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阅读”对高中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影响

2020-09-10叶红欢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8期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高中生

叶红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各种新媒体涌现,人们的阅读需求亦是多样化,由此,出现了一种与新时代相契合的阅读方式,即“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的概念指的是利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进行简短而少量的文本阅读。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不论地铁公交或是大街小巷,都能看见人们拿着手机进行阅读,将他们零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这种阅读模式深刻影响着大众以及学生群体。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高中生;文本解读能力

本文以高中学生为例,他们面对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升学压力,他们拥有自主安排的时间却更少,因而他们更为需要接触到呈现为碎片化形式的信息。受其影响也更深。现在就碎片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展开论述。

首先,碎片化阅读为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提供了一些有益之处。碎片化阅读将文字、图片、声音等一体化,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感受更加直观、逼真、趣味性也更大。它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热情。另外,碎片化阅读内容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特点,学生们凭借数字平台可以在网上充分交流感受,拉近了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内涵等,进而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对于激发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显示出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颇为助益。

并且,《语文课标(实验)》要求高中必修课程阶段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得少于150万字”①。但是,经典长篇著作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高中生的重视,所以长期以来高中生有效的课外阅读量并不高。而碎片化阅读不再受到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约束,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这样的便利因素使得高中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到更多的文章。高中生正处在积累知识的阶段,尽可能增加阅读量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碎片化”阅读亦带来一些弊端,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浏览大量的信息,而这阅读常常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的空隙之余,并且跳跃式地浏览不需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无法长时间关注某一条信息,而是习惯性地尽可能快的获取知识,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长此以往,弊端亦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它会影响学生对阅读内容感知的细腻度和准确度

借助搜索引擎、百度百科、微博等媒介工具的帮助,人们轻而易举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这种知晓仅仅停留在阅读的低层,这是一种浅尝辄止的阅读状态。信息流过大脑 “匆匆而来,匆匆而走”,这不利于对培养高中生深度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语言文字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可以给人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解读空间。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语言。文学语言的多义性,学生可以有丰富的理解空间。相同的一句话可能在不同的语境、语气下有不同的意味,甚至同一句话在相同的情境下,由不同的读者可以读出不同的意味。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即将香消玉殒之际说出的:“寶玉,你好……”这一句就给读者留下了不同的解释空间。读者可以解读为:“宝玉,你好傻”,表现出黛玉对封建婚姻不自由的哀怨和无奈;也可以解读为:“宝玉,你好狠”,表现出黛玉因宝玉实际上迎娶的是宝钗,而自己深陷病痛无人关照的境遇表达的怨怒;还可以解读为:“宝玉,你好好保重”,表现出黛玉对宝玉的依恋和不舍。当然,对这一句的解读还有成千上万的可能,这也就是文学语言的魅力所在。而“碎片化”阅读中,学生已经习惯了简洁、直白的文字,习惯了不需要动脑筋的阅读,习惯了快速浏览海量毫无联系的信息。学生对获得的碎片式信息往往不加思考,信息往往只过眼球不经大脑,犹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如此便不利于学生深入的感知文本的内在信息,难以体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

2.它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高考语文大纲中高考语文科中古诗文阅读的鉴赏评价中对高中生的要求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本感知能力及审美能力。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学生需阅读大量的精美优质文本。才能使学生情感得到激发,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而“碎片化”阅读过程中,学生偏爱快乐、搞笑、庸俗化的读物,阅读的大多是审美趣味僵化和低俗的作品,在经典性和系统性方面无法与传统阅读相提并论,且篇目杂乱、零散、营养成分低。“在网上,阅读材料的可选择范围几近无限,但质量控制却明显缺乏,有 90%的几率你读到的是没有营养的内容。”学生选择的“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大多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便会受到阻碍。例如诗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折柳”二字可谓是全诗的关键,而学生习惯了“碎片化”阅读中的不用思考轻松化的文字处理方式,很难想象“折柳”这个意象所传达出的思想之情,更难理解诗人内心情起何处。

3.它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所以学生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更多的应当是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由于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时间非常有限。有规律地进行传统文学名著阅读的学生微乎其微。并且其在进行碎片化阅读时,大部分时候也是为了放松,没有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意愿。更多的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并且速度极快,学生也难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仅仅停留在表象。尤其高考作文中,要求考生思考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厚度与深度:指向人生的价值、自我的省察等等。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碎片化阅读表面上信息量很大,实用信息却少,且部分信息来源不可考。可以说鱼龙混杂,标准不一。高中生群体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探索阶段,对于错误信息的识别能力不足,几乎全盘接受。所以极易被错误信息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向。

综上所述,碎片化阅读的确对学生群体影响颇深。学校与家庭应尽力做到家校合一,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之上,发挥碎片化阅读的优势,引导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碎片化阅读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民办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的生存与创新
碎片化阅读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