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置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初探

2020-09-10伍能

南北桥 2020年13期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教学方法探究

伍能

【摘    要】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教师应在教学前充分利用资源,设计出有导向性、趣味性的前置性作业,以便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學习习惯。

【关键词】教学方法  前置性学习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137

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前置性学习不等于简单的预习,传统的课前预习是看看课本,做做题目。但笔者认为前置性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先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出利于学生学习的前置性作业,这样使学生在课前的学习变得有方向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养成的一种手段。本文简要分析前置性学习观念下教师该如何进行作业设计、教学实施。

一、前置性观念下的学习情况

教师的观念是倡导“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在生本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教师要更全面、细致地学习研究,用一种爱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或制约学生,用一种关切的态度去解决学生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切。在课程开发上,要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兴趣开发的作业,才能有利于培育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科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前置性学习,教师的主导地位更重要,不过不是在课堂的讲解,而是在课前课程的开发和课中问题的引导上。有人认为,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过程中,认为这是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我觉得这些观念很好。学生也应该及时更新学习观念。传统的学习观念是学生好好听课,课前课后学生做得很少,在前置性学习的观念下,学生应该在老师讲解之前利用教师设计的前置性作业充分学习,课前发现问题、同伴互助,解决问题,留下疑难问题;听课中有的放矢,积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二、前置性作业的开发

前置性作业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课外的学习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深入、交流更宽泛,可以说前置性作业是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基础的,是每一堂课的起点,因此在设计时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生本教育理念下,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求“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和布置”,即简单、浅入、开放;既要“保底”又不“封顶”,使学困生有兴趣,使优等生又感到有趣味,这样的前置性作业才能帮助这节课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浅入深出原则

浅入是生本教育的一个理念。因此,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要遵循“切进重点、降低起点”的原则来迎合学生;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出简单有趣的问题,然后循序渐进设计一些稍微难的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使得学生学习有层次感,有思考的空间。

(二)趣味性原则

知识点是有生命的,每个化学概念或理论的形成都不是枯燥、无聊的文字,知识的背后都有鲜活的历史人物、故事、感情,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不应该抛出一些干瘪瘪的知识,而应该多多思考知识的来源和运用。

(三)核心素养导向原则

本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培养学生的哪些素养?怎么利用知识点作为载体将这些素养体现出来,这就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比如化学上元素周期律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周期律的具体内容,然后设计问题让学生帮门捷列夫分析预留元素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知识的推理能力,也培养学生关于化学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三、前置性学习的步骤

有很多论文阐述前置性学习该怎么学,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有四步:学生先学、课堂上小组交流、课堂上教师引导学习、总结或者巩固。现就这四步做简要的阐述。

1.学生先学。学生先学什么?在高中,很多学生不重视课本,他们对课本阅读得不详细,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读,我觉得这种学习态度是不可取的。学生应该重视课本,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详细阅读课本,学生在前置性作业的引导下阅读课本,然后初步理解课本的内容后再仔细思考课本上隐含的一些东西,并列出不懂的和要查询的东西。这里补充一下阅读课本的方法,我觉得很多学生不会阅读课本,因为这些学生通常只看课本正文,其他内容很少重视,其实课本中任何部分的内容都值得品读,比如正文、图片、资料卡、脚注、科学视野等,这些都能给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同时也能加强我们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当然读书只是第一步,在读书理解的基础上再适当做些习题,这样就能加深章节知识点的理解,找出不懂的地方也为接下来的一步打好基础。

2.课堂上小组交流。学生已经对章节知识有了了解,但是个别知识点还不明白,这时候就需要和他人合作学习,这也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学习方法,即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小组集体智慧,大家积极思考,共同解决难题,然后得出结论或答案,这样不仅能加深组内成员的感情,又能拓展组员学习的力度和深度。但要注意的是,小组交流要防止流于形式和聊天,教师要及时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小组讨论几次,让他们先培养讨论的意识和习惯,习惯的养成很重要。

3.课堂上教师引导学习。如果有小组讨论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班上的共性问题,这时候教师要把这些问题放到班上共同讨论,但是教师要给出指导和提示,而不是把问题完全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沿着教师提供的信息或者线索继续展开讨论,积极发言,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这样,很多困难的问题就会慢慢地在这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迎刃而解,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4.总结或者巩固。基于以上的讨论环节,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就重难点做总结,然后教师要就突出的问题编制题目进行巩固。在编制题目时教师要注意难易梯度,因为学生处在刚刚弄懂的状态,正处于兴奋区域,若此时题目太难,会让学生进入认知恐慌区域。

前置性学习的思路在我校已经初见形状,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对于不自觉的学生,这种方法成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学生自觉性太差。然而如何培养学生自觉性的问题,又是另一个棘手的话题,我正在努力探索与改进。

猜你喜欢

前置性学习教学方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