文化以及创新与拓展知识这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共文化有语文、计算机等内容,行为文化有营养卫生、食品安全等,创新与管理包含职业技能、餐饮管理等相关内容构成。

(二)专业技能

依据餐饮行业的具体工作任务为重要载体,可以将专业课程划分为六个不同的项目。包含专业入门、食艺、冷菜、热菜、面点以及西餐[1]。在这之中,入门这一项目需要以支持相近的不同专业的专业性课程为教学目标开展相应教学活动。而另外五项只需要以承担此职业的主要任务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以此为基础组织教学。

(三)实践教学

烹饪专业的操作性强,若是直接组织学生开展实习活动,学生无法有效的适应工作环境,也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因此,中职院校要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实训工作,对学生进行基础以及综合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将所学习的理论性的知识内容内化,掌握一定的技巧,也取得职业技能证书,为之后真正前往餐饮企业开展实习工作打好基础。烹饪专业学生需要依据具体的工作任务实现相关课程的构建,将学生在工作岗位最基本的能力、从业能力、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素养在实践性学习中强化,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推动整个烹饪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校企合作

为了更好的增强中职学生的个人能力,应建立校企合作这一有效模式,不仅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更好的适应工作运行模式,增加餐饮行业专业人才的数量,并形成质变。也将餐饮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在学生开展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应该将以前只与单一企业进行合作,变为与众多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从以前的只推荐就业,变为订单式的培养。也从本来的校企合作变为校企合一的模式。同时,也要将学生实习时的过程管理强化,学生、学校以及企业这三方会签订相关的协议并成立委员会,对于实习过程中的具体管理制度构建,也落实对学生的专业化管理。在校企合作中,应以产教研结合的模式实现合作的深化[2]。学校与企业要加大合作的力度,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充分利用企业的相关资源,也开展对双师型教师的有效培养等,在多个层面实现合作。在学校与企业的全面合作中,学校可以及时且高效的了解餐饮行业的动态化转变,依据真实情况精准的将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合理调整课程,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更符合时代的发展与行业需求。

(五)素质教育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中职院校也要落实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开展对学生的知识教学,也加强学生道德修养的教育。教师要将素质教育这一理念在烹饪人才的培养全过程中落实,利用理论知识、实训等多种模式,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等,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此外,也不能忽视学生在创新、心理等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使学生保持积极心理开展工作。

结束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以及落实是中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中的关键内容,需要参考多位行业专家的建议,并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等,在通过多个层面的评估之后才可在课堂中实践。而且,对于中餐烹饪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在其制定以及落实的过程中也是一个需要持续性完善的过程,应不断的结合餐饮行业的进展情况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改进。此外,还需要联系专业发展、教师资源、实训基地等多方面元素进行分析,提升人才培养计划的可行性,真正的为烹饪行业提供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代建勇.如何提高中式烹饪实训教学的有效性[J].职业,2019(16):102-103.

[2]刘瑞.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中餐烹饪专业为例[J].现代食品,2019(19):45-46+53.

猜你喜欢

烹饪中餐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一起吃中餐更易达成协议
河中餐厅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素养在高职食品科学专业(烹饪方向)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烹饪专业课程改革与重构的探析
肉类消费:营养功效与健康影响
悠闲英语(84)美式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