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为云:“平台+生态”战略助教育数字化转型

2020-09-10何曼

在线学习 2020年9期
关键词:产教华为数字化

何曼

相关数据显示,适龄劳动人口下降、职业技术人才短缺、中高端人才比例低,是我国从“人口红利”大国向“人才红利”强国演进要着力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在提升人才质量方面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而产与学的边界过于清晰也导致产教融合过程中的矛盾愈发凸显。

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云Classroom分别荣获“2020中国互联网教育技术创新企业奖”“2020中国互联网教育优质解决方案奖”两项殊荣后,华为云应用平台服务产品部高级云产品经理田在铭对《在线学习》表示,高效持续的优质人才供给,持续推动自身的科研投入和对应的攻关,持续推动自身对应技术的转移和升级、应用及内化,加之国家政策引导,正在推动我国从“人口红利”大国向“人才红利”强国做相应的转型。对此,华为的建议是打造数字化的人才培养平台,聚焦人才的“育-聚-留-用”。

“自己造的降落伞”自己先跳

“自2016年华为云Classroom产品发布,华为就一直致力于线上学习空间的建设,借此帮助教育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田在铭强调说,华为打造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平台,是以课堂教师教+课外企业教方式培育卓越的工程师;以聚集本地+外地实训企业打造实训高地、人才汇聚低地;以实习方式实现人力资源“削峰填谷”,最终达到精准对接。

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必然依托于技术。“教育跟新技术是很有意思的关系,它不同于其他行业跟新技术的关系。可以说,大多新技术都来源于教育,同时也会应用到教育本身。”田在铭认为,新技术跟教育有三层关系。一是新技术的持续演进,比如从4G到5G再到6G,需要科学家持续地探索,对应的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拔尖人才;二是新技术的推广,比如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闸机上,再将人脸识别的闸机布设到各个闸口,都需要海量的工程师,对应的是高等教育培养的卓越工程师;三是新技术会应用到教育行业本身。他引用了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的一句话来阐述,即“纵观人类发展史,新技术出现总会带来教育形态的改变”。

华为云Classroom将自己定义为在线教育,承载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5G等新技术的人才培养内容,同时应用这些新技术持续建设云端实验室、自动判题、人才画像、在线考试等新功能。此外,华为跟教育行业的合作也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是与高校的合作。田在铭介绍,华为凭借自身能力开放优势和“平台+生态”的战略优势,给高校提供了三个解决方案,分别是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智慧教室解决方案和智慧教学解决方案。

在数字化的实践方面,华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华为内部有个说法是“自己造的降落伞,自己先跳。”比如,开放华为云DevCloud服务就是开放华为自己的研发能力。“华为云成立至今,持续不断地将华为自身的数字化实践开放到华为云上。同时,华为云也在与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合作,基于伙伴对行业的理解,共同打造解决方案,以优秀实践+行业理解相结合的方式共同为客户服务。”田在铭如是说。

共克时艰,冲锋在教育“第一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将以线上学习空间为业务重点的企业推到台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华为在第一时间响应,冲锋在教育“第一线”。1月31日起,面向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需求,华为云Classroom宣布将云上软件教学平台基础功能免费开放;2月20日,直播功能上线,全国非营利机构可申请免费使用。通过一系列产品优化升级和线上活动,Classroom老师端及学生端的活跃度不断升高。华为云Classroom总用户达80000人以上,总课堂数2000门以上,周高活用户数5000人以上。

田在铭表示,疫情使线上教学成为刚需,同时对华为云产品及功能演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第一,直播功能上线,承载在线教学需求;第二,上线云课堂、云端实验室、微认证等板块,支持学生ICT学科课程学习、实验、认证考试等;第三,3月底上线比赛版块,以赛代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项目能力等。华为通过举办多种活动,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比如,2月2日,推出5门免费公开课;2月15日,联合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马瑞新老师开设《Java应用程序设计》直播课; Classroom线上创新工作坊; 支持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举办; 开展基于新工科的软件工程企业级专家实践直播课;建设北京大学新工科实验班开源教学活动专区;举办华为云DevCloud软件编程大赛(大连);举办各类线上培训,包括“基于Devops的黑白棋线上实训”、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人才职业能力培训会、Web前端全栈极简入门指南等20余场,累计覆盖学生及开发者20万人以上。这背后是华为云及华为的速度与担当。

在全面战“疫”、助力“停课不停学”期间,有两个案例给田在铭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案例是马瑞新老师主讲的《Java基础》公开示范课,吸引了2万多名学生听课,地域覆盖了国内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有少量的海外学生听课。示范课持续了1个多月,坚持下来的有1000多名学生,每个学生都完成了1.5万行代码的训练。平台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反馈给老师。另一个案例是青软实训开展的《基于Devops的黑白棋》,帮助5000多名学生完成了线上实训。“这里面应用了大量的技术,保障了线上线下的实质等效,比如docker技术、CloudIDE技术、大数据技术、OJ技术等。”田在铭不无自豪地说道。

当然,凡事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华为在做Classroom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田在铭坦陈:“早期对于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教育跟培训没太大区别,这种认知导致我们走了很大的弯路,平台、内容、服务都发生了偏差。好在有很多优秀教师及时提醒了我们,比如北大的张齐勋老师、天大的陈锦言老师等,让我们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聚合生态,为校企合作提供生态桥梁

自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发布《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来,国家已经把产教融合提到了推动教育、人才、产业、经济“四位相融”的战略高度。华为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的战略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和全要素深度融合,培养新时代复合型技能技术人才。

“教育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企业持续创新的源动力。所以产教融合的本质应该是企业的公益性多一些。”田在铭表示,企业可通过不断为教育投入,持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最终进入产教融合的正循环。但我国的产教融合对比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偏低。因此,他呼吁,中国企业要从“不重视、不投入、不获取”的怪圈中走出来,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创新的产教融合模式。

田在铭指出,教学从线下到线上,最缺少的是内容;如果线上还是PPT教学,就失去了从线下到线上的意义。将行业的数字化平台应用到教学当中,能够缩短产、教间的距离,但基于行业数字化平台的内容非常少。“内容制作企业的投入至关重要,但是独行快,众行远,一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依托华为云的MVP体系,与高校老师建立长期合作,快速地建立了一批高质量的课程。”他说。

田在铭透露,当前华为云正在积极参与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并进一步与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华为云DevCloud已为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投入了数亿资金,服务于33个学校、34个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模式创新方面,华为云与山东省工信厅、大连市政府创建的人才培養云模式,以服务当地产业人才的“育-聚-留-用”为目标,以开放华为能力为底座,以生态运营为抓手,降低了校企双方合作的交易成本,深化了校企双方合作。

弦歌不辍,步履愈坚。未来,华为将持续创新、开放合作,不断探索融合创新,催生海量应用,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责任编辑:夏英

猜你喜欢

产教华为数字化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华为承诺函的批评话语分析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