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大山人“鸟”题材作品构图探析

2020-09-10金楚仪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构图影响

金楚仪

摘要:八大山人(朱耷,1626-约1705)的花鸟画成就颇丰,且画面讲究置陈布势,用笔简练,借由作品抒发其感。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八大山人及其构图特色形成根源,再以八大山人“鸟”题材作品为例,分析其构图特色及其对后世画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八大山人;鸟;构图;影响

八大山人是朱耷晚年的别号。作为明朝王室的后代,在明灭亡、父亲去世、妻子亡故后,为躲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迫害,他落发为僧,之后入青云谱为道,后又还俗,人生的种种遭遇对他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以大写意花鸟画著称,其画面构图有“简”、“怪”、“极”、“空”的特点,且用笔简练,笔情恣纵。自他之后,吴昌硕、潘天寿、李苦禅等画家都受其影响,他的画作也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八大山人简介及其构图特色形成根源

(一)八大山人简介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别号,他是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谱名朱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子。他的祖父、父亲和叔父都是画家,因此他从小受长辈的熏陶十分聪慧,十一岁就能画青绿山水。然而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不久之后他的父亲去世,十九岁的他内心极度忧郁,为了保全自己,他装聋作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而后他的妻子亡故,他便带着母亲和弟弟一同前往奉新县的耕香寺,剃发为僧。顺治十年,他又带着家人去新建县的洪崖寺住山讲经。二十八岁至三十六岁期间,他曾住在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每当醉酒时便创作多幅画作慷慨赠人。到他三十六岁时,他找到了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并改名为“青云圃”,由其弟朱道明主持重建,建成后他定居于此并苦心经营这所道院直至他六十二岁,他这种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是为了保全自己,躲避朝廷对明朝宗室的迫害。六十岁时他开始用“八大山人”给诗画落款,落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个字连缀起来,仿佛“哭之”、“笑之”字样,借以寄托他哭笑不得的心情。在其好友北竺寺方丈澹雪去世,北竺寺被毁期间,八大山人外出云游,这个时期也是他创作的巅峰期。最后他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盖了一所草房,度过了他的晚年,直至去世。

(二)八大山人构图特色形成根源

一是受到明初院体画派画家林良和吕纪的熏陶,他们在承袭前朝思想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开拓创新。林良的“不求形似”思想和赵孟頫的“书画同源”理论影响了八大山人,使其创作时皆以书入画;吕纪擅长写意,画的题材大多是鸟兽虫鱼。八大山人吸收他们画作的优长并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因此他的画面构图含蓄,没有院体画的拘谨和程式化。二是受到“吴门画派”沈周的影响,他的花鸟画作品极具特色。例如沈周的《卧游图》和八大山人的《鸡雏》图,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两幅画中的鸡都位于画面偏中间的位置,但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使得画面更加完整且不单调,可见沈周对八大山人创作的影响颇深。三是受到徐渭的影响。徐渭惯常用“之”字形构图,且通过诗书画印的结合,使构图更为灵动。八大山人在作画时也采用这种构图方式,让整个画面充满空灵冷逸之气。四是受到陈淳的影响。在笔墨、题材和形象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八大山人的作品取法于陈淳。将八大山人《传綮写生册》中的石榴与陈淳《花卉图册》中的石榴作对比可以发现,画面中石榴的形态极其相似,通过比较他们的花鸟画作品可以看出,他们都喜欢在画面的边角地带放置所要描绘的对象,或者不将主体物画完整,而是用诗词题款占据画面的大部分空间;或者只稍稍着墨单个主体物,让画面大量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同时也表达出画家的情感。八大山人晚年虽借鉴陈淳的构图,但其在画面布局上更为简化夸张,更为透气。他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了花鸟画奇特的画面,“简”、“怪”、“极”、“空”的构图特色是他对前人的一种传承与发展。除此之外,遗民情感和禅宗思想也对他的构图產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八大山人“鸟”题材作品构图特色

(一)简

八大山人花鸟画构图的最大特色就是“简”,他的画面中有时虽只有一只鸟,一条鱼,或者一朵花,甚至只盖一方印章,但画面看起来都很完整。画面看着简单,实则画起来很难。他是先将繁琐、复杂的描绘对象精简到极致,再用寥寥几笔绘制出来,因此他的画不仅反映出描绘对象的基本形态,而且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他的画之所以“简”,是因为他经历了朝代更迭,而后家人去世,他的内心愈加忧郁悲愤,渐渐孤介,加之他装聋作哑,使得他在与人交流时尽量简化手势,但又能准确地表达他的想法。其次是因为他长达四十年的修禅经历也促使他“简”这一特色的形成。

八大山人“简”这一特色的代表作有《八哥》图,画面中的八哥位于偏右的位置,只有落款和一方印章,但寥寥数笔八哥憨态尽显,且其所描绘的八哥眼神十分犀利,酷似鹰眼,极具个性,画面构图和造型都做到了极简,但却能看出八大山人笔法凝练,画面十分生动。

《双鸟图轴》中他以中锋用笔写山石,将篆书笔法的圆润和厚重运用到山石描绘中,又用寥寥几笔将小鸟刻画得形神兼备。整幅画面含蓄简洁,对水墨的掌握恰到好处。

《荷花小鸟》也是八大山人“简”这一特色的代表作,荷花的茎以中锋用笔写出,再用润泽的水墨点荷叶。画中的小鸟则以干笔勾勒,虚实浓淡恰到好处。鸟儿单脚立于枝上,低垂着长长的喙,眼睛似睁似闭,整幅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安宁恬淡的。

