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教学大大促进教学理念转变

2020-09-10盛雪云

在线学习 2020年9期
关键词:疫情学校老师

盛雪云

为了解疫情期间基础教育阶段老师对于在线教学的认识和思考,以及疫情期间的探索和启发,本刊寻找来自贵州、湖南、上海、河北等地的中小学老师,通过他们的在线教学经历,以窥我国基础教育在线教学之一斑。

从新鲜感到新常态的理性转变

疫情来得猝不及防,但是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来看,大家的反应都很迅速灵敏。

1月27日(正月初三),正在陕西与母亲过年的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冯伟,接到学校开展在线教学通知后,便即刻驱车1000多公里,回到保定,着手准备在线教学实施方案。到2月17日教育部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实施“停课不停学”时,学校所有老师已经基本能够进行在线教学实践。

为了了解老师对在线教学的态度和实际开展情况,保定十七中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老师认为,疫情之下,在线教学非常必要;91%的老师参加过在线教学培训;60.9%的老师借助外部资源备课。冯伟介绍,对于在线教学的备课老师们更投入、更重视,每个课件都要精雕细琢。15.6%的老师备一节课在两个小时内,48.4%的老师在四个小时以上。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一中物理老师程肇丹介绍,1月31日,学校就开始联系相关平台进行各种调试,也是从这时开始,学校一线老师真正接触了在线教学。问及初次尝试在线教学的感受,她回答,有点新奇,更多的是忐忑,因为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刚开始时,慌乱肯定会有,但这些困难一步一步地解决了,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自己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是一所寄宿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国际教育。该校校长向赞勋在与本刊对话时表示,疫情之前,在线教学主要是作为学校辅助性教学手段。疫情期间,学校全面转入线上教学。

“疫情伊始,我们是茫然的,甚至有些慌乱和不自信,很多老师没有尝试过常规教学的线上操作。”向赞勋介绍,随着工作逐步推进,老师们逐渐从茫然到适应,到最后的熟练,并且慢慢地喜欢这种方式。在应对的过程中,他们也得到了各方面专业资源的支持和帮助。

“我是1998年开始工作的,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老师来说,开展在线教学,技术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已经形成的教学思维模式和习惯,年轻老师比我们要自如得多。”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政治老师阎俊表示,虽然五六年前她就开始尝试在线教学,但都是以录播为主。这次因为突发疫情,日常授课以直播为主录播为辅。备课的方式和重点、上课方式、作业评价等等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往的在线教学经验不足以支撑这次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所以从备课开始就面临挑战。

“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觉得这种方式很自由,因此很兴奋,还会指导过度紧张的我。后来学生发现在线学习也是有目标的,是要完成课程的,就从最初的兴奋转到理性。”阎俊指出,面对大规模的线上教学,从反应灵敏程度看,小学是优于初中和高中的。小学老师会更多去想如何通过技术让课程内容的呈现更有吸引力,但是初高中老师想的是怎样让那些抽象理性的内容具备适合线上教学的感性色彩。

因材施教  开启在线之光

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老师们各有妙招,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程肇丹教授的是高三物理课程,刚开始,她通过直播教学。理科课程需要边写边算边讲解,这对“初来乍到”的程肇丹来说,有些措手不及。早期因为设备欠缺和经验不足,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只能一边在纸上写,一边拿摄像头对着纸讲解。疫情缓和后,她立即升级了教学硬件设备。发现直播的局限性后,她还尝试做了一些录播。比如把试卷分题做成微课,根据同学们的考试情况,通过班级群发送给他们,她再来解决一些微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

对于经验相对丰富的冯伟来说,显得从容不少。疫情期间,她坚持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老师们一起深研备课;充分利用学校作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的资源优势和“融文化”理念,在云课堂开设了“融文化”下的跨学科多元课程,推动旨在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项目式学习“融课程”;在线直播课伊始,为了让老师们快速掌握流程,抓住关键,她不断学习、吸收、融合最新在线直播教學的理念、技术和经验,制定了师生双线相辅相成的“融课堂”评价体系;与老师们一起深耕规范,制定教师线上教学规范和学生线上学习规范;她坚持每天查看教师日志,并以身作则认真填写教师教学日志,在日志中反思不足,总结经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作为上海市教学名师,阎俊带领她的团队在疫情期间也做了不少尝试。“团队的组成主要是我们学校政治教研组成员,以及我所主持的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基地、杨浦区法治素养培育名师工作室的30位老师,他们来自上海市7个区。”阎俊介绍,除了完成课表上的教学任务,她和团队成员还参加了上海市教委组织的在线课程“空中课堂”的录制,并结合“战疫”主题,开发时事课程,其中《疫情之下,和高中生聊聊公共参与》系列课程在教育部网络云平台和学习强国上海平台播出……阎俊指出,思政课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主动了解线上学习的特点,积极探索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进一步融合。

“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差别较大。”向赞勋介绍,他们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在线教学进行了差异化安排。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更多是以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主。为了适应线上教学,学校把讲授调整为任务驱动式的学习,加强在线互动和教师指导,核心是以文化课为主;初中学生除了文化课的学习外,还会组织一些居家活动、实践活动等;小学教学更多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上授课严格控制在半天,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锻炼,强调学生对居家生活的体验式记录和学习……针对每个学段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线上线下相辅相成,为教学锦上添花

