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云”入胜与妙“云”横生

2020-09-10盛雪云

在线学习 2020年9期
关键词:封城武汉市白云

盛雪云

2019年12月8日,武汉记录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2020年1月底,武汉累计报告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超过1万例。武汉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关键时刻,1月23日起,武汉封城,1100万武汉人民移动轨迹“暂停”,就地转入“战疫”时间。76天后的4月8日,武汉市全面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举国上下共同见证了这座英雄城市浴火重生的过程。

封城期间,武汉市教育如何开展?解禁后,他们又以怎样的状态投入新一轮教学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劫后重生的武汉。

“远”与“近”的距离

疫情暴发后,对于武汉人民而言,毫不夸张地说,保命才是第一位的。

“学习成绩已经是其次了,老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状态。”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初三语文老师曾淑君回忆,封城初期,每次出去采购,她都要从头到脚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回来后,浑身彻底消毒才敢进门。“开始时非常恐慌,完全不知道如何防范。但作为老师和家长,不能把自己的紧张和焦虑传递给孩子。持续了一段时间,才慢慢适应这种状态。”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老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慌,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影响。”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白云回忆,在封城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物理上的联系非常困难,只能通过线上方式。在这种状况下开展在线教学,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

“封城初期,学生刚接触居家在线学习,外界干扰因素多,不容易集中精力,很多学生心理压力大,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和焦虑。”曾淑君回忆,因为当时正值寒假,加之快递不通,许多老师和学生没有配套的教材和资料,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也缺乏。“这是最困难的时候。后来,硬件问题逐渐解决。这时,教学方式和学生心理健康就成了最大问题。”她补充说,线上教学实施初期对学生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其本质还是教学,新鲜感过后如何保障“教学实效”,这对教师的备课能力、课堂掌控力、信息技术素养、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

在白云看来,疫情下的教与学是分离的,老师和学生只能在屏幕上看见,如何组织多元互动的在线课堂?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虚拟课堂中找到真实的自己?

“疫情期间的教学对我们考验很大。”曾淑君教的是初三年级,当时中考并未因疫情暂停,师生因此面临日常的教学和升学的双重压力。因为封城,家长有更多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对于初三学生來说,升学考试的压力本身就很大,这时再有外部压力,他们会很焦虑,极有可能冲破其心理极限。“老师一定要冷静和淡定,注意疏解学生心理上的问题。”

白云用切身的行动,言传身教。她所居住的社区老年人居多,疫情期间,白云便和爱人主动报名,参与到所在社区志愿者服务的行列。“我心里当然也有恐惧,因为对于疫情大家都不了解,但是在那种情况下你不得不站出来。武汉解封后,我们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真的觉得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很了不起。”她也把这段特殊经历,融入到了自己的教学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月28日,武汉市教育局发布《中小学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实施方案》,由此,武汉市正式开启紧锣密鼓的在线课程筹备工作。

疫情期间,武汉市第一节直播课就是由曾淑君承担的。谈起这堂直播课,她记忆深刻。当时只有三天准备时间,需要熟悉平台、制作课程PPT、进行课程设计……不同于以往面向校内几百名学生,这次面对的是江汉区数千名学生,需要兼顾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还要做好应急措施。“当时完全是懵的,压力非常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曾淑君说,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外状况——话筒突然没有声音、绘图工具打不开、刚吃完饭嘴角还残留着饭粒……老师们尴尬不已,学生却笑成一团。“很多时候是学生教会老师处理办法。学生深切感知到,老师也会笨手笨脚,但老师在尽最大的努力!这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除了担任语文老师,曾淑君还肩负班主任的职责。在班级管理上,她按照个性差异,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由组长建立小组群,小组群内收发作业,交流讨论。这一做法,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很大作用。

学生会为各自所在小组想出有创意的组名和口号,在群内相互吐槽和分享居家期间的事。例如,有的学生为了让信号更好,用一根线把手机挂在树上上直播课;有学生家里灶台旁的信号最好,所以每次都会在灶台旁上课……在那个困难时刻,通过照片和同学分享这些细节,也给学生平日单调和枯燥的生活增添了趣味和色彩。

不同于初三年级的紧迫感,作为小学四年级的英语老师,白云更多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她也是疫情期间武汉市武昌区空中课堂英语微课制作首批教师之一。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为了提升课堂吸引力和课程质量,白云有一套好办法。她提出将英语教学转向英语教育的理念,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更有意思。她的具体做法一是巧借音乐,引“云”入胜。每节课前,白云都会通过让学生唱英文歌曲的方式,缓解紧张和恐慌的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语言之美;她还组织开展校内线上《英语好声音》活动;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2020年线上《武汉市小小外交家》比赛;在录制空中课堂时,她推出了与疫情相关的英文歌曲。

二是活用游戏,妙“云”横生。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开展“英语云趣配音”游戏活动。“我的学生蔡楚越,坚持每天打卡,到现在,我已经收到她88个英语趣配音作品。”白云表示,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英语发音越来越纯正,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是灵动创新,开展云阅读“3E作业”。“3E作业”即有趣作业,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有效作业,促进基础知识落实;有情作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云阅读“3E作业”让云课有趣又有效,深受家长和学生喜爱。

在疫情期间,她还制作了“战疫”英语微课《武汉My hometown》,向学生传达武汉是一座美好而可爱的英雄城市的信念,希望學生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感受到武汉的美好以及作为武汉人的骄傲。

坚持学生本位,做有情感的教育

“有了这段经历,真的有种虎口余生的感觉。现在社会秩序逐渐步入正轨,学校已经开学,但防疫局势仍然很严峻。”曾淑君介绍,家长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忧,学生们的心态也在逐渐恢复正常。她认为,任何事对人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这次经历,挖掘了她的各种潜力。通过几个月全面深入的实践,她对在线教学有了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我不太建议采用‘学生课堂观看MOOC+教师答疑’的教学方式。”曾淑君结合自己过去做MOOC的经验指出,从制作角度来看,制作一节MOOC,线下至少需要花MOOC时长3-5倍的时间。而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很难抽出这么多时间;从课堂效果看,基于碎片化学习需求设计的MOOC,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太大,在课堂中进行集中学习,很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对大容量班级尤其如此。而教师的答疑,往往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无法广泛顾及,也无法确保与线下课堂“实质等效”。此外,MOOC是基于非实时教学环境设计的产物,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要求较高;MOOC资源太丰富,也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混乱”。所以,她提醒老师,要用对、用好MOOC资源。

“教育是有情感的活动,在线课堂是隔着屏幕的互动,与线下互动很不一样。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在线教学只能做补充,绝不可能取代线下教学。”曾淑君强调:“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应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适合为判断标准,而不是什么最新、最红,就用什么。”

白云认为,老师要转变角色,突破时空和思维的限制。在线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合理制作微课,通过在线互动答疑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形成性评价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但如何组织多元互动的在线云课堂、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是白云一直以来的困惑。她还指出,目前,要完成在线教学的全过程,必须通过几个平台的结合才可以实现。当线上线下融合化教学常态化后,白云希望有更好的在线教学平台,能够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的学情和教学评价有及时全面的了解。

“我想说的关键词是‘爱’和‘希望’。”白云深感:“在这场举国战役中,有无数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用他们的善与爱感动着我们。我们也义不容辞,努力化疫情为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让他们感受爱、传递爱。”

猜你喜欢

封城武汉市白云
北京:“封城”“静默”是谣言
穿盔甲,慢慢爬
细雨
逗·乐
封城令
武汉封城大事记
嘎嘎鱼吃了一朵白云
太阳“跟踪”我
我喜欢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