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文审题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

2020-09-10邱道学甄倩范鸿龙

高考·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审题作文

邱道学 甄倩 范鸿龙

摘 要:学生审题的能力与其思维品质有着密切的关联。优秀的思维品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梳理题目信息,而且有助于学生将题目信息进行有效关联,并合理地扩展自己的思路;同时,优秀的思维品质有助于考生对相关概念进行合理转化,有助于寻找到鲜活的素材,有助于充实文章内容。

关键词:作文;审题;思维品质

作为写作思维活动的起点,“审题”环节至关重要[1]。题目审得好,也就走好了写作活动的第一步。从写作实践来看,审题活动关涉的内容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题目提供了哪些信息?

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中,哪个是主要信息?

题目的主要信息与其他信息有什么关联?

这个题目要求我重点去写什么内容?

这个题目要求我怎样去写?

结合这个题目的信息与要求,我能想到哪些事情?

我所要表达的观点(情感)或叙述的事实怎样才能切合题意?

……

具备了怎样优秀的思维品质才能将“审题”环节做好?这大约是千千万万备考的考生和老师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下面以2019年全国I卷作文为例,尝试聚焦作文审题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这个题目信息清楚,要求也很明白,似乎不存在审题的难度。但是不同的同学审读这个题目,收获是存在差别的。

不妨从以下角度作简要分析。

1.信息获取能力

题目提供的信息大略如下: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②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③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④举了三个“有人说”的例子。⑤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⑥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⑦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⑧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能够较为全面地关注到这八条信息,就可以说明该同学能够同时兼顾多个信息点,有比较好的信息获取能力。这种较好的信息获取能力将有助于信息间的比较与分析,进而把握主要信息,这是其下一步写作行动的有力保障。

但如果该同学眼里只关注到了其中的一两条信息,那么,就说明这位同学只能关注多个信息点中的一两个,其信息获取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了,这不利于其对材料信息进行筛选,极有可能导致其偏离材料的核心信息,进而导致下一步写作行动出现偏差。如果能够对题目作深度探究,或有助于行文思路的清晰与文字表达的精准。

2.信息关联能力

在关注到上述八条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将决定学生能否正确寻找写作重点。而对信息进行加工,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水平。譬如:

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中,哪个是主要信息?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生对材料信息进行比较鉴别、分类辨析、归纳总结。

上述八個信息,①②③④⑤属于材料信息,其中①②是正面讲述劳动的意义价值和传统,③④⑤阐述生活中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情况;⑥⑦⑧属于写作要求,其中⑥对写作对象和文体做要求,⑦对写作的主旨做要求,⑧对写作的内容做要求。

将写作要求与材料信息做一个串联,大致如下:

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因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还因为)生活中存在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情况。

3.依据要求合理扩展思路的能力

意识到材料之间的上述关联,审题已经获得了基本的成功,但还并没有达到更为精准的境界。如果考生能够意识到,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个口号其中还有“玄机”,那就是口号中“从我做起”的“我”是演讲稿所要面向的对象,即“本校同学”中的每一个人,那么,才能最终保证这篇演讲稿的“针对性”落到实处。

当然,怎样下笔写下去是审题结束以后的工作,但是在审题阶段,如果能够明确“这个题目要求我怎样去写”,一定会有助于动笔以后的流畅程度。这里大约会涉及到以下两个主要的方面:

一是怎样合理利用材料中的信息。比如,是先讲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还是先批评生活中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情况?亦或是在讲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的同时,批评生活中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情况?这或许和每一个人的表达习惯有关,但和该考生对文章的总体构思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大[2]。

二是考生能否由此及彼,将材料信息材料要求与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价值判断相联系。比如,考生可能会想,我能从这个题目的信息与要求中想到哪些事情?譬如,考生会想到日常的班级卫生值日、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等等具体经历,或者还能够从这些具体的经历中悟得关于劳动的某些道理;考生还可能联想到历史上与劳动有关的某些著名人物或著名事件乃至某些伟大人物诸如马克思关于劳动的著名论断,用以增强演讲稿的说服力。考生甚至能够对未来的劳动生活作出某种假设。所有这些,能显示出考生更高境界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杨刚,沈威.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着眼点及相关启示[J].语文建设,2019(21):70-73.

[2]孟瑞.高考作文审题中的思辨性及课堂对策[J].学语文,2019(04):67-69+74.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审题作文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