经此一“疫”,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将成常态,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向赞勋表达了他的想法。

首先,老师要主动探索线上教学的特点,加强学习,总结规律。他认为,目前,在线教学更多是基于实践层面。而形成系统的理论层面的支撑,是下一步要重点推进的。“这不能是某个老师的任务,需要调动更大规模、更高层级的专家和教师队伍参与研究,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构建起坚实的在线教育理论大厦。”

二是加强在线教学平台建设。目前,各个学校使用的在线教学平台五花八门,需要基于不同学段学习的特点和需求,研发功能更加齐全、数据信息保障更加安全、互动性更强的在线教学平台。

三是线上教学要重点解决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督导的问题。“未来如何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要解决的问题。”

四是加强线上资源特别是公益资源的建设。“通过这次在线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适合学生的好的教育资源非常缺乏,线上公共学习资源的建设有待加强。”

最后,在线教学质量如何保障?也是需要探讨的。

“从基础教育阶段来讲,应该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但不是说次要矛盾就对整个教学发展不起作用,如果处理得好的话,对主要矛盾的支持作用不能小看。”阎俊表示,如果从教学环节考虑,在预习和作业环节她会考虑线上设计,备课、授课的环节会更多考虑发挥线下的优势。她认为,线上线下的融合不仅是技术的融合,还是流程的融合。在不同的教学流程中扬长避短。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可以体现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如果利用好在线教学,不仅高效,还可以锦上添花。”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经历让程肇丹更加明确,要做学习型的老师。“我们现在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只是一些简单的软件操作,显然是不够的,还要继续学习。”程肇丹介绍,新学期开始了,学校正在组织开展50人一期的信息技术培训。“以往有相关的培训,但是老师重视程度不够,但是这次大家参加培训的热情很高,信息中心怕影響效果,就限制了参加的人数。”

跨界整合,做教学设计师

“未来,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所以老师如何提供多元化的资源给不同的学生群体,挖掘他们的潜能,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这也是可开发的地方。”冯伟指出,提供多元化资源,给不同的学生群体并不容易,除了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还要求老师具有资源整合设计的能力。

“我们一直倡导老师把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变成画像,这种画像包括每节课精心准备的课件、习题、教学设计,学生的作业和作品,阶段调查问卷、学情分析,等等,都是非常丰富的资源。”冯伟补充说,老师们可以对感兴趣的点进行挖掘,找到自己有独到见解的地方,不断更新,发现新问题。

此外,冯伟指出,未来,学生面对的是综合和多元化的世界,所以对他们跨学科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线上和线下学习交互活动的设计。“这就涉及到作业的布置,教学过程的合理衔接,以及学生间的合作分工等等,这些都是有挑战性的。”

对此,阎俊深有体会。“这次在线教学,我真正体验了一把设计师的角色。怎么从客户需求入手做产品的设计、推广、市场调查,再去完善它。这是我作为教师很少去想的。”以致整个暑假她都在关注装潢设计、产品设计,学习他们的思维路径。在她看来,线下教学相当于封闭的市场,几乎没有竞争者,产品大多能卖出去,但是在线教学是开放的市场,竞争非常大。从封闭市场走向开放市场,产品必须有竞争力,才能把学生吸引过来。

“产品如何有竞争力?质量是关键,而对产品质量起关键作用的是设计。”阎俊指出,设计的核心是创意,创意的关键是要了解客户需求,学生的需求点无外乎两种——兴趣点、实用点。“我们更多是要考虑到,把学生感兴趣、觉得有用的内容与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之间做一个结合。”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向赞勋指出,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结合才能完成的任务,义务教育阶段尤为如此。疫情期间,绝大部分家长对在线学习的安排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家校关系更加紧密。他也表示,未来学校将加大对在线教学的支持。一是对老师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投入给予更多支持;二是今后在在线教学的教研层面,学校也会加强引导和支持;三是整合更多的资源,丰富老师教学的资源库和素材库;四是将线上教学工作量纳入教师的工作考核。

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也让不少老师收获了感动。

“我们班有一名老师已经年近六十,凌晨两三点钟还在批改作业,在群里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同学们都深被这位老教师感动。”程肇丹回忆,刚开始有些学生会遇到像网络、电子设备的困难,并且当时学生手里也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料。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顺利进行,有些家长会骑几十公里的摩托车去给孩子打印学习资料;还有家长到村里帮孩子借电脑用。

“我们班有个女生,她平时在校表现很好,但是有两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打电话询问缘由,她哭诉说,因为疫情影响,本该出去打工的家长都没出去,家里没有学习氛围,对她影响很大。之后我联系了她的家长,家长也很配合。这个女生调整得很好,今年考取了浙江工业大学。”说到此处,程肇丹透出欣慰之感。

“疫情期间,每天都能看到大家的努力和辛苦付出,老师们教学理念的转变让我很感动。”冯伟说,无论是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还是在线教学活动的设计、制作、开展,或是在线资源的利用,亦或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等各方面能力,老师们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疫情学校老师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