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公开课的朴素与本色

2020-09-10何冰艳

南北桥 2020年4期
关键词:本色朴素公开课

何冰艳

【摘    要】语文公开课是通过课堂展示的形式为课堂教学提供一种范例,或倡导某种理念,应当基于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教师的表演。语文公开课应该是朴素的、本色的,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的。

【关键词】语文  公开课  朴素  本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4.189

當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正在进行,那么,对于语文公开课来说,怎样才能不忘语文公开课的“初心”,真正发挥语文公开课的“使命”呢?

笔者听过上百节各级语文优质课,大多以情感见长,通常在开头和结尾有事先准备好的妙语连珠的导入和总结语,真可谓精心准备,四五十分钟的课中固然有生成的成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评价反馈固然也能体现老师的教学功力,但总觉得还是“装饰太浓”、“表演味重”,只是一节精心准备的展示,对日常教学的指导价值微乎其微。

这其实是一件怪事。因为公开课也好、优质课也罢,组织者的初衷之一一定是想通过课堂展示的形式为其他语文教师平日的课堂教学提供一种范例,在当地的语文教学界倡导某种理念,可是授课人在备课时首要想到的却是有众多同行听课,务必要环节完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操作、延伸迁移,读、写,哪个也不能少;课堂推进的工具要多样化——独具创意的板书、声音画面兼具的课件,哪项都不可缺;既要教给方法又要体悟情感,还要向纵深挖掘……短短四十分钟,哪能承载得了这么多?于是,这就显出老师精心设计的功力了,这些设计无异于老师定好了路线挖好了“坑”,学生顺着这条路跳进事先挖好的坑再由老师拉着手成功跃出,最后顺利抵达既定地点。学生上完这样的课,往往感觉“怪怪的”,不知道老师上课教给了自己什么,甚至对文本内容一知半解的大有人在。这样不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而是基于教师的浓妆艳抹的课,怎能给日常教学以启迪呢?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在众多润饰一新的课中,我庆幸自己看到了本色朴素的真正基于学生学习的课。

来自上海的柳老师在教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时,是以教给学生梳理文章思路的方法、体会严密的逻辑之美为教学目标的。她先从题目入手,找出题目中的核心概念、次核心概念,然后和学生一起找出每一段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此词即为该段的核心词,然后以“这个词”怎么了、怎样的设问引导学生找出关键的动词,名词、动词组合即为该段的主要内容,最终清晰地梳理出文章的思路并把握了文章的内容。

因为梳理思路教学的枯燥单调再加上与颇受诟病的分段、概括段意有极大近似,因此很少在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上见到有人单纯以此为教学目标,但实际的情况是,此种难度的论说文学生是很难读懂的。

柳老师的这节课,不用课件,没有所谓的合作探究,也没有课前课后老师刻意为之的导入和总结。但就是这样一节课,赢得了听课老师的喝彩,原因就在于:这是一节基于学生学习的朴素的教给方法的课。她并非没有设计,而是将自己的设计建立在学生学习的障碍点上,努力探寻更简便的把握此类文章内容的方法,在听完这一节课后,让学生对理解有难度的论说文的阅读方法有豁然开朗之感。

语文教学应该是朴素的、本色的,是基于学生学习的活动。从此种意义上说,让学生有所得的课就是好课,基于教师展示自我、过于注重外在形式的课是与好课无关的。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逐步推向深入,如何让课改背景下的老师和学生都穿着新鞋走上新路,而不是虽穿着新鞋但走的依然是老路,是需要示范和榜样的力量的。这样一来,公开课的意义就更加重要了。怎样使公开课对每一天的教学起到更大的指导作用,而不是彼此对视,需要评价者和做课人同时转变观念。

对于评价者而言,须将评价标准提升到更专业、理性的层面,而不是在打分时划定诸如“是否使用了课件、是否出示了教学目标”等死板僵硬的评分细则,在点评时仅凭感觉作出“流畅、完整、教师声情并茂、学生活动充分”等十分感性的结论。死板教条的一定不符合科学精神,感性的评价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在众多“先美言再打板”的课堂点评中,听到过从“主问题、副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这两个角度进行的点评,前者的在结合课例评价后有这样一段总结:

主问题不宜太多,可以指向文本内容,也可以指向方法规律,副问题是辅助主问题达成的更具体的问题,副问题对主问题一定要有逻辑的推进作用,主问题之间要有逻辑关系,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类似的点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是更务实和理性的,这样的点评才能让做课人和众多听课者更大程度上受益。

对于做课人来说,教学设计应围绕文本的核心价值展开,课堂推进应基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所谓文本的核心价值,指的是每一类文体都有最值得学生领悟、学生必须领悟的方面,执教者诚然可以从各个角度解读文本,但不应为了让课堂更具观赏性而故意避开“难啃的骨头”,理论性强的文本不宜有过多的情感带动,文本是莽莽苍苍的大森林教师就不能因为自己的主观意图将其改造成小巧玲珑的江南园林再呈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推进应基于学生学习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心里装的应是学生,而不是自己的课是否达到了理想状态,能否展示得完整等,听课时经常会遇到老师肯定学生的发言后,用“也就是说……”把学生的发言归纳整理到自己预设的关键词上来,以便板书,但有时令人诧异的是学生的发言与老师“顺势转化”的内容完全不搭调,这样的诱导连听课老师都觉变扭,听课学生的茫然就可想而知了。

评价者更理性、务实地评课,做课人转变观念,才能让语文课更“真”,才能还语文课朴素本色的原本面目,才能迎来语文教学生机勃勃的春天。

一位美容师曾经这样诠释化妆:高级的化妆是自然,所化的妆与人身份匹配,能表现一个人的气质;次级的化妆是突显,所化的妆是为了引人注目;笨拙的化妆是掩盖,所化的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劣级的化妆是扭曲,所化的妆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五官的协调。这位化妆师对“化妆”精辟的论述给我的触动很大。我想,我们最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最高级的化妆吧!它没有突显,没有掩盖,更没有扭曲,它就是实实在在、朴素本色的语文。

参考文献

[1]周逸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公开课的评价探索[J].中学课程资源,2019,10:71-72.

[2]陈兴静.新课改理念下语文公开课的助推作用[J].甘肃教育,2019,12:82.

[3]赵媛华.愿语文课堂成为成就学生的课堂[J].课外语文,2019,03:004-007.

猜你喜欢

本色朴素公开课
朴素的安慰(组诗)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回归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堂对话策略及实施探讨
《诗经·国风》 中弃妇诗的 “本色” 味道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