(二)怪

八大山人的“怪”在于其打破了固有思维,创造出一些奇特的物象形态。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画的鸟有的比鹰大,有的却小如雀;有的看着尊贵,有的却很卑微。他画的鸟或立于枝上,或立于崖边,或站在地上。有些作品中鸟落于地而鱼却在天上飞,这正是八大山人创造出的鸟不飞而鱼飞的世界,也正是他构图的怪异之处。

八大山人“怪”这一构图特色代表作《鱼鸟图轴》中,画面的左上方是一处小山,鸟儿立于山上,低头望着水里的鱼,而画面右下角的鱼儿也睁着怪异的眼睛看着鸟儿,它们似乎在谈论着什么。鸟飞鱼游在我们看来很寻常,但在八大山人的世界中,世间万物的界限都被模糊化了,鸟可以是鱼在水里游,鱼也可以是鸟在空中飞;《葡萄鸟图》中,鸟儿伫立在石头上,鸟尾似鱼尾般上翘。八大山人似乎要通过这些画作告诉我们,鱼和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没有时空顺序的存在,我们只能看到他以怪诞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极

“极”指的是达到顶点、尽头。古人云:“画贵能极”,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将这个“极”字运用地淋漓尽致,极天、极地、极大、极小、极多、极少、极高、极低、极疏、极密都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得到呈现。他平常就留心观察周遭事物,在对物象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感知的基础上,对画面进行精心安排和布置,让留白的部分给画面更多想象的空间,体现出他想表达的意境,赋予画面更深刻的内涵。

八大山人“极”这一构图特色代表作《孤鸟图轴》就体现了所谓的“极小”。画面左下角伸出的枝干用于分割画面,枝干末端的小鸟立于画面中心位置,虽然物象极小但却突出了主体。画面右上角的题字、落款、印章起到了点、线的作用,整个画面的构图十分和谐,构成画面的每一部分均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四)空

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在“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他深受禅道和曹洞宗“行鸟道”思想的影响,所谓鸟道,即鸟行之道,鸟从天空飞过,了无痕迹,如北宋善卿《祖庭事苑》卷四所说:“鸟道,尤虚空也。”在禅宗中,也常被代指虚空无痕的意思,北本《涅槃经》卷二说:“譬如鸟迹,空中现者,无有是处。”绘画中的“空”主要指的是心灵的空,需要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

八大山人的“空”这一构图特色代表作《莲花小鸟图轴》中,鸟儿眼睛微眯,单脚立于莲花上,画面就此结束,没有画池塘和莲叶,莲花毫无倚仗地出现在画面里暗隐了八大山人孑然一生的态度。没有根茎在他的画作中经常出现,因为他深受禅道的影响,禅经也经常提及象征着无牵无挂的莲花子。有位名家评论此图说 “八大山人将一只非落似落的鸟,闪烁着欲止欲动的翅,睁着细幽难测的眼,独脚‘似立’于似有似无的莲蕊之上。”这很好地解释了曹洞宗“行鸟道”思想。

三、八大山人“鸟”系列作品的构图对后世画家创作的影响

(一)对潘天寿的影响

在潘天寿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其学习八大山人的影子,他取法了八大山人“简”、“怪”的构图特色。潘天寿的《鸟石图》和八大山人的《书画册》、《青墨八哥》所创作的鸟风格相似,寥寥数笔,将物象描绘地形神兼备,同时对所描绘物象进行了变形和夸张。

(二)对李苦禅的影响

李苦禅的花鸟画从构图、墨色和形态上都体现出八大山人的野逸之风。他画的鸟比八大山人画的要更复杂些,但他整个画面的构图风格与八大山人十分相似,他们所描绘的物象都与画面的四边缺少联系。画面中的鸟与瓜融为一体,似乎在模仿八大山人的那种物我合一的整体性,李苦禅用淡墨点染瓜体的画法也与八大山人的表现手法如出一辙。

(三)对吴昌硕的影响

吴昌硕临习过八大山人的《汗漫悦心册》及《双鸟图册》等作品。他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且运用对角倾斜进行构图,这和以往画家的构图方式截然不同,既让画面极具前人画风,又有自己独有的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常运用八大山人惯用的类似三角形的构图方法,使画面更为整体。他画面的题款也会像八大山人一般精心安排,可见他对于构图十分认真,这一点也与八大山人极其相似。画面的有意留白,使画面衔接自然,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

结语

通过对八大山人花鸟画构图的分析和探究可以看出,八大山人花鸟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置陈布势,他“简”、“怪”、“极”、“空”的构图特色也正是他与众不同之处,使他的花鸟画发展达到了新的境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正在学习绘画的学生,我们必须不断地汲取前人的优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作出更具有美感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朱良志.八大山人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95-282.

[2]汪子豆.八大山人书画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3]八大山人画集[M].荣宝斋出版社,2003.8.

[4]徐建融.潘天寿艺术随笔[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

[5]韩纬.中国画构图艺术[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3.

[6]紫都、耿静编著.八大山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9:6

[7]马子芳.八大山人绘画形式之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8]李桂娟.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画构图研究[D].河北大学,2010.

[9]陈昭.八大山人花鸟画“空白”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

[10]陈婧.以少胜多—八大山人花鸟画构图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

作者简介:

金楚儀(1995.2—),女,汉族,籍贯:安徽黄山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国画。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构图影响
图说书法(179)
八大山人:我很惨,但我有胜算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弗利尔美术馆解谜八大山人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苦闷后的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