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刊校对质量问题简析

2020-09-10阿依努尔·毛吾力提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期刊

摘 要:期刊校对质量是期刊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期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期刊校对质量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期刊出版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期刊;编辑;校对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192-02

编辑、校对、发行是出版工作的整体,校对是整个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它要求以质量取胜,既要保证校样上的文字、公式、标点、符号、数据、计量、图表等方面与原稿相符,消灭排版上的一切错误,又要努力发现原稿上的错误和疏漏,及时提交给编辑解决。所以说校对是书刊成品前的质量把关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一、期刊中常见的校对质量问题

校对质量一直是出版行业比较重视的问题,所以每年都会有编校质量抽查。校对质量一般体现在字词差错(包括错别字、多漏字)、标点符号错误和数字用法错误。甚至在出版之后,还能发现语法错误,如用词搭配不当、语义重复、成分残缺等在编辑环节就应解决的问题。

作为期刊编辑,相对于出版社的图书编辑而言,编辑校对的文字量并不算多,但即便如此,期刊的校对质量仍然堪忧。字词的差错是最为常见的。随便打开一本杂志或其他书籍,都可以看到。例如:“由此可见,未来学家的警语很可能是言者谆谆,听者了了”[2]中的“了了”实际上是“寥寥”;“艳红接着的回信,像是从李清照那里引来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会千里梦”[3]中的“会”应为“回”,引的也不是李清照的词,而是岳飞的。

其次是标点符号错误和数字用法错误。例如:“(2)、控料后,要严密监控,不能控来阳极效应。”[4]此处“(2)”与“、”不应同时使用。数字用法存在使用不当之处,不该用数字的地方用了数字,如几10 m、数10人、51国际劳动节等;数字用法全书不统一,数字书写错误或不规范,如6百元(应为600元)、3万5千人(应为35000人或3.5万人)、40~60%(应为40%~60%)、2~6万km(应为2万~6万km)等。此外,还有很多语法错误,如“她用慈母的情怀抚平我们因失去父亲变成孤儿的痛苦带来的创伤”“一座大院里驶出了一辆拉满了物品的手扶拖拉机,喷着直冲云天的黑烟”。这样的语法错误在很多期刊上层出不穷。

二、期刊校对质量问题的根源

对以上校对质量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校对质量堪忧的症结主要是期刊管理不严,编辑校对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使稿件“三审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此外,校对责任制执行不到位也是问题的关键。

为保证期刊质量,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建立完善的校对制度,保障必要的校次。有的期刊虽然有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但在校对环节并不能贯彻“三校一读”制度,使之徒有虚名。从付印样排样开始到主编在清样上签字付印期间,甚至不设立专门的校对,只抓几个精通文字基础的“人才”来开展编校合一的工作。

校对人员缺乏进取心和磨炼,自身的业务素养本来就不高,对校样中存在的差错缺乏必要的认识水准和辨别能力,脑、眼、手之间不能有效协调,使差错在经过了几遍校对之后仍然成漏网之鱼。校对人员心理素质不高,坐不了冷板凳,浮躁,没有耐心等問题都严重影响着校对质量。

三、解决校对质量问题的策略

要想解决校对质量问题,为社会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责任落实到位,奖罚分明

作为期刊,“三审三校”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真正执行到位是提高编校质量的关键,也是期刊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要层层落实责任,在审校各环节都有明确意见并有责任人的签字,审校单要完整留存,不能涂改。一旦发生责任事故,要依照制度责罚。

认真执行“三校一读”制度。全部稿件都应由专职校对人员负责校对。校对人员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各校次的质量监督检查及付印样的通读,对校对质量负责。专业校对不低于3个校次,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校对准确无误。

(二)抓好编校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校对人才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编辑和校对工作相辅相成。并且很多期刊编辑也兼任校对工作。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编辑也要做好校对工作。

第一,增强编校人员的责任心。高度的责任心是编校工作必备的要素。编校人员在校对工作中要从整体到局部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在校对时,逐字逐句校对,并对存在疑问的字词反复查验,使用最新的字词标准校对。对标点符号的校对也要使用最新规范。做校对工作时要有耐心,要细心,精神高度集中,不放过任何疑问。[5]

第二,校对人员要有耐心。校对工作单调、枯燥、乏味,很容易让人产生懈怠心理,而这种心理正是校对工作的“大敌”,因此,校对工作者平时要养成“耐得住寂寞”的习惯,逐步培养耐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排除干扰、去除杂念、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地工作,才能从严思考,反复查对,不给错谬任何存留的机会,一丝不苟地、高效率地完成校对工作。

(三)校对人员要加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香港著名作家梁羽生曾经说:“高明的校对不止于校出错字,还能校出作者错误、谬论的地方。”这充分说明校对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种表面的枯燥单一,对于知识的全面把握有很高的要求。好的校对人员应该是百科全书,而不是只会校对错。在杂志社工作期间,担任杂志社校对的修仲一老先生就是新疆校对界的佼佼者,经过他校对的稿件,差错率远远低于差错率指标,并且很多编辑没有发现的错误往往都在他的校对下被消灭。但如今像他这样知识结构全面,从不停止学习的专业校对人员已经凤毛麟角。

我们常说校对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时代在发展,一些科技手段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譬如现在有了黑马软件可以在编校过程中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如国家领导人的排序问题、港澳台的称呼等都是黑马软件无法纠错的。所以,校对人员不仅要学习新的科技,学会使用这样的软件,也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

(四)建立健全奖罚激励机制

一些期刊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为了控制差错率,不断地用各项指标对编校人员进行惩罚,也许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久而久之就会对按时完成工作量、严格控制差错率的编校人员失去吸引力和动力。所以,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先进出版行业的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校对工作的完善,提高校对工作质量。

四、结语

校对人员要加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出版单位要增强编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校对质量,在竞争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社会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谈伟.校对业务教程[M].沈阳:辽宁出版社,2000:22-23.

[2] 未来世界矮子吃香[N].羊城晚报,2016-10-23.

[3] 凤鸣.短信[J].绿洲,2012(5):43.

[4] 田建明.浅谈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电压摆产生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J].人文社科论坛,2011(3):33.

[5] 赵彦红.校对内涵的变化与编辑调试[J].出版广角,2011(10):49.

作者简介:阿依努尔·毛吾力提(1974—),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研究生,硕士,编辑职称,研究方向:新疆民族民俗。

猜你喜欢

期刊
2020年全国畜牧兽医期刊征订目录
《台港文学选刊》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
期刊审稿进度表
浅议如何提高期刊编辑的创新能力
国际核心期刊《Journal of China Studies in Swaziland》征稿
与家有关的字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科学种养》荣获“中国最美期刊”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