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2020-09-10李翔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课状态运动

李翔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重庆文理学院参与进行体育课程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各种研究方法来分析重庆文理学院体育课准备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重庆文理学院;体育课准备活动

1.大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开展的作用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开展有着多方面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为何国家会积极倡导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的原因之一。进行好优质的准备活动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上课兴奋性,对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心理、生理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根据样本数据153人其中有132人了解准备活动可以使人体体温升高,增加肌肉的弹性,可有效防止强烈运动的肌肉受伤;有118位知道准备活动可使关节的活动增加,从而增加体液润滑液的分泌从而减少运动时关节间的摩擦;有113位了解准备活动能够轻微刺激处于休眠状态的身体,加速唤醒身体使其尽快进入运动状态;有98位同学知道准备活动可调节呼吸系统以适应运动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86位同学认为准备活动的进行可以在正式运动之前提前调节好自己的状态,做好充足的准备,仅极少数同学对此一概不知故而也对准备活动的关注度不高,准备活动的进行质量自然会差。因此在进行理论课时可着重向同学们介绍准备活动开展对学生们的有利作用,并且听从老师的教导,以免过度运动导致损伤得不偿失。

2.大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开展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若不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不仅会影响后续体育课主体教学的质量还会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甚至导致运动损伤。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中枢神经系统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其他运动中枢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此时大脑高度运转,就像电脑进行网页浏览或是打游戏时所做的快速数据分析,协调各机体器官高效完成运动过程。准备活动可增强肌力,提高身体兴奋性,伸缩韧带,增强关节灵敏度从而预防运动损伤并使身体尽早进入运动状态。

3.大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3.1学生对做准备活动的态度消极

在日常开展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准备活动的状态大部分学生都是敷衍了事,只有少数学生认真对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21位认为没有做准备活动的必要,由此可见这部分 同学并不了解准备活动对于身心方面的作用和意义;45位同学认为准备活动动作多体力消耗大。

3.2准备活动形式单一枯燥,吸引力不足

体育课准备活动大部分还行传统的慢跑和徒手操以外。趣味游戏、双人操等各种形式的热身安排不足,导致学生兴趣低下,不愿意做准备活动。根据调查:有70%同学乐于进行趣味游戏,87%同学建议不定期更换准备活动内容,67%认为已经习惯了传统准备活动的方式并不反对依然用以往的方式,少数人愿意接受双人操或是其他一些方式。体育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制定合理化方案。

3.3个别体育教师课堂把控力不足

针对学生课堂状态比较低迷或不认真时约33.33%的老师会主动训导;对于特别嬉皮笑脸的学生,老师一般会采取要求学生到队伍前做准备活动的方式。当代大學生很大一部分是刚成年的人群,对自己的行为认知有一定的了解判断力,老师也不会强制性要求不认真对待课程的同学去做过分高强度训练以做惩戒,其实这种管理方式是不恰当的,关于这方面体育老师还是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提高课堂中对学生的把控力,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的放矢的采取针对性的办法去引导学生认真做准备活动。

3.4准备活动时长、强度安排不科学

体育课的主体内容是特定项目的教授,这需要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因此这就限制了准备活动开展的时长。根据调查可得知,大部分学生认为准备活动的时长制定于10-15分钟最为适宜。其中约占47.71%的同学认为准备活动时长控制在10分钟最为适宜;41.83%的同学认为时间控制在15分钟最为适宜;10.46%的同学认为时间控制在20分钟最为适宜。几组数据所显示的区间在10-20分钟,此时间段都有学生能够接受,过多过少都不合理。具体时长可依据各个班级具体实际情况再做确定。在准备活动强度的安排上,也不应该过量,使学生微微出汗即可。

4.建议

4.1时长、强度、运动量以及场地应适宜

时间过长影响主体课程进度,过短学生准备活动进行不充分不易快速进入课程状态。强度过大动作过多消耗大量体力不利于开展主要项目。在上体育课之前,应当决定好同期进行体育课程的场地,是室内、室外,是操场还是运动场,避免班与班之间上课纠纷,既能保证班与班之间上课互不干扰,又能保证上课质量。

4.2准备活动的开展应适应各年级、年龄段、性别的特征

由于男生、女生在心理生理,体能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准备活动的开展不能够千篇一律。但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区别不大,主要表现为一成不变。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运动喜好不一,所能承受的运动量运动范围不一,像以往传统一成不变的使用同一方式难免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无所差别的准备活动这也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生理特性。

4.3安排准备活动要合理、科学、全面

准备活动需调动全身,使其升温,此过程应当由慢入快,循序渐进。既要有一般的准备又要有针对性的练习,使身体各组织器官达到所需要的状态,协调大脑中枢对机体各关节器官的控制,把主要的关节、肌腱、韧带都打开,从而唤醒学生沉静的身体状态而过渡到运动状态,为基本的教学内容首先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4.4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推陈出新,形式新颖、丰富、多样、有趣味

传统十来年的准备活动基本为徒手操与慢跑。可根据学校购买力适当增加器械的搭配,有原地进行的也有行进式的,单人徒手操也可增加为多人徒手操等,结合瑜伽简单动作,啦啦操基本动作等共同进行。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趣味性,这样在课程地开始就调动起学生地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亚茹.中小学体育课中准备活动的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7(09):101-102+104.

[2]张秀领.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6):11-12.

猜你喜欢

体育课状态运动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智珠二则
不正经运动范
讨厌的理由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