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师之道重在构建三大关系

2020-09-10吴海容

南北桥 2020年14期
关键词:师说师生关系

吴海容

【摘    要】本论文结合韩愈名篇《师说》,明晰推进新课改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的为师之道,笃定“传道”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尽职“授业”创造双获的教学关系,用心“解惑”打造互补的家校关系,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和初衷。

【关键词】《师说》  师生关系  教学关系  家校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072

有人说:“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可见教师这个职业,责任之重!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的职责,一是传道,二是授业,三是解惑。当今时代,为师之道,重在构建三大关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运用自身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体现师者价值。

一、笃定“传道”,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有一所美国学校的校长,是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每当有新教师进校时,他都会给这些老师一封信,信里写着:“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和幼儿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只有在使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传道”便是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意在把培育孩子的道德、人格、品行放在首位,教给学生正确的做人方法和人生道理。正如诗人但丁所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笃定“传道”,需具备以下条件。

1.保持师德。古人从师讲求为人师表,当今的教师更应从全方位的角度审视自己,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甘做红烛,乐当人梯,实现教师的主体价值。

2.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心做不好教育。爱心是教师手中不可离开的法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高尚的情操感召学生、以和谐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哺育学生,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生,使学生充满信心,砥砺前行。

3.守住底线。现实世界精彩纷呈,孩子在宠爱中长大,追求个性和时尚,崇尚平等和自由,对话语权要求较高。面对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率先垂范,采用正确思想和科学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守住做人的底线,使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二、尽职“授业”,构建双获的教学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一位良师,是学生最大的幸运。只有学生信任教师,才会跟随教师,教师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愿望高涨,另一方面教师也能从学生身上获取新营养,实现教学相长,这才是师生双方应该保持的教学关系。如何实现教学相长?最基本的方法是学生要虚心向教师学习,并敢于超越教师的授业局限。当然,教师更要放下为人之师的架子,俯下身子虚心向学生学习,共同进步。为人师者,需要激情和执着,更需要科学的态度、专业的知识和钻研的劲头,要始终把终身学习作为站稳讲台的根本。

首先,要温故知新。师者,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如果只是一遍遍炒冷饭,吃老本,缺少新知识进行填充,总用老掉牙的道理去引导不断成长、与以往学习理念不大相同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学生,只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所以,在评价方式要求多元化的今天,教师更应该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

其次,要拓宽视野。教育中有句经典箴言:“要給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强调教师要教好学生,自己必须先要储备大量的、丰富的、鲜活的知识。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既是专家也应是杂家,在业务知识全面的基础上,还要破除学科间的隔墙,教文科的必须掌握点儿数理化,教理科的也应懂点儿文史哲,让课堂教育变得丰富。

第三,要授人以渔。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找到轻松学习的“金钥匙”,而不能一味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我认为,合格的教师不但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桶里得到一碗水,而要最大限度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取得自己的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一池水。古人说:“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科学的方法是跨越成功的关键,作为教师,学生有点儿进步不能沾沾自喜,要引导他们步入更广阔的天地;学生有点儿过失,不能暴跳如雷,更不能讽刺挖苦,伤及学生的自尊,要诱导他们认识并改正自身的不足。

三、用心“解惑”,构建互补的家校关系

家庭是社会中最小的细胞,学校是教育中最好的机构。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和学校教育的阶段性必须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错误,家长不应动辄怪罪学校和教师,学校也不应把学生过失完全归罪于家庭教育。师者应肩负起“解惑”重任,打造互补的家校关系。

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塑造端庄品行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最初对象,教师要教导学生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包容与爱。

另外,教师要激励学生志存高远。教师要摆正位置,选准切入点,在恰当场合结合重要事件,与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学习老一辈优秀学者和现代青年中的佼佼者,立报国之志,干有为之事,培养他们勇于担当的精神,把自己的一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在奋斗中前行,把学习演变为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富有个性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拓展生活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唯有坚持以提升学生整体素养为出发点,心无旁骛,才无愧师者的光荣称号。

猜你喜欢

师说师生关系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师说》“受”字探析
重置《师说》段落?巧化作文结构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