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话语对话性特征及其言语表达策略

2020-09-10徐美玲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8期

摘要:新闻话语是信息社会语言的基本存在形式,是影响大众意识的最强有力手段。随着社会发展,对话性成为新闻话语的一个主要特征,对话方式主要有新闻记者与受众的对话、新闻记者与第三方的对话、新闻记者与自身的对话,言语表达策略有使用第一、第二人称的人称代词、直接引语和疑问句等。

关键词:新闻话语;对话性;言语表达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话语已由独白式交际转向对话式交际[1]。新闻话语的目的就是有效引导并感染受众,而感染受众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对话。新闻记者通过对话增强新闻话语的感染力,引起受众的兴趣,引导受众去思考,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一、新闻话语的对话方式

为有效感染受众,新闻记者常将受众拉进谈话之中,把以往占据主导地位的独白式交际转变为现如今地位平等的对话式交际。对话方式主要有三类:新闻记者与受众的对话、新闻记者与第三方的对话、新闻记者与自身的对话[2]。

(一)新闻记者与受众的对话

新闻记者与受众之间的对话是新闻话语最主要的对话方式,此处的受众可能是单个人,也可能是某一群体。在此类对话中,记者试图将受众拉入自己所处立场,尽力表明自己与受众观点的一致性,吸引受众,引导受众从与自身相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营造亲昵氛围,最大化地发挥感染功能。这种对话方式的特点是,新闻记者话语直接指向受众,针对性较强,对话性十分明显。

例如:中青在线2017年8月28日的一则新闻中写到“大家想想,是不是存储一些类似‘浓香叁号’这样的轻奢级纯粮白酒要来得更实在,更放心些”,在此新闻话语中,记者使用“大家想想”,将受众完全拉入对话情境中,引导受众一起设身处地去想,让大家产生结论不是由记者直接做出的,而是经过与读者沟通交流后达成的一致结论。

(二)新闻记者与第三方的对话

新闻记者与第三方的对话是指,记者不直接与受众对话,而是通过引入第三方的话语或思想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此类对话中,第三方的范围非常广,可能是权威人士,也可能是新闻事件当事者或旁观者等。美国新闻学者梅尔文·门彻曾指出:“如果新闻事件的参与者直接说话,那么这件事必是真实无疑”[3],因此通过与见证者等的对话,能够促使受众相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例如:新华日报2019年11月16日题为《老旧小区改造听听居民怎么说》的新闻中,记者直接引入了与事件当事者的对话:“‘马鞍山路2号的车棚顶子原来是铁皮的,改造之后换成了塑料的,美观是美观,可就是太吸热,一到中午待在里面热得受不了’。60多岁的李奶奶当面向设计师‘发牢骚’”。

(三)新闻记者与自身的对话

新闻记者与自身的对话,即记者面向自我的对话,是新闻话语的一种典型对话模式。在此类对话中,记者不直接表达观点,而是将自身的犹豫、揣测,以及对所做结论进行的补充和修正等真实地展现给受众,以表明其观点是经深思熟虑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受众一同思考,从而使话语更具有说服力。

例如:在新华网的一篇报道中记者写到:“普通人穿坏两双运动鞋需要多长时间?半年?一年?还是更久?对一名在抢险救灾中保持‘满格’状态的基层干部来说6天就够了”。

二、体现对话性的言语表达策略

新时代的新闻话语更关注受众要素,新闻记者在内容选择以及言语表达上都会考虑受众的需要和感受,因此常会使用一些体现对话性的言语表达手段。

(一)第一、第二人称的人称代词

在新闻话语中,记者常使用人称代词“我们”、“你”、“你们”,来建立对话关系,拉近与受话人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例如:新华网的一篇报道写到:“你知道嗎?这些平凡的人正在暴雨中守护我们的梦境”;中青在线2016年10月11日的新闻中写到“通过本案,希望提醒市民朋友,不是咱的钱,坚决不要,小便宜,千万不要占,不是有那句话吗?占小便宜吃大亏,您想想看,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二)直接引语

新闻记者常直接引用事件见证者话语,包括当事者言、旁观者言和权威者言,以此证明自己观点的准确性和可信性,使新闻话语更客观性和说服力。例如:北京晚报的一则新闻引用了权威人士话语,以说服受众相信其观点。“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生儿监护室主任姜舟,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应禁止三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以任何形式进行游泳。‘三个月以内的宝宝,因为骨骼肌肉没发育完全,尤其头套式游泳圈,可能导致椎骨受压与肌肉韧带损伤的问题,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缺氧窒息’”。

(三)疑问句

疑问句是新闻话语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模拟口头对话的手段,它的语用功能多种多样,大都是以问答结构出现。说话人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引导受众思考,随后再给出答案,营造双方不谋而合的感觉。例如:新华网的一篇报道中记者写到:“他们为什么这么拼?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自己离洪水越近群众才能离危险越远。”

有时疑问句不需要新闻记者给出明确的答案,其观点将会在问句中直接表达出来。例如:“一个简单的插队事件却演变为刑事案件。我们不禁要问,人究竟能无理到什么境地?自己强行插队,被劝阻后还动手打人,这样的家长给自家孩子作出了什么样的表率?以后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新闻话语已由独白式交际转向对话式交际,对话性成为新闻话语的一个主要语用特征。新闻话语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引导并感染受众,因此新闻记者常借助对话来增强话语的感染力,引起受众兴趣,引导受众思考,从而达到交际目的。研究发现,新闻记者常采用的对话方式主要有新闻记者与受众的对话、新闻记者与第三方的对话、新闻记者与自身的对话,言语表达策略有使用第一、第二人称的人称代词、直接引语和疑问句等。

参考文献:

[1]张会森.今日俄语:现状与问题[J].外语学刊,2010(1):21.

[2]赵洁,李玉萍.后苏联时期俄语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6:153-155.

[3]太清艳.新闻语篇研究[M].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俄语新闻话语语用特征及其言语策略研究(17YYD255)、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基于语料库的俄汉新闻话语修辞对比研究”(WY2019084-C)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徐美玲(1985-),女,副教授,从事俄语媒体语言学研究。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