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9-10李珍珍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活动区空间布局幼儿园

李珍珍

摘要: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幼儿体验感受、突出幼儿社会性与个性化发展,已经成为幼儿教育主要发展趋势。幼儿园中活动区域顺应了改革要求,为此需要幼儿园进行积极探索,制定有效活动策略,促进活动顺利进行。文章先分析了幼儿园的活动区现状,随后结合幼儿园活动区中的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区;空间布局

一、幼儿园活动区的活动现状

当下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于活动区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是很清晰的,但对于城镇一些私立幼儿活动区開展活动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一种表层上,领导怎样安排便怎样去做,没有认识到活动区的价值内涵。活动区中的活动时间通常也是由教研组长或园长统一制定的,并非是教师进行自主决定。

二、幼儿园活动区中的发展问题

(一)空间布局问题

部分城镇私立幼儿园因资金和师资问题只是在开学初期布置一次环境,随后在整个学期内都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动,活动区环境比较稳定,基本上也不会重新开设各中新设备,也并不会结合幼儿需求、季节变化和年龄变化重新设计环境。但大多数幼儿园不管私立还是公立幼儿园都是很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来设计活动区域或者结合家园共育让幼儿在家和父母共同制作相关手工作品等来了解。在部分私立幼儿园中,因为缺少合理的布局意识,将美术区、图书角和小舞台、小超市等静区和动区混合设置,进而影响了幼儿的创作灵感。而公立幼儿园中将静区和动区有效分割开来,给幼儿提供了独立思考创作的空间,提高了活动效率。

(二)投放材料问题

部分城镇资金投放不到位的幼儿园中的活动区材料相对较为单一,不符合多样性的要求,同时材料投放缺少层次性,比如美工区中的绘画工具较为单一,都是同一种画笔,选择性减少,而种植区域中仅有几种小植物能够探索和观赏,从而限制幼儿的兴趣,降低幼儿探究欲望。

(三)教师指导能力不足

部分城镇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因自身能力不足在指导幼儿园中的活动区过程中,通常没有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不知道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需要进行哪些工作,缺少合理的介入方法。同时教师对于介入时机也不能准确把握,对于幼儿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倾向,大部分教师很少会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去了解幼儿的想法,无法做到以幼儿为中心,同时也不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在部分私立幼儿园中能够发现有少部分教师并不了解开展区域活动的原因,同时认识不到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大都是跟着领导的安排做。而公立幼儿园中,教师对于区域活动认识较为充分,同时能够自主对区域活动现状特征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活动策略。

三、促进幼儿园活动区有序开展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空间布局

针对幼儿园活动区中普遍存在的班级人数多、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比如创新环境设置,积极开辟活动空间,充分利用户外空地和楼顶等空间设置活动区域。同时幼儿园在招生过程中也需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容纳能力控制招生数量,确保幼儿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如果活动区失去了对于幼儿的吸引力,还应该积极创新活动区的设计样式,满足幼儿多变的兴趣需求。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主体、季节和节日的氛围,对整个活动空间进行优化创新。

幼儿园在设置活动区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结合活动区的性能功能合理选择活动场地,将一些安静的区域和活动性强的场地彻底分离开来,避免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比如可以把益智区、绘画区域、阅读区域设置在一起。而一些相对热闹的区域,比如舞台、银行、超市和娃娃家等区域可以设置在一起,有效预防静区和动区之间的互相打扰。

将静区与动区有效隔离开来,并非是代表彻底剪短两者之间的联系,为此需要在区域之间为幼儿创造出一种可以互相交流、沟通的渠道。充分结合活动区域内幼儿彼此之间的活动状况,将能够产生联系活动的区域设置在一起。比如超市、医院以及娃娃家可以相邻设置,幼儿方便携带娃娃去买东西或看病。而美工区可以和演出区域相邻设置,从而方便利用美工区设计出来的漂亮衣服和物品进行演出。为此需要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能够使幼儿之间实现自由互动,为幼儿提供空间上的便利服务。同时在设计活动区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活动特点,利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比如在阅读区域中,应该保证充足的光线,在适合幼儿的区域内开展各项活动,而科学区以及美工区接近水源,满足幼儿活动需求,建构区和美工区之内还需要提供充足空间,为幼儿提供展示创作成果的舞台。

(二)科学投放活动材料

活动区中的材料多并不代表着好,需要结合幼儿消极行动和积极行动进行准确判断。材料数量过多,便会导致活动区中的平行活动和单独性活动增加,同时高层次的合作性活动次数便会相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造成严重限制,降低活动区质量,还会造成严重的材料浪费,增加资金成本。

丰富活动区中的材料种类,通过功能各异、色彩鲜艳的材料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创造能力,为此教师在放入材料的过程中,不能在区域内投放单一性材料,也不能在所有的区域中投放固定的集中材料,需要结合幼儿探索、玩耍和好奇心理,充实材料种类满足幼儿需求。按照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材料,注意幼儿发展差异性。即使是针对年龄段相同的幼儿,也需要按照其发展需求合理选择投放材料。及时更新材料,从而才能使幼儿始终维持良好的兴趣,激发幼儿潜能。推出材料探究性,培养幼儿良好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同时教师提供的材料还可以适当超出幼儿现有实际水平,适当增加低结构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加广阔的操作空间。

(三)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教师应该准确定位自己在活动区中的角色,纲要中支出幼儿教师需要变成幼儿学习生涯中的引导着额、合作伙伴与支持者。教师也应该在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的条件下,对幼儿表现、人格与情感提供支持与鼓励,教师除了是合作伙伴、引导着之外,同时还是一位观察者和倾听者。倾听即全心全意关注幼儿,给予幼儿足够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心灵、耳朵和眼睛去感受幼儿内心世界。支持者即为幼儿提供愉快、轻松、安全的物质环境,合作者即教师把握好时机介入到幼儿活动当中。

引导即在幼儿活动中出现矛盾时,教师可以通过行为或语言启发幼儿,帮助幼儿发展情感和认知水平。但并非所有活动都需要教师指导,不然反而会对幼儿活动造成破坏,比如幼儿在进行插塑的过程中,教师突然插入,会使幼儿的思路中断。为此需要教师准确判断幼儿实际状况,掌握各种介入方法,比如通过材料介入,在超市活动中,教师可以投放模拟钱币,分类放置物品等,结合具体目标帮助幼儿学会分类。语言介入法,教师通过评价、描述、建议和询问等方式介入到幼儿活动当中,同时也可以利用表情、手势、眼神等动作引导幼儿进行各项活动。在幼儿情绪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问方式融入到游戏过程当中,对幼儿进行鼓励与支持,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思考、探索,培养幼儿发散思维,不但能够加强幼儿合作,还能安抚幼儿情绪。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园活动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对策,希望能够对幼儿园活动区带来一定启示。当下幼儿园活动区是一种新型研究领域,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其中存在大量内容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希望能够引起教育者的广泛关注,不断优化创新活动区的活动模式,从而突显活动区价值,促进幼儿能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活动区空间布局幼儿园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各年龄段科学活动区活动内容案例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浅谈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策略
爱“上”幼儿园
沈阳故宫的营建与空间布局特色分析
自然与建筑
南阳市主城区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研究
想念幼儿园
寓学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