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园的教育“美”起来

2020-09-10滕艳燕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育幼儿园

滕艳燕

摘要:幼儿园的教育体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纲要中也指出要培养幼儿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于美的教育也是无处不在。发挥幼儿园独特的教育功效,培养幼儿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帮助幼儿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美的事物,这种审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能让幼儿园的教育“美”起来。

关键词:幼儿园;艺术教育;美育

一、幼儿园有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美”的活动

“美”要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尝试,以增强幼儿的思维创意能力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并且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感,如何能让幼儿园的教育美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利用大自然让幼儿体验和感受自然的美。幼儿就生活在自然世界中,但往往被家庭包围和保护,很少接触大自然。我们要让幼儿去接触、体验和了解大自然、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情趣、萌发他们美的情感。那么,如何利用大自然来萌发幼儿的美的感受呢?

(二)设置主题活动,为幼儿先讲解大自然的美,万物皆有独特的美。带孩子搜集来自大自然的材料,观察各种树叶和花瓣的形状。指导幼儿用树叶进行粘贴美术作品,如:小鱼、汽车、人物,也可以用树叶和花瓣粘贴出绘本故事,还可以利用带颜色的树叶和花瓣做扎染等等。幼儿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会眉飞色舞的交谈评说,尽情地表现对美的享受和体验,追求美的真谛。

(三)让幼儿们参与种植活动,去用自己的双手美化自然的环境。如:水培植物,写上名签,浇水日期、植物名字和负责人,让幼儿亲自动手管理自己的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土种植,带孩子们种植一些常见的植物、蔬菜、花等,当种子长成幼苗破土而出,那嫩绿的小苗闪着绿油油的光亮时,孩子们会非常高兴,他们会小心翼翼的拔草、培土,浇水 。当牵牛花开花时,要为牵牛花树立一根支架,观察它的攀爬,孩子们会兴奋不已,时常会去观察植物的变化。他们还会收获自己种植的果实,拿回家和家人分享,有的还能做成美食。美好的情感就蕴于在其中。

(四)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户外活动时间,来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的美,(建议家长用法定节假日到公园和小区周围或者郊外游玩,等等。)幼儿园里的景色也是美的,有草、有花、有树、有种植园、有自然角、有运动器材,还有景观墙、故事墙。这些景色也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着的,幼儿在这不断变化的景色里,审美能力也随之不断地提高。

二、了解幼儿对美的认知特点,在艺术教学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也在不断的发展。其具体表现为:2至3岁幼儿关注作品内容多于形式。即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感兴趣,而这个兴趣仅仅局限于画面上画了什么,而不知道画面上包含了什么含义,说白了就是一种“求实”的表现;4至5岁幼儿初步关注作品的形式。如:他们可以把作品区分成是蜡笔画、是剪纸、还是粘贴等等,但不去想作品和生活有什么联系;5至6岁的幼儿欣赏作品时,他们的审美能力就有了提高。如:一幅美术作品放在面前,他们可以想,除了用蜡笔画,还可以用剪纸表示,同时,还能简单地把作品内容讲述下来。因此,当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幼儿才能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当幼儿的生活体验与艺术欣赏相联系时,幼儿的审美能力才会得以挖掘。所以,为了使幼儿达到以上水平,幼儿园的艺术美的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一)尊重幼儿的审美个性和倾向性,允许幼儿有自己对美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老师的评价标准大体表现为:像不像?圆形是否画的圆?直线是否直?曲线是否表现的像波浪?出示范例,对照标准去评价。而幼儿关于色彩、形状、整体的形式如何。幼儿都是很直接的,就是有喜欢鲜艳和饱和度高的色彩,有的就喜欢拿一些黑黑的颜色来涂画,幼儿有自己对美的评价标准,但这些都不能代表幼儿的审美水平,只是他们初步的审美观点。要尊重个性差异和审美评价。

(二)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带领幼儿欣赏环境创设中的美丽色彩,也能使幼儿产生美好的情感,增强审美意识。活动室的环创会根据不同主题变换,让幼儿也参与进来,也可以亲自动手布置,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了主动性也感受到了环创的美,同时又提高了自信心。引导幼儿欣赏,能提高幼儿审美的能力,为審美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再逐步鼓励幼儿创造自己的作品,放到环创需要的地方,表达出他们对美的需要和感受。

(三)通过大量的美术作品欣赏来进行教学活动,让幼儿多看,从优秀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并发现色彩的美丽,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审美能力。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鲜花绿草、以及夜晚缤纷的霓虹灯,各民族的服饰等等,这些五彩的颜色能直接给予幼儿美的感受,使他们的审美能力从中得到发展,从艺术作品中寻找色彩、感受色彩。

进行自己的美术作品创作,画、折、剪、粘贴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意美术活动带领幼儿认识颜色,了解颜色变化的过程,提高幼儿审美理解能力。幼儿喜欢涂涂画画,在玩中认识色彩对幼儿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幼儿还喜欢剪纸,通过灵巧的小手,利用五颜六色的手工纸剪出不同的花草以及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另外,创意美术活动还有很多形式,如吹画、染色、印画等等,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可以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总之,通过各种创意美术活动,逐步引导幼儿由随意的涂、画以及搭配涂色,自由设计画面,以发展幼儿审美表现能力。

在艺术活动中还有唱歌和舞蹈,都是能丰富幼儿的艺术“美”,幼儿能够进行创造的改编更是能够锦上添花。手舞足蹈,欢乐地唱跳能够激发幼儿内心的热情,带来最初的对美好的展示。

三、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让教育带着“美”的心情,愉悦幼儿的身心,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

“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而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的高尚道德情操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

在幼儿的眼中,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这也是幼儿的年龄特点中“泛灵论”的具体表现。因此,一切在孩子的心目中都是美好的,正是这种种的美好激发着幼儿的好奇心,他们乐于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认识和体验,而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在尊重幼儿自然情趣的基础上,建立以快乐、兴趣为主调的积极情绪状态、健康情感品质和初步情感能力。

四、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就感,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

让活动具有愉悦功能,使幼儿的情绪情感特点共鸣,让幼儿丰富的情感通过审美感染幼儿的心灵。鉴于此,成人在做评价时,要充分了解幼儿的特定的心理特点,不要将活动中幼儿模仿的像不像,作为衡量标准,而是应该让幼儿感受创作的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活动来体现出自我的价值,幼儿亦如此。幼小的他们很希望通过行为和作品来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誉。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经常地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它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信心。更能促进幼儿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幼儿保持了愉悦的心情,确立了自信,体现自我价值,初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情感品质。

“人对审美和艺术方面的需求,更主要的还是一种精神需求,从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古到今,不论人类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对美和艺术创造的追求,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只有了解了美的内涵,才能有助于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美”起来,让人性的美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美育幼儿园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爱“上”幼儿园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美育教师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