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一种适用于课堂教学Fe3O4与HCl反应的条件

2020-09-10阮琴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课堂教学

摘要:通过实验探究Fe3O4与HCl反应,得出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最优反应条件及Fe3O4与HCl反应后生成物中同时含有Fe2+和Fe3+的检测方法的改进。

关键词:四氧化三铁;课堂教学;实验探究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铁的重要化合物是高中无机化合物知识的重点内容,该节内容分别探究铁的几种氧化物: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和盐酸(HCl)反应。FeO与HCl反应可先加硫氰化钾(KSCN)再加入一定量新置氯水通过溶液颜色变化判断FeO与HCl生成Fe2+; Fe2O3与HCl反应可加KSCN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判断Fe2O3与HCl生成了Fe3+; 而Fe3O4与HCl即有Fe2+又有Fe3+生成,在检测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①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Fe3O4与HCl反应,有时Fe3O4不溶解,加入KSCN后也基本很难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有时Fe3O4溶解后溶液变成黄色再加入KSCN溶液后可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这种不确定的实验结果是不能呈现给学生,如果实验不成功会给学生带来疑惑。

②在检测含Fe3+中的Fe2+时,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时存在以下问题:方法一,Fe3O4和酸反应后先在试管中用KSCN溶液检验有Fe3+的存在,然后再取待测液于另一只试管中加人酸性KMnO4溶液,如果溶液颜色褪去就可说明有Fe2+存在,Fe2+将酸性KMnO4还原使其褪色,但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会由于Fe2+的量的比较少或KMnO4溶液加的太多,待测溶液不褪色或由于KMnO4自身紫色从而形成颜色干扰;按传统的方法二,在待测液滴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红色,再向其中滴加H2O2使Fe2+转化Fe3+,如果可以观察到溶液红色加深即可说明溶液中既有Fe3+又有Fe2+。但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红色加深这一现象的捕捉比较困难,特别是Fe2+较少时就更不容易做出准确判断。

因此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仅仅从Fe3O4中铁原子显两种价态,一个铁原子显+2价,两个铁原显+3价,所以把Fe3O4看成是由FeO与Fe2O3组成的化合物,表示为FeO·Fe2O3,从而判断Fe3O4与HCl反应即有Fe2+又有Fe3+生成,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个知识点,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此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影响学生感性认识的建立。

针对以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发现对Fe3O4与HCl反应的探究很少,但实验时而成功时而失败很不利于教学,如何保证实验成功?对其实验条件进行探究。

二、实验探究

(一)实验用品

Fe3O4 (AR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KSCN(天市津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铁氰化钾(K3[Fe(CN)6])(AR 天市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HCl、蒸馏水

(二)实验准备

1.分别配置浓度为(0.1、0.5、1.0、2.0、4.0、6.0、7.0、8.0、10.0、 12.0)mol.L-1的HCl备用

2.配置0.1mol.L-1的KSCN备用。

3.配置0.1mol.L-1的K3[Fe(CN)6]备用。

4.用分析天平称分别称取10份2.0g的Fe3O4

(三)实验操作及现象:

1.Fe3+的检验

在10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Fe3O4,分别取10mL不同浓度的HCl分别于试管中,震荡试管使Fe3O4与HCl充分反应后静置,分别取其上清液2mL如图1.1-1所示,当HCl浓度小于6mol.L-1时溶液几乎没有颜色变化,当HCl浓度为6mol.L-1时溶液呈浅绿色,HCl浓度大于8mol.L-1以后溶液呈黄色;加入2滴0.1mol.L-1的KSCN溶液颜色变化如图1.1-2所示:HCl浓度为0.1~4mol.L-1溶液呈浅红色,HCl浓度为4~6mol.L-1溶液颜色从浅粉色逐渐加,HCl浓度为12mol.L-1颜色几乎没有改变;继续加入大量的KSCN颜色变化如图1.1-2所示:发现HCl浓度为4~6mol.L-1的溶液的颜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加深,从红色改变成红黑色。

2.Fe2+的检验

取用7mol.L-1HCl溶解的Fe3O4上清液2mL,滴加 2 滴 0.1mol.L-1 K3[Fe(CN)6] 溶液,试管中立即产生蓝色沉淀。

三、结论

等量且过量Fe3O4与不同浓度的HCl反应的现象可知;Fe3O4能与HCl反应,HCl浓度小于6mol.L-1时现象微弱颜色变化不明显,当HCl浓度大于6mol.L-1时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可是当是浓HCl时加入少量的KCSN时颜色基本不变化,只有加入过量的KCSN才会有颜色的变化。HCl浓度太低或是浓HCl时实验现象都不明显,HCl浓度太高具有挥发性对身体有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危害。本着实验效果明显,保证每次课堂实验都成功,节约环保,对身体无害的角度,浓度为6~8mol.L-1的HCl作为溶剂比较合适,用 K3[Fe(CN)6] 溶液检测含Fe3+中的Fe2+时直接产生蓝色沉淀,可判断溶液中含有Fe2+,相比较与酸性KMnO4和H2O2作为Fe2+检测试剂,该的实验现象明显且能排Fe3+的干扰。

参考文献:

[1]王伟.实验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从 Fe2+的检验说起 [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0,(2):42.

作者簡介:

阮琴(1993.09.21—),女,贵州贵阳人,安顺市西秀区高级中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分析化学